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定位的淬火感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1201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定位的淬火感应器,包括负载数控头、与负载数控头垂直连接的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滑座和引导棒,负载数控头、小滑座和引导棒从上至下顺次相连,小滑座上设置了三个的螺钉,分别用以调节引导棒在X-Y-Z三个方向上的位置,小滑座是XYZ三维滑动滑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容易操作、通过引导棒的自动定位作用,能确保淬火感应器与被淬火齿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一定,使其淬火层深度差在0.20㎜以下,从而保证轴承内齿各齿面的淬火层深度达到一致性质量要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机轴承齿面感应淬火时,淬火感应器的自动定位及其控 制的装置,尤其是直径在二米及二米以上、大模数轴承内齿齿面中频感应淬火时淬火感应 器的自动定位。
技术介绍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采用的变桨轴承是由内、外套圈,加上钢球、保持架等零件组装 而成。变桨轴承的内、外套圈的直径一般都在二米以上,其外圈与轮毂相连,内圈与叶片相 连,内圈设计为内齿结构(齿轮模数M=12)。风力发电机在运行时,为了根据风的大小来调节 叶片的迎风角度,驱动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齿轮与变桨轴承内齿啮合,以带动轴承扭动。 因此,驱动电机的驱动齿轮与变桨轴承内齿组成一组摩擦副。为了提高轴承内齿齿面的接 触疲劳强度和齿根部位的弯曲疲劳强度,以确保轴承运行的可靠性,必须对轴承内齿齿面 和齿根进行表面中频感应淬火。内齿的中频感应淬火质量(包括淬火层深度和淬火层硬度 等)关系到风力发电机运行的可靠性。在进行中频感应淬火时,一般来说,在各项电参数相 同的情况下,淬火层深度主要取决于淬火感应器与齿面之间的间隙。即间隙越小,淬火层越 深,反之相反。变桨轴承内圈的壁厚与圆周展开长度之比一般在1 :60左右,其内齿齿数一 般为120 200个,结构刚性较差。在加工过程中,难免发生椭圆度变形,这将直接影响到 淬火感应器与齿面之间的间隙大小,从而导致整个圆周上各齿齿面淬火层深度不一致,影 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淬火感应器不能自动定位,在内圈椭圆 变形时容易发生淬火层深浅不一,无法确保内齿齿面淬火一致性质量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动定位的淬火感 应器,包括负载数控头、与负载数控头垂直连接的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滑座 和引导棒,负载数控头、小滑座和引导棒从上至下顺次相连,小滑座上设置了三个的螺钉, 分别用以调节引导棒在X-Y-Z三个方向上的位置,小滑座是XYZ三维滑动滑座。小滑座和引导棒所组成的自动定位装置可作X-Y方向调节,并被安装在可作上下 运动的负载数控头上。这样,这个自动定位装置与同样安装在负载数控头上的淬火感应器 便形成了一个刚性连接的整体,这个整体受负载上一组弹簧推力的作用确保引导棒与内齿 齿面始终保持接触和滑动;通过调节自动定位装置小滑座的螺钉便可以调节淬火感应器与 内齿齿面之间的间隙,并通过引导棒的定位,使间隙保持不变。对于内圈水平放置的卧式中 频感应淬火机床,引导棒应垂直安装,以确保其自下而上滑动时能始终与两侧齿面贴合,使 同一个齿面的上下部位获得一致的淬火层深度和硬度,并减少引导棒的滑动磨损。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引导棒为圆柱形,直径为20mm,长度为 170 180 mm,其两端加工成锥度。本技术的效果是结构简单、容易操作、通过引导棒的自动定位作用,能确保 淬火感应器与被淬火齿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一定,使其淬火层深度差在0. 20 mm以下,从而保 证轴承内齿各齿面的淬火层深度达到一致性质量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淬火感应器6垂直连接在负载数控头4下部,通过输出变压器接头5 连接淬火感应器,小滑座2和引导棒1从上至下顺次连接在负载数控头4的侧部下端;小滑 座2上设置了三个的螺钉,分别用以调节小滑座2在X-Y-Z三个方向上的位置。推动引导 引导棒端部设置的负载弹簧,使引导棒1与齿面7贴合,并形成一定的予紧力;检查引导棒 1与齿面7的贴合情况,确保引导棒1能自下而上在两齿面7间贴合并滑动;调节小滑座2 上的螺钉,使淬火感应器6的感应头与齿面7形成一定的间隙。用塞规分别测量淬火感应 器6与两侧齿面7的间隙值,以达到工艺规定的量值,即1. 3 1. 5 mm,并锁定;开启中频感 应电源及中频感应淬火负载系统至待淬火状态,启动中频感应淬火机床套圈承载系统,按 照预先设定的数控程序,对内齿逐一进行淬火。在整个齿面淬火过程中,由于设置了可自动定位的淬火感应器,能够使淬火感应 头与齿面始终保持规定的间隙,从而有效地消除因内圈变形而造成感应头与齿面间隙发 生变化的现象,最终确保齿面获得一致的淬火层深度和硬度,本技术可以获得齿面 1. 8 2. 0 mm,齿根1. 6 1. 8 mm的淬火层深度和阳 60HRC的淬火硬度。且当要求齿面 淬火层深度> 1. 5 mm,淬火硬度50 60HRC时,根据中频感应淬火工艺规程,将淬火感应器 与齿面之间的间隙调整至1. 3 1. 5 mm,在其它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齿面淬火层深度可 达到1. 8 2. 0 mm,齿根淬火层深度可达1. 6 1. 8 mm,淬火硬度可达55 60HRC。由于淬 火感应器与齿面之间的间隙由引导棒所保证,因此在对圆周各齿面依次淬火时,即使轴承 内圈存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的椭圆度时,也能确保各齿面获得相同的淬火深度。权利要求1.一种可自动定位的淬火感应器,包括负载数控头、与负载数控头垂直连接的淬火感 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滑座和引导棒,负载数控头、小滑座和引导棒从上至下顺次相 连,小滑座上设置了三个的螺钉,分别用以调节引导棒在X-Y-Z三个方向上的位置,小滑座 是XYZ三维滑动滑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定位的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棒为圆柱 形,直径为20 mm,长度为170 180 mm,其两端加工成锥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定位的淬火感应器,包括负载数控头、与负载数控头垂直连接的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滑座和引导棒,负载数控头、小滑座和引导棒从上至下顺次相连,小滑座上设置了三个的螺钉,分别用以调节引导棒在X-Y-Z三个方向上的位置,小滑座是XYZ三维滑动滑座。本技术结构简单、容易操作、通过引导棒的自动定位作用,能确保淬火感应器与被淬火齿面之间的间隙保持一定,使其淬火层深度差在0.20㎜以下,从而保证轴承内齿各齿面的淬火层深度达到一致性质量要求。文档编号C21D9/32GK201864749SQ201020613219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8日专利技术者李秉钼, 王家顺, 马新志 申请人:江阴嘉鑫风电轴承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自动定位的淬火感应器,包括负载数控头、与负载数控头垂直连接的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滑座和引导棒,负载数控头、小滑座和引导棒从上至下顺次相连,小滑座上设置了三个的螺钉,分别用以调节引导棒在X-Y-Z三个方向上的位置,小滑座是XYZ三维滑动滑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秉钼王家顺马新志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嘉鑫风电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