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练车副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15566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教练车副制动装置,包括主制动臂、主制动踏板、副制动臂、副制动踏板、摆动臂、拨销、扭簧、传动杆和传动杆支架;主制动踏板和副制动踏板分别连接在所述主制动臂和副制动臂的下端;主制动臂的上端枢接在车辆的前围;传动杆枢接在固定在副驾驶位置车辆底板上的传动杆支架上,并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摆动臂和副制动臂,在主制动臂上设置有拨销,扭簧设置在传动杆上;摆动臂在扭簧作用下轻压在拨销上并作接触连接。由于摆动臂与主制动臂通过一个扭簧保持接触连接,对主制动装置的制动性能影响较少并有效消除了空行程;副制动装置只通过传动杆支架与车辆底板进行固定,对车辆改动极少。(*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制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副制动装置,其安装在教练 车副驾驶位置,用于教练员对驾驶培训学员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进行制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作为一个快捷方便的交通工具正进入千家万户。驾驶培 训所用车辆,一般都在副驾驶位置设有副制动装置,以便教练员应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出 现的紧急情况。教练车所用的副制动装置通常采用现有的轿车经过改装而成,公告号为 CN20152536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起到辅助刹车作用的汽车双制动刹车联 动装置,由副刹车板、刹车闸线、套钩和分别安装在主、副驾驶座前下方的左、右固定支座组 成,副刹车板轴杆中部铰装在右固定支座顶部,刹车闸线橡胶套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固定 支座上,刹车闸线钢丝内芯的一端连接在副刹车板轴杆前部,另一端可通过套钩套接在汽 车主刹车板轴杆上。该技术方案是采用一根柔性的刹车间线对主刹车板轴杆进行拉动制 动,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实现通过该辅助刹车对车辆进行制动,但由于制动力是通过一根柔 性的刹车闸线进行传递,而柔性的刹车闸线经重复使用后,易产生变形,副刹车板轴杆与主 刹车板轴杆之间会产生一个空行程,严重地影响了副制动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公告号为CN200976215Y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教练 车副制动装置,它包括起传动作用的制动传动杆,固定在制动传动杆两端的制动力臂、制动 传动杆轴套、轴套支座、以及安装在前围板上的用于固定制动传动杆轴套和轴套支座的制 动传动杆支架、副刹踏板支架、副制动总成,以及分别连接在主、副制动总成与制动力臂之 间的活动连接机构,所述副制动总成包括副制动踏板。教练员踩下副制动踏板时,通过制 动传动杆将力矩传给车辆主制动机构,实现了在副驾驶座位上的教练员控制车辆制动的操 作,采用这种结构的副制动装置较好地解决了 CN201525368U技术方案所存在的缺陷,但该 技术方案的结构较为复杂,对车辆副驾驶位置的安装空间要求较高,而且,副制动装置制动 传动杆与主制动机构作固定连接,安装较为繁琐,且对车辆改动较大;并且其有效行程通过 一个螺纹机构进行调节,不能及时消除车辆副制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空行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教练车副制动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 安装方便,在不需要对车辆作大的改动即实现副制动装置的设置,并且,副制动装置不与主 制动机构作直接连接,以免影响主制动装置的制动性能;另外,副制动装置设有一个有效行 程自适应机构,以消除使用过程所产生的空行程,提高副制动装置在制动可靠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教练车副 制动装置,包括主制动臂、主制动踏板、副制动臂、副制动踏板、传动杆和传动杆支架;所述 主制动踏板和副制动踏板分别连接在所述主制动臂和副制动臂的下端;所述主制动臂的上 端枢接在车辆的前围;所述传动杆枢接在所述传动杆支架上,所述传动杆支架固定在副驾驶位置的车辆底板上;它还包括摆动臂、拨销和扭簧;在所述传动杆副驾驶位置的一端固 定连接有所述副制动臂,在所述传动杆主驾驶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摆动臂,所述拨 销设置在所述主制动臂上,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传动杆上;所述摆动臂在所述扭簧作用下 轻压在所述拨销上作接触连接。由于副制动臂通过传动杆、摆动臂进行制动力的传递,并且 摆动臂与主制动臂只作接触连接,对主制动装置的制动性能影响较少;所述副制动装置只 通过传动杆支架与车辆底板进行固定,对车辆改动极少,所占安装空间要求不高。由于副制 动装置与主制动装置只作接触连接,其通过一个扭簧来保持该接触连接,有效消除了空行 程。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拨销设置在所述主制动臂上靠近所述主 制动踏板一端,所述拨销向所述副驾驶位置伸出。使拨销靠近所述制动踏板一端,可以有效 提高副制动装置的制动效果,并且,该拨销伸向副驾驶位置一端,更便于副制动装置的安装 布置。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传动杆上靠近所述摆动 臂一端。作为本技术另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传动杆上靠近所 述副制动臂一端。扭簧的作用是使所述传动杆转动,使所述摆动臂与所述拨销保持接触,以 消除空行程;所述扭簧可以设置在所述传动杆两端,但设置在靠近所述摆动臂一端,扭簧所 需的力更少。作为本技术一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它还包括一个拨销轴套,所述拨销 轴套套设在所述拨销上。在所述拨销上设置一个拨销套,当所述摆臂通过所述拨销压动所 述主制动臂时,由于主制动臂转动而与所述摆动臂产生位移,所述摆动臂与通过所述拨销 轴套与所述拨销作滚动摩擦,提高副制动装置的制动性能。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对车辆改动少;2、副制动传动可靠,并且由于与主制动机构无直接连接,对主制动装置性能影响 少;3、具有主动消除空行程机构,副制动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主制动臂1、主制动踏板101、拨销2、拨销轴套201、摆动臂3、传动杆轴套4、 传动杆支架5、传动杆6、轴肩601、副制动臂7、副制动踏板701、主制动臂枢轴8、传动杆挡 圈9、扭簧10。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种教练车副制动装置,其包括主制动臂1、主制动踏板101、副制动臂 7、副制动踏板701、摆动臂3、拨销2、扭簧10、传动杆6、传动杆挡圈9和传动杆支架5。所 述主制动踏板101和副制动踏板701分别连接在所述主制动臂1和副制动臂7的下端;所 述主制动臂1的上端通过一个主制动臂枢轴8枢接在车辆的前围。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传动杆支架5中设有一个传动杆轴套4,所述传动杆6可转 动连接在所述传动杆轴套4中,所述传动杆6 —端通过其上的轴肩601定位在所述传动杆 轴套4 一端,所述传动杆6的另一端通过一个传动杆挡圈9定位在所述传动杆轴套4的另 一端。所述传动杆支架5固定连接在车辆副驾驶位置的底板上,所述传动杆6穿过主驾驶 位置和副驾驶位置。所述副制动臂7固定在所述传动杆6在副驾驶位置的一端,指向车辆后方;所述摆 动臂3固定在所述传动杆6在主驾驶位置的一端,与所述副制动臂7同一方向伸出。所述 摆动臂3紧邻所述主制动臂1,并略高于所述主制动臂1。在所述主制动臂1上设有所述拨销2,在所述拨销2套设有拨销轴套201,所述拨 销2和拨销轴套201的设置位置靠近所述主制动踏板101,并指向副驾驶位置;在所述传动 杆6上所述轴肩601与所述摆动臂3之间设有所述扭簧10,所述扭簧1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 轴肩601上的一个固定孔中,所述扭簧10的另一端搭接在所述摆动臂3的上面,所述摆动 臂3在所述扭簧10的作用下其前部轻压在所述拨销轴套201上,保持所述摆动臂3与所述 拨销轴套201滑动接触。由于所述摆动臂3在所述扭簧10作用下从所述主制动臂1上面轻压在所述拨销 轴套201上,当副制动踏板701未踩下时,主制动臂1与常规制动踏板无异;而当副制动踏 板701踩下时,其制动力由副制动臂7通过所述传动杆6、摆动臂3以及所述拨销2和拨销 轴套201传递给所述主制动臂1,实现副制动装置的制动。由于副制动装置未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练车副制动装置,包括主制动臂、主制动踏板、副制动臂、副制动踏板、传动杆和传动杆支架;所述主制动踏板和副制动踏板分别连接在所述主制动臂和副制动臂的下端;所述主制动臂的上端枢接在车辆的前围;所述传动杆枢接在所述传动杆支架上,所述传动杆支架固定在副驾驶位置的车辆底板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摆动臂、拨销和扭簧;在所述传动杆副驾驶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副制动臂,在所述传动杆主驾驶位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摆动臂,所述拨销设置在所述主制动臂上,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传动杆上;所述摆动臂在所述扭簧作用下轻压在所述拨销上作接触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娥乐林余见山韦兴民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