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关键酶基因共转化提高喜树碱含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46572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领域的提高喜树毛状根中喜树碱含量的方法,从长春花中克隆出异胡豆苷合成酶基因CrSTR和香叶醇-10-脱氢酶CrG10H的编码框序列,构建含上述基因的植物双价高效表达载体,以发根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喜树获得转基因的喜树毛状根。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的转基因喜树毛状根中喜树碱含量显著提高,喜树碱含量为对照的4.8倍,羟基喜树碱含量为对照的2.2倍。单独转CrSTR基因的毛状根喜树碱含量比对照提高了2.4倍,单独转CrG10H基因的毛状根喜树碱含量并无明显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喜树毛状根中喜树碱含量的方法,也为生产具重要临床需求的抗癌药物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生物
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双关键酶基因共转化代谢工程策略提高喜树毛状根喜树碱含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喜树碱(Camptothecin,CPT)是最早从中国特有的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现有多种喜树碱类药物如依立替康(Irinotecan)和拓扑替康(Topotecan)获得美国FDA(1992)认证,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卵巢癌、直肠癌及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全球市场需求十分巨大。目前世界上喜树碱类药物的生产主要是从喜树等植株中提取,然而由于喜树天然资源数量有限,生长十分缓慢,喜树碱及其类似物在植物体内含量又非常低,且提取环节多、费时费力,所以从天然喜树中提取喜树碱的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喜树碱日益增长的需求。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着扩大喜树碱药源问题进行了诸多领域的研究如化学全合成,半合成及细胞培养等,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喜树碱的化学全合成虽然已经成功,但因成本太高、产量太低、周期太长且易造成环境污染等因素而限制了其商业化生产;半合成方法虽然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其前体的提取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关键酶基因共转化提高喜树碱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异胡豆苷合成酶基因和香叶醇-10-脱氢酶基因插入植物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载体;(2)将步骤(1)所获得的重组载体转入发根农杆菌,构建含有重组载体的发根农杆菌;(3)利用所构建的含有重组载体的发根农杆菌菌株遗传转化喜树,获得毛状根;(4)检测步骤(3)毛状根中的异胡豆苷合成酶基因和香叶醇-10-脱氢酶基因,取筛选结果为阳性的转基因毛状根克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开国银王伟李姗姗季倩周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