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机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656641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压机冷却系统,涉及液压机。为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提高液压机运行的可靠性的问题而设计。液压机冷却系统,包括油箱,在所述油箱与液压缸的进油腔之间相连有进油管,在所述进油管上设有油泵,在所述油泵与所述液压缸的进油腔之间设有第一控制阀,在所述油泵与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的油管上连通有第一旁路油管,所述第一旁路油管连通至散热片;在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油箱之间连有第二旁路油管;在所述第一旁路油管或第二旁路油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对四柱式、单柱式、卧式等液压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机,尤其涉及液压机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液压机是利用液压油来传递压力的设备。液压油在密闭的容器中传递压力时遵循 帕斯卡定律。每年生产进入6月份后,气温高达30°C以上,液压机在油泵反复加压泄压过程中, 油温不断上升,可达55°C以上,极大地降低了液压油的粘度,加速橡胶密封圈的老化速度, 各插装阀件经常受热膨胀卡死,大大降低了液压机运行的可靠性。为降低油温,传统上使用水冷却液压油的办法,即在油管的外部用循环水对油管 进行局部冷却,以降低油管内液压油的油温。随着冷却的进行水温不断上升,冷却效果变 差,就要换掉冷却水。由于水资源短缺,这种冷却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机冷却系统,既能节约水资 源,又能提高液压机运行的可靠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种液压机冷却系统,包括油箱,在所述油箱与液压缸的进油腔之间相连有进油 管,在所述进油管上设有油泵,在所述油泵与所述液压缸的进油腔之间设有第一控制阀,在 所述油泵与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的油管上连通有第一旁路油管,所述第一旁路油管连通至 散热片;在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油箱之间连有第二旁路油管;在所述第一旁路油管或第二旁 路油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对所述散热片进行冷却的风扇。其中,所述散热片外测设有支架,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散热片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扇包括控制 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风扇的控制装置相连。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可以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机冷却系统,包括油箱,与所述油箱相连通有第一旁路油管,所述第一旁 路油管连通至散热片,在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油箱之间连有第二旁路油管,在所述第一旁路 油管或第二旁路油管上设有油泵。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对所述散热片进行冷却的风扇。其中,所述散热片外测设有支架,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散热片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扇包括控制 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风扇的控制装置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通过散热片对油温进行冷却,既能节约水资源, 又能提高液压机运行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液压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液压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液压机冷却系统,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提高液压机运 行的可靠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在下述各实施例中,相同 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四柱式液压机冷却系统,包括油箱1,在所述油箱1与液压缸2的进油腔 之间相连有进油管3,在所述进油管3上设有油泵4,在所述油泵4与所述液压缸2的进油 腔之间设有第一控制阀5,在所述油泵4与所述第一控制阀5之间的油管上连通有第一旁路 油管6,所述第一旁路油管6连通至散热片7 ;在所述散热片7与所述油箱1之间连有第二 旁路油管8 ;在所述第一旁路油管6或第二旁路油管8上设有第二控制阀9,本实施例中第 二控制阀9具体设在第一旁路油管6上。在散热片7内部具有盘曲的通道,外部具有散热 鳍片。第一旁路油管6与散热片7内部盘曲的通道的入口连通,第二旁路油管8与散热片 7内部盘曲的通道的出口连通。在使液压缸2动作时,第一控制阀5打开,第二控制阀9关闭,油泵4将油箱1中 的液压油提供到液压缸2的进油腔。在对油箱中的液压油进行冷却时,第一控制阀5关闭,第二控制阀9打开,油泵4 将油箱1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旁路油管6提供到散热片7,借助散热片7对油温进行散热冷 却,经过散热冷却后的液压油流经第二旁路油管8回流进油箱1。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散热片对油温进行冷却,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提高液 压机运行的可靠性。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冷却效果,所述液压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对所述散热片7进行 冷却的风扇10。通过所述风扇对散热片7吹风,能够将散热片上的热量快速带走。所述风扇可独立地放置,也可以在所述散热片外测设有支架,所述风扇固定在所 述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散热片的温度传感器11,所述风扇包括控 制装置(未示出),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风扇的控制装置相连,所述风扇的控制装置根据 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的散热片的温度,对所述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本技术不限于应用于四柱式液压机,也可应用于单柱式液压机或其它形式的 液压机。实施例二一种液压机冷却系统,包括油箱1,与所述油箱相连通有第一旁路油管6,所述第 一旁路油管连通至散热片7,在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油箱之间连有第二旁路油管8,在所述第 一旁路油管或第二旁路油管上设有油泵12,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旁路油管上。在对油箱1中的液压油进行冷却时,油泵12将油箱1中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旁路油管6提供到散热片7,借助散热片7对油温进行散热冷却,经过散热冷却后的液压油流经第 二旁路油管8回流进油箱1。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散热片对油温进行冷却,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提高液 压机运行的可靠性。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冷却效果,所述液压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对所述散热片7进行 冷却的风扇10。通过所述风扇对散热片7吹风,能够将散热片上的热量快速带走。所述风扇可独立地放置,也可以在所述散热片外测设有支架,所述风扇固定在所 述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散热片的温度传感器11,所述风扇包括控 制装置(未示出),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风扇的控制装置相连,所述风扇的控制装置根据 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的散热片的温度,对所述风扇的转速进行控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 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 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机冷却系统,包括油箱,在所述油箱与液压缸的进油腔之间相连有进油管, 在所述进油管上设有油泵,在所述油泵与所述液压缸的进油腔之间设有第一控制阀,其特 征在于在所述油泵与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的油管上连通有第一旁路油管,所述第一旁路油管 连通至散热片;在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油箱之间连有第二旁路油管;在所述第一旁路油管或第二旁路油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机冷却系统还包括 对所述散热片进行冷却的风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外测设有支架,所 述风扇固定在所述支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机冷却系统还 包括散热片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扇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风扇的控制装 置相连。5.一种液压机冷却系统,包括油箱,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油箱相连通有第一旁路油管, 所述第一旁路油管连通至散热片,在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油箱之间连有第二旁路油管,在所 述第一旁路油管或第二旁路油管上设有油泵。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机冷却系统还包括 对所述散热片进行冷却的风扇。7.根据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机冷却系统,包括油箱,在所述油箱与液压缸的进油腔之间相连有进油管,在所述进油管上设有油泵,在所述油泵与所述液压缸的进油腔之间设有第一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泵与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的油管上连通有第一旁路油管,所述第一旁路油管连通至散热片;在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油箱之间连有第二旁路油管;在所述第一旁路油管或第二旁路油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仓圈王丙辉谢二孩刘谦正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市东方碳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