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1268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装置为进风口风道连接到离心风机;离心风机设置在电池包钣金壳体上,离心风机的出风口风道的开口方向为顺着电池包钣金壳体的延伸方向,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风量大,满足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要求;2、抗静压阻力大,保证了在电池系统静压很大的条件下有充分的风量;3、通过结构的改变提高其散热性能,无需增加成本;4、适用于大多数车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匮乏和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电动汽车逐步进入消费者的视野,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其工作状态对电动车动力影响很大,电池发热会使其寿命和性能会降低,电池散热技术的越来越得到汽车生产厂家的重视。现有的电池散热装置风量小、散热效果差,不能达到电池所需要的散热要求,并且伴随着电容容量的不断增加,电池所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提供一种风量大,散热效果好的电池散热装置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以满足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装置为进风口风道连接到离心风机;离心风机设置在电池包钣金壳体上,离心风机的出风口风道的开口方向为顺着电池包钣金壳体的延伸方向,从而通过离心风机作用于电池包钣金壳体表面,达到降温的作用。所述的离心风机的出风口风道外设有导流片,从而对离心风机吹出的风进行合理分配,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所述的电池包钣金壳体上设有顺着离心风机出风口方向布置的导流板,更近一步对出风进行分流,提高散热效果,保证均勻的压力和流速。所述的离心风机的外部设有风机蜗壳,实现集中出风。所述的电池包钣金壳体与蓄电池的底部接触,对蓄电池的最热部位进行直接散热。所述的进风口风道的一端连接到离心风机的中心,另一端伸出电池包钣金壳体, 减小进风口体积,增加风速,从外界引入冷气流,并且位置可调。所述的风机蜗壳、进风口风道、出风口风道为整体注塑成型,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性。所述的离心风机螺栓固定到电池包钣金壳体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风量大,满足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要求;2、抗静压阻力大,保证了在电池系统静压很大的条件下有充分的风量;3、通过结构的改变提高其散热性能,无需增加成本;4、适用于大多数车型。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的顶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在图1-3中,1、进风口风道;2、风机蜗壳;3、离心风机;4、导流片;5、出风口风道; 6、电池包钣金壳体;7、导流板。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为进风口风道1连接到离心风机3 ;离心风机3设置在电池包钣金壳体6上,离心风机3的出风口风道5的开口方向为顺着电池包钣金壳体6的延伸方向,从而通过离心风机3作用于电池包钣金壳体6表面,达到降温的作用。离心风机3的出风口风道5外设有导流片4,从而对离心风机3吹出的风进行合理分配,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电池包钣金壳体6上设有顺着离心风机3出风口方向布置的导流板7,更近一步对出风进行分流,提高散热效果,保证均勻的压力和流速。离心风机3的外部设有风机蜗壳2,实现集中出风。电池包钣金壳体6与蓄电池的底部接触,对蓄电池的最热部位进行直接散热。进风口风道1的一端连接到离心风机3的中心,另一端伸出电池包钣金壳体6,减小进风口体积,增加风速,从外界引入冷气流,并且位置可调。风机蜗壳2、进风口风道1、出风口风道5为整体注塑成型,保证了良好的密封性。 离心风机3螺栓固定到电池包钣金壳体6上。本专利技术通过进风口风道1伸出电池包钣金壳体6,将车内的空气抽入风机蜗壳2, 实现了进风的设计。从图1不难看出通过用进风风道的离心式风扇的布置结构,使进风口的体积缩小,位置可调,解决了普通轴流风扇进风口面积和布置位置的局限性,实现从外界引入气流。离心风机3布置在电池包钣金壳体6上,通过螺栓固定,高速运转,风机蜗壳和进口风道通,出口风道注塑成型成整体,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池包钣金上;离心风机3在风机蜗壳2进行增压,产生适合电池散热需求的压力和风量,为电池的冷却提供风源。出风口风道5上注塑导流片4,见图3将风机蜗壳2产生的风量进行均勻分配,使出风口风道5出风均勻;同时减少气流速度不均产生的负压和紊流,对降低冷却系统的噪音起到效果。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装置为进风口风道(1)连接到离心风机(3);离心风机(3)设置在电池包钣金壳体(6)上,离心风机(3)的出风口风道 (5)的开口方向为顺着电池包钣金壳体(6)的延伸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心风机 ⑶的出风口风道(5)外设有导流片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包钣金壳体(6)上设有顺着离心风机(3)出风口方向布置的导流板(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心风机 (3)的外部设有风机蜗壳(2)。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包钣金壳体(6)与蓄电池的底部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风道(1)的一端连接到离心风机(3)的中心,另一端伸出电池包钣金壳体(6)。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蜗壳O)、进风口风道(1)、出风口风道( 为整体注塑成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心风机 (3)螺栓固定到电池包钣金壳体(6)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装置为进风口风道连接到离心风机;离心风机设置在电池包钣金壳体上,离心风机的出风口风道的开口方向为顺着电池包钣金壳体的延伸方向,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风量大,满足电动汽车的电池散热要求;2、抗静压阻力大,保证了在电池系统静压很大的条件下有充分的风量;3、通过结构的改变提高其散热性能,无需增加成本;4、适用于大多数车型。文档编号B60K11/06GK102152736SQ20111007941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1日专利技术者张海燕, 张皓, 杨轩, 潘华, 赵军 申请人:芜湖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装置为进风口风道(1)连接到离心风机(3);离心风机(3)设置在电池包钣金壳体(6)上,离心风机(3)的出风口风道(5)的开口方向为顺着电池包钣金壳体(6)的延伸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华张皓杨轩赵军张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