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体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56639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抑制液体进入发热体的发热体冷却装置。在吸气通道(13)上设置与用于划分出电池收容空间5的行李室前饰板(9)的壁面(9a)相接近的鼓出部(23),在该鼓出部(23)上形成与壁面(9a)相对的排泄孔(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热体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吸气管的中途设置了贮水部的发热体冷却装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7-132859号公报在上述以往的发热体冷却装置中,希望进一步抑制液体进入发热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液体进入发热体的发热体冷却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向发热体收容空间中导入车室内空气的吸气管上,设置与用于划分出发热体收容空间的一壁面相接近的鼓出部,在该鼓出部上形成有与上述壁面相对的排水孔。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在使进入到吸气管中的液体从排水孔流出到吸气管外之后沿着壁面向下方排出,因此,能抑制液体进入发热体。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发热体冷却装置的后视图。图2是实施例1的发热体冷却装置的左侧视图。图3是从车辆后方侧看吸气通道13的立体图。图4是吸气通道13的俯视图。图5是吸气通道13的后视图。图6是吸气通道13的仰视图。图7是图5的S7-S7剖视图。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使用实施例1说明用于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发热体冷却装置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首先,说明结构。整体结构图1是实施例1的电池冷却装置的后视图,图2是实施例1的电池冷却装置的左侧视图。实施例1的电池冷却装置(发热体冷却装置)1是用于冷却对混合车或电动车的驱动用电动机供电的强电电池(以下简称作“电池”)2的装置。在实施例1中,电池2设置在电池收容空间(发热体收容空间)5中,该电池收容空间5设置在设于车室内6的后部坐席3的车辆后方侧,且设定在车室内6与行李室(货室)4之间。电池2为在图示的矩形的壳体内收容作为发热体的未图示的电池组件而成的结构。电池收容空间5与车室内6由室内装饰板7和室内板8划分开。另外,电池收容空间5和行李室4由行李室前饰板9划分开。在电池收容空间5和行李室4的车宽方向左右、在车身板27a、27 b之间立设有行李室侧饰板28a、28b。行李室4被底板10划分为上部空间4a和下部空间4b。上部空间4a作为供乘客放置货物的空间,即用作货室。下部空间4b用作备胎11的收纳空间。行李室前饰板9的下端位于行李室4的下部空间4b的上方。因此,电池收容空间5与下部空间4b在前舱室行李装饰板9的下方相连通。实施例1的电池冷却装置1包括吸气口 12、第1吸气通道(吸气管)13、鼓风机 14、第2吸气通道15、排气通道16、排气口 17。吸气口 12是车室内空气的导入口,固定在室内装饰板7的上部。第1吸气通道13用于将车室内空气从车室内6导入到电池2,第1吸气通道13配置在电池2的上方,沿车宽方向延伸。第1吸气通道13的一端与吸气口 12相连接,另一端与鼓风机14相连接。第1吸气通道13由与吸气口 12相连接的第1构件13a和与鼓风机 14相连接的第2构件13b形成为大致L字形。在此,第1构件13a和第2构件13b也可以为一体。鼓风机14是用于将通过第1吸气通道13导入的车室内空气作为冷却风供给到电池2的风扇,鼓风机14夹设在第1吸气通道13和第2吸气通道15之间。鼓风机14的转速可以根据电池组件的温度等改变。第2吸气通道15夹设在鼓风机14和电池2之间。排气通道16将通过电池2而变热的空气排出到排气口 17附近。排气口 17是设于行李室4的上部空间4中的开口,用于将从排气通道16排出的空气排出到车室内。吸气通道的结构下面,使用图3 图7详细说明第1吸气通道13的结构。另外,以下,除特殊必要的情况之外,将第1吸气通道13的第2构件13b称作吸气通道13来说明。图3是从车辆后方侧看吸气通道13的立体图,图4是吸气通道13的俯视图,图5 是吸气通道13的后视图,图6是吸气通道13的仰视图,图7是图5的S7-S7剖视图。吸气通道13通过对热塑性树脂进行吹塑成形而形成为在左右两端具有开口部 18、19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筒状。吸气通道13的左端部20向上方弯曲,形成为与第1构件 13a的形状相对应的大致矩形。吸气通道13的右端部21向下方弯曲,形成为与鼓风机14 的形状相对应的大致圆形。在吸气通道13中,在左右端部20、21之间的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中央部22的上表面22d的正面22e侧,形成有用于将吸气通道13紧固连结于车身侧的托架(未图示)上的凸缘部22a。另外,在右端部21的前端形成有用于与鼓风机14紧固连结的凸缘部21a。如图5所示,在中央部22的内部形成有能贮存从车室内进入到吸气通道13内的液体的贮水部26。图5的虚线表示贮存于贮水部26中的液体到达了贮存极限时的水位。在中央部22的背面22b的车宽方向中央位置,设有从背面22b朝向行李室前饰板 9侧突出、与行李室前饰板9的壁面9a相接近的鼓出部23。在鼓出部23的与壁面9a相对的排泄孔形成面(排水孔形成面)23a上形成有与壁面9a相对的排泄孔(排水孔)24。排泄孔24的上下方向位置设定在比图5所示的贮水部26的贮存极限时的水位低的位置。如图7所示,鼓出部23的排泄孔形成面23a朝向上方倾斜。另一方面,行李室前饰板9的壁面9a沿铅垂方向直立设置。另外,从吸气通道13的背面22b侧看,鼓出部23 的底面23b和与底面23b连续的中央部22的底面22c形成为以排泄孔24的下方为最下端的大致U字形。中央部22的底面22c设有沿中央部22的长度方向、即车宽方向延伸的突条25。 该突条25优选设于尽量靠近鼓出部23的位置。另外,该突条25也可以设在鼓出部23的底面23b上。下面,说明作用。抑制液体讲入吸气通道的作用实施例1的电池冷却装置1通过在驱动鼓风机14旋转时将车室内空气从吸气口 12吸入吸气通道13而向电池2的壳体内供给冷却风,从而能将壳体内的电池组件冷却。由于车室内空气根据乘客不同总是设定为舒适的温度,因此,特别是在夏季,能用比外部空气条件好(低温)的冷却风冷却电池2。在此,由于将导入车室内空气的吸气口 12配置在室内装饰板7上,因此,例如,乘客误将饮料水等液体洒到室内装饰板 上时,流入到吸气通道13内的液体可能进入电池2。作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在以往的发热体冷却装置中,在吸气通道的中途设置用于收集液体的贮水部。但是,在流入有超过贮水部的贮存极限的大量液体的情况下,液体会自贮水部溢出而到达电池。另外,即使是未超过贮存极限的情况下,若在贮水部贮存有大量的水,被车室内空气吹起的液体也可能自贮水部溢出而到达电池。另外,在以往的发热体冷却装置中,采用在贮水部设置排水用的排水螺栓、能根据需要从贮水部排出液体的结构。但是,用排水螺栓进行排水时,不能在液体向吸气通道流入的同时进行排水作业。因此,如上所述,不能应对大量液体流入的情况。另外,也存在增加了排水作业这样的缺点。在此,通过预先拔下排水螺栓,能在液体流入吸气通道的同时进行排水,但从吸气通道流出的液体会直接到达电池,因此不优选。虽然电池组件被收容在壳体内,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水性能,但在液体直接到达电池那样的条件下使用时,需要提高壳体的密封性,导致成本升高。曾考虑过代替排水螺栓而设置排水管,从贮水部向电池收容空间的外部排水的方法,但需要对车身侧进行附加加工(配置排水管的加工),零件数量也会增加,因此,会导致成本上升。 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的电池冷却装置1中,在吸气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热体冷却装置,其利用通过吸气管导入到发热体收容空间内的车室内空气冷却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气管上设置与用于划分出上述发热体收容空间的一壁面相接近的鼓出部,在该鼓出部上形成与上述壁面相对的排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谷荣次
申请(专利权)人: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