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洲专利>正文

滴丸挤压成型生产新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4748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滴丸或其他滴制剂型的新工艺,能在工业生产中方便地制备出各种质量和形状剂型的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全新的制备工艺,用以弥补现有滴丸制备工艺的不足,为中药制备技术现代化生产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传统滴丸及其他滴制剂型制备工艺是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同熔融基质的混合体脱水后滴制。而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工艺是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同熔融基质的混合体采用相应的工艺将其制成粉末、颗粒或者微粒的原料,按照需要加入其他辅料充分搅拌,再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在模具中挤压成型。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工艺,不仅可以通过改变模具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原料的注入量和挤压压力,从而方便地制备出各种规格、形状和硬度的剂型,还可以通过增加各种辅料来改进其性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对制备滴丸或者其他滴制剂型生产的新工艺。依照此新工艺可以在工业生产中高效快捷地制备出各类大小和形状的药物剂型。
技术介绍
一.滴丸的概念及其药理上的优点滴丸系用滴制法制成的丸剂。系指用固体或液体药物经溶解、乳化或混悬于适宜的熔融基质中,通过适宜的滴管滴入另外的与之不相混溶的冷却剂中,由于表面张力作用使液滴成球状并冷却凝固而成丸。由于丸与冷却剂的密度不同,凝固形成之丸徐徐沉于器底或浮于冷却剂的表面,取出洗去冷却剂,干燥而得。利用以上基本原理制成的滴丸与传统口服制剂的给药方式相比存在着本质区别。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可采用口服和舌下给药,能使药物有效成分与粘膜表面充分接触,通过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尤其舌下含化给药,可不经过胃肠道和肝脏而直接进入循环体统,有效地避免了首过效应,也避免了胃肠道症状,从而具有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用药方便等特点。与注射液相比,避免了药物机器溶剂和辅料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可有效地减少急性毒副作用发生,使用安全,作用持久,应用范围广。二.现有滴丸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现有的滴丸生产工艺从专利技术之初到现在为止一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挤压方式改良原有制备滴丸或其他滴制剂型的新工艺,由化料,粉末、颗粒或微丸化熔融混合物,原料、辅料混合,模具注料,挤压成型和脱摸等工序构成,其特征在于将含有药物和基质的混悬液、熔融液或乳浊液通过适当的工艺加工成细小颗粒或微丸形式的一种或多种原料,再依照要求同需要加入的辅料相混合,所后将原料(如不需要加入辅料)或原料辅料混合物适量注入成型模具中,再以合适的压力在相应的模具中挤压成型,随后即可脱摸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挤压方式改良原有制备滴丸或其他滴制剂型的新工艺,由化料,粉末、颗粒或微丸化熔融混合物,原料、辅料混合,模具注料,挤压成型和脱摸等工序构成,其特征在于将含有药物和基质的混悬液、熔融液或乳浊液通过适当的工艺加工成细小颗粒或微丸形式的一种或多种原料,再依照要求同需要加入的辅料相混合,所后将原料(如不需要加入辅料)或原料辅料混合物适量注入成型模具中,再以合适的压力在相应的模具中挤压成型,随后即可脱摸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及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含有药物和基质的混悬液、熔融液或乳浊液通过适当的工艺加工成细小颗粒或微丸形式的一种或多种原料。具体所采用的工艺可依照实际要求进行选择。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洲杨恒
申请(专利权)人:陆洲杨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