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模专利>正文

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8105 阅读:5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由导向系统、主车架系统、后轮车架系统和驱动系统组成,前车架前端与导向杆连接,前车架后端通过速拆连接装置与后车架连接,前车架与后车架通过速拆连接装置可转换成单人自行车车架或双人自行车车架后,用主车架连接装置与后轮车架连接,副坐垫插管位于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副坐垫撑杆插于副坐垫插管,副把手通过连接套与副坐垫撑杆链接,副驱动有独立的副驱动轴套,副驱动轴套通过接头连接在副坐垫插管下方的连接槽上,副链轮和副飞轮通过副链条连接,主链轮和后飞轮通过主链条连接。可根据需要,在双人自行车和单人自行车之间随时进行快速转换并使用,还可从单人自行车状态把整车进行再折叠,使整车体积折叠到更小,便于存放,且外形美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具体的说是一种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
技术介绍
目前,交通难已经是一公认世界性的难题,再加上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使之成为制约城市发展、降低城市生活幸福指数的一大要素,而且这一难题在短时期内将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因此世界各国都纷纷提出节能减排的政策,倡导人们绿色出行、健康出行,由于自行车具有节能、环保、健康等优点,这将给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自行车从问世至今技术虽已日渐成熟,但还是有一些缺陷,就普通自行车消费市场而言,有单人自行车和双人自行车两种,但双人自行车市场却不如单人自行车市场表现的那么出色,这主要是由于两者间的本质区别和设计缺陷所造成的。双人自行车优点是适合俩人结伴出行旅游、观光、休闲、双驱省力等,缺点就是只适合两人使用,一个人时车身大、操作不便、费力根本不实用,而且大多数双人自行车的驱动都在同一侧不便加装变速装置,链条容易滑落,闲置时占用空间大、外型单一死板。但单人自行车就不一样了,凭借灵活的车身时尚的外型和使用方便,加之近年来折叠自行车、小轮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迅速发展等优点,在零售市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个人消费者的喜爱,而且在批发和租赁市场都有较大的份额。也有人针对以上的技术缺点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有的解决了双人自行车体积大不便存放的缺点,但没解决双人自行车只适应两人使用这一缺点,有的解决了关于单人自行车两人使用的问题,但也只是单纯的在上面增加一座垫,问题的本质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大多数方案都是针对单一的车型设计的,实用范围很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可根据需要,在双人自行车和单人自行车之间随时进行快速转换并使用,还可从单人自行车模式把整车进行再折叠,使整车体积折叠到更小,便于存放,通过改进后的驱动系统可加装变速装置,两人驱动不需同步,加上全新设计的链轮防护套,可轻松实现驱动系统的单双人模式转换,所有转换过程只需用手不用工具的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本专利技术的构成由导向系统、主车架系统、后轮车架系统和驱动系统组成,导向系统包括车把、导向杆、前叉、前轮、刹车装置,主车架系统包括主车架、副坐垫插管、副坐垫撑杆、副坐垫、副把手,后轮车架系统包括后轮、后飞轮、后轮车架,座垫撑杆、坐垫、后轮车架有货架、坐垫插管、和主驱动轴套,驱动系统包括主驱动和副驱动、主驱动有主中轴、主链轮、副飞轮、主链条、曲柄和脚踏板,副驱动有副中轴、副链轮、副链条、曲柄和脚踏板,其特征在于主车架是由前车架和后车架组成,前车架和后车架外形可对称,也可不对称,前车架前端与导向杆连接,前车架后端通过速拆连接装置与后车架连接,前车架与后车架通过速拆连接装置转换成单人自行车车架或双人自行车车架,用主车架连接装置与后轮车架连接,副坐垫插管位于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副坐垫撑杆插于副坐垫插管,副把手通过连接套与副坐垫撑杆链接,副驱动有独立的副驱动轴套,副驱动轴套通过接头连接在副坐垫插管下方的连接槽上,接头从连接槽上取下时,副驱动与自行车分离,副链轮和副飞轮通过副链条连接,主链轮和后飞轮通过主链条连接。上述的自行车,前车架前端有一前车架连接装置,前车架连接装置是由内盒和外盒构成,前车架通过前车架连接口与内盒铰接,前车架和内盒可随铰接轴转动,前车架接口外缘有一角度卡齿,角度卡齿可控制前车架与内盒转动的角度,内盒与外盒连接处有导向杆连接口,连接导向杆,内盒和外盒可随导向杆转动,内盒和外盒上各有一个相同的速拆扣,速拆扣上通过螺丝杆连接有固定挂钩,速拆扣与固定挂钩通过螺丝杆可调节长短,通过速拆扣上的固定挂钩与前车架上的固定挂槽连接,将前车架固定在内盒与外盒之间,后车架与前车架折叠后,坼开外盒将后车架并列在前车架上,用外盒与后车架连接,将后车架与前车架固定在外盒与内盒之间,使后车架与前车架并列形成一个整体的单人自行车车架。上述的自行车,主车架连接装置是由速拆连接装置、车架连接扣、车架固定槽、车架挂钩、固定卡齿、车架卡齿、锁舌、车架挂孔和卡槽组成,速拆连接装置连接前车架和后车架,位于副坐垫插管一侧,车架连接扣和车架固定槽都连接在后轮车架的坐垫插管上,车架挂钩在坐垫插管下方,固定卡齿连接在车架连接扣上,车架卡齿和锁舌位于后车架的一端, 车架挂孔在前车架与后车架连接处的下端,当前车架与后车架转换成单人自行车车架时, 车架挂孔与架挂钩连接,固定卡齿插入前车架与后车架连接处的卡槽内,用车架连接扣与速拆连接装置连接并扣紧,形成单人自行车;当前车架与后车架转换成双人自行车车架时, 后车架的一端插入车架固定槽,车架卡齿卡在车架固定槽上,锁舌将后车架一端锁在车架固定槽内,形成双人自行车,其中链接前车架和后车架的速拆连接装置,和前车架与后车架转换成单人自行车车架后与后轮车架的连接方法,可全部采用前车架与后车架转换成双人自行车车架后与后轮车架的链接方法替代,全部采用这种链接方法可将后车架与前车架分开。上述的自行车,后车架上有一加强杆固定装置,加强杆固定装置是由加强杆、固定架、固定扣和速拆锁扣组成,固定架连接在后车架上,固定扣通过一端的螺丝杆铰接在固定架上,速拆锁扣通过螺丝杆铰接在后车架上,固定扣和速拆锁扣都可螺丝杆调节长短,加强杆一端与固定扣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后轮车架上。上述的自行车,连接套连接副把手,连接套上有速拆扣A、接口和闲置接口,连接套上的接口或闲置接口与副坐垫上的插口进行连接,连接套与副坐垫撑杆或导向杆上的悬挂器进行连接,速拆扣A将连接套紧固在副坐垫撑杆或悬挂器上,其中的副坐垫也可采用后轮车架系统上的坐垫替换。上述的自行车,前车架和后车架的中部还分别有折叠器,折叠器由铰链和速拆扣B 组成。上述的自行车,后轮车架下端还有车身脚架,车身脚架是由支撑脚、活动槽、控制盒和弹簧构成,两根支撑脚连接于活动槽,活动槽内有一弹簧,弹簧的张力使两根支撑脚向两侧张开,活动槽连接在控制盒内,控制盒上有缺口控制盒连接在后轮车架下端,当两根支撑脚向后收起时弹簧的张力使支撑脚卡在缺口内使支撑脚不再着地。上述的自行车,主驱动的主链轮与副飞轮分别在自行车的两侧,主驱动有套轴,套轴贯穿主驱动轴套,套轴一端有轮盘,另一端连接主链轮,轮盘上铰接有内向棘爪和外向棘爪,带外向棘轮的主中轴贯穿套轴,轮盘外缘有一个带内向棘轮的副飞轮,内向棘爪和外向棘爪的爪向相同,外向棘轮轮齿与内向棘轮轮齿的齿向相同;轴盖与轮盘重合并用螺丝紧固,使主中轴上的外向棘轮轮齿与轮盘上的内向棘爪在副飞轮内形成一个外啮合棘轮机构,轮盘上的外向棘爪与副飞轮上的内向棘轮轮齿在副飞轮内形成一个内啮合棘轮机构, 两个内外啮合的棘轮机构,实现主中轴与副飞轮独自转动而不受彼此影响;主中轴与副飞轮各自驱使套轴同向转动。上述的自行车,副链轮与副飞轮和副链条上还有链轮护罩,链轮护罩由两段相同的链套和两个相同的链轮罩构成,链套成管状体,两端分别有一个连接插口,管状体的链套上有一拉链可将其拉开;链轮罩为两个相对称的护壳连接在副链轮或副飞轮上形成滑槽, 护壳上均勻分布有滑轮,C形护段A和C形护段B卡在滑槽内,用C形护段B两端的连接扣扣在C形护段A两端的丝口上并用螺丝紧固,形成一个圆形的护罩并可在滑槽内的滑轮上转动,C形护段B的两端还分别连接有相同的护手护手与C形护段B的连接处有一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单双人自行车,由导向系统、主车架系统、后轮车架系统和驱动系统组成,导向系统包括车把、导向杆(3)、前叉、前轮、刹车装置,主车架系统包括主车架、副坐垫插管(6)、副坐垫撑杆(7)、副坐垫(45)、副把手(8),后轮车架系统包括后轮、后飞轮(18)、后轮车架,座垫撑杆、坐垫、后轮车架有货架、坐垫插管(36)、和主驱动轴套(59),驱动系统包括主驱动(57)和副驱动(10)、主驱动(57)有主中轴(63)、主链轮(17)、副飞轮(15)、主链条(19)、曲柄和脚踏板,副驱动(10)有副中轴、副链轮(14)、副链条(16)、曲柄和脚踏板,其特征在于:主车架是由前车架(1)和后车架(2)组成,前车架(1)前端与导向杆(3)连接,前车架(1)后端通过速拆连接装置(4)与后车架(2)连接,前车架(1)与后车架(2)通过速拆连接装置(4)转换成单人自行车车架或双人自行车车架,用主车架连接装置(5)与后轮车架连接,副坐垫插管(6)位于前车架(1)与后车架(2)之间,副坐垫撑杆(7)插于副坐垫插管(6),副把手(8)通过连接套(9)与副坐垫撑杆(7)链接,副驱动(10)有独立的副驱动轴套(11),副驱动轴套(11)通过接头(12)连接在副坐垫插管(6)下方的连接槽(13)上,副链轮(14)和副飞轮(15)通过副链条(16)连接,主链轮(17)和后飞轮(18)通过主链条(1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模
申请(专利权)人:张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