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机的卸钢丝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23813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缠绕机的卸钢丝圈装置,包括取圈装置和接圈装置,所述的接圈装置包括可旋转固定在底部箱体之上的立杆,所述的立杆底部设置有转动驱动装置,在所述的立杆上部端部设置有对称设置的至少两个承接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卸钢丝圈装置,采用具有多个承接臂的接圈装置,配合取圈装置的控制可实现多组钢丝圈依次缠绕在一个承接臂上,钢丝圈存放有序相互间隔固定,避免钢丝圈相互间的干涉,便于后续机械取走,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了钢丝圈间相互影响造成的产品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钢丝圈缠绕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缠绕机的卸钢丝圈装置
技术介绍
钢丝圈是汽车轮胎上起承载和安全作用的一个重要部件,通常根据其断面形状进行分类,其中六角形钢丝圈主要用于载重轮胎及工程轮胎。己有技术的钢丝圈生产线主要包括相隔距离依次设置的钢丝导开装置、钢丝除污装置、钢丝电加热装置、挤出机、储存装置、预弯曲装置及缠绕机;所述的缠绕机包括排送丝装置和缠绕装置,所述的缠绕装置包括机架、滑动轴驱动电机、滚珠丝杠、滚珠丝杠螺母、滑动轴轴承座、滑动轴、缠绕模盘、主轴及主轴驱动电机;其中机架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滑动轴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其输出轴与滚珠丝杠的一端相连;滚珠丝杠螺母套在滚珠丝杠上,并且通过支撑板与滑动轴轴承座固定在一起;滑动轴的后端连接在滑动轴轴承座上,前端与缠绕模盘相接;主轴套在滑动轴的外部,其后端连接有一个主轴同步带轮,而前端则固定在缠绕模盘上;主轴驱动电机也安装在机架上,其输出轴通过电机同步带轮及同步带与主轴同步带轮相连。主轴的端部设置有缠绕模盘,主轴的转动带动缠绕模盘的转动完成钢丝的缠绕。现有技术中,当缠绕完毕后,由取圈装置将缠绕模盘夹住并控制缠绕模盘收缩,夹持装置将钢丝圈夹持并向前移动使其与缠绕模盘脱离并在储料槽上方释放,钢丝圈落在储料槽中。现在的技术中,将钢丝圈杂乱堆放在储料槽中,造成后期取料的诸多不便,降低整体效率,并且钢丝圈的杂乱交错,有可能因其两钢丝圈发生干涉影响,影响到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钢丝圈存取效率的卸钢丝圈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缠绕机的卸钢丝圈装置,包括取圈装置和接圈装置,所述的接圈装置包括可旋转固定在底部箱体之上的立杆,所述的立杆底部设置有转动驱动装置,在所述的立杆上部端部设置有对称设置的至少两个承接臂。优选地,所述的承接臂可依次存放1-4组钢丝圈。所述的承接臂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立杆上。所述的立杆为空心立杆,在所述的立杆上部开设有至少两道通槽,固定连接有承接臂的连接件通过贯穿通槽的螺栓与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立杆内部的丝杠母固定连接,与所述的丝杠母匹配的丝杠一端可旋转地固定设置在立杆的上端部。所述的立杆端部设置有呈十字状分布的四个承接臂。所述的接圈装置还包括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包括同轴设置的直径不同的上下两部分圆柱体,所述的转动轴大直径端与立杆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转动轴小直径部和支撑板间设置有轴承,并且在支撑板间与转动轴变径端面间设置有单向推力轴承,在所述的转动轴下部设置有转动驱动装置。所述的轴承为超越离合器,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大体为正方形结构且其中心处与转动轴端部固定连接的转动盘,分别设置在所述的转动盘两侧的拨盘汽缸和定位汽缸; 在所述的转动盘四角处与拨盘汽缸对应边上形成有凹窝,在所述的拨盘汽缸活塞杆端部下方固定设置有顶轴,当拨盘汽缸受控将活塞杆伸出时,顶轴刚好顶持在转动盘的凹窝内,且在拨盘汽缸临近转动轴轴心一侧设置有拉簧和定位销以使其回到初始位置,所述的定位气缸能顶持转动盘的边角处。在所述的拨盘汽缸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导向轴,在拨盘汽缸的活塞缸体上同轴设置有导向支架,借助导向支架对导向轴的限位可保证活塞杆伸出时自中心受力均勻地伸出ο在所述的顶轴外部可旋转地套设有顶轴套,顶轴套可相对于凹槽发生转动。本专利技术的卸钢丝圈装置,采用具有多个承接臂的接圈装置,配合取圈装置的控制可实现多组钢丝圈依次缠绕在一个承接臂上,钢丝圈存放有序相互间隔固定,避免钢丝圈相互间的干涉,便于后续机械取走,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了钢丝圈间相互影响造成的产品质量下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取圈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卸钢丝圈装置侧视图;如3为本专利技术卸钢丝圈装置部分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接圈装置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接圈装置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接圈装置底座箱体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卸钢丝圈装置包括取圈装置10和接圈装置50两部分,所述的取圈装置10包括基座11,可纵向滑动地设置在基座11上的活动底板16,可横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活动底板16上方的左右两活动支撑板14,所述的活动支撑板14与活动底板16间设置有取圈汽缸15,两活动支撑板14外侧固定连接有竖直取圈臂19,在所述的取圈臂19上端部内侧的钢丝圈夹取部20,在取圈汽缸控制下夹取部20聚拢或者分开以完成钢丝圈的取放。所述的基座11固定设置在地面之上以给取圈装置10定位支撑,在其上部设置有导轨,所述的导轨延伸方向与缠绕机主轴轴向相同,活动底板16与导轨配合地设置在基座 11上方,在基座11的下方或者一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的活动底板可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活动底版可沿导轨的延伸方向远离或者靠近缠绕模盘。在所述的活动底板16上表面设置有横向导轨,所述的横向导轨的延伸方向与主轴轴向相垂直,活动支撑板14与所述横向导轨配合地设置在活动底板16上方以沿导轨延伸方向发生移动,所述的两活动支撑板14外侧固定连接有竖直的取圈臂19,所述的取圈臂 19端部内侧固定设置有夹取部20,所述的夹取部20用以将钢丝圈夹持,一般为弧形板,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所指出的可滑动配合一般采用的为导轨滑块结构。两取圈汽缸15尾部固定设置在两侧的活动支撑板14之上,所述的取圈汽缸15的活塞杆端部与丝杠母12固定连接,所述的丝杠母12与左右旋丝杠18相配合,所述的左右旋丝杠18中心处有丝杠支座13支撑并且在左右旋丝杠18中心处固定设置有调节手柄,通过操控调节手柄,可以控制左右旋丝杠18发生旋转,同步对称地使其两侧丝杠母远离或者靠近丝杠支座13。通过调整调节手柄,可以控制两侧取圈臂在取圈汽缸控制下的移动范围以适应不同缠绕模盘的直径变化,以期实现正常夹取钢丝圈动作。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首先针对不同直径的缠绕模盘,旋转调节手柄可以调整两侧夹取部20的可夹持距离,当钢丝圈缠绕完毕后,控制驱动电机带动活动底板16运动至缠绕模盘下方,然后控制取圈汽缸15使夹取部20将缠绕模盘抱住,缠绕模盘继而收缩与钢丝圈脱离同时夹取部20将钢丝圈夹住,然后驱动电机带动活动底盘及夹取的钢丝圈沿轨道12 沿远离缠绕模盘方向移动,到达指定位置控制取圈汽缸15动作释放钢丝圈,即完成一个钢丝圈的取放流程。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钢丝圈接圈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接圈装置50包括底座箱体51、可旋转地设置在接圈底座箱体51上的立杆90,固定连接在立杆90端部且呈十字状设置水平延伸的四个接圈臂91,在立杆90下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65,所述的转动轴65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体,所述的立杆90与大直径端固定连接,在底座箱体51内部设置有转动轴65转动驱动装置。如图2-6所示,本专利技术接圈装置的立杆90竖直向上延伸并且在其端部固定连接有 4个十字状分布的承接臂91,所述的承接臂91与空心立杆90垂直设置并且均勻分布,所述的承接臂91的长度以稍大于1-4组钢丝圈的宽度为宜,优选为2-3组,这样,在每个承接臂上可以接纳依次排列的多组钢丝圈,提高整体的效率,尤其是后续自接圈装置上取圈设备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地,为提高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缠绕机的卸钢丝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圈装置和接圈装置,所述的接圈装置包括可旋转固定在底部箱体之上的立杆,所述的立杆底部设置有转动驱动装置,在所述的立杆上部端部设置有对称设置的至少两个承接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缠绕机的卸钢丝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圈装置和接圈装置,所述的接圈装置包括可旋转固定在底部箱体之上的立杆,所述的立杆底部设置有转动驱动装置,在所述的立杆上部端部设置有对称设置的至少两个承接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机的卸钢丝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接臂可依次存放1-4组钢丝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机的卸钢丝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接臂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立杆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缠绕机的卸钢丝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杆(90)为空心立杆,在所述的立杆(90)上部开设有至少两道通槽,固定连接有承接臂(91)的连接件(92) 通过贯穿通槽的螺栓与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立杆内部的丝杠母(9 固定连接,与所述的丝杠母匹配的丝杠(94) 一端可旋转地固定设置在立杆(90)的上端部。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缠绕机的卸钢丝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杆端部设置有呈十字状分布的四个承接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缠绕机的卸钢丝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圈装置还包括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包括同轴设置的直径不同的上下两部分圆柱体,所述的转动轴大直径端与立杆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转动轴小直径部和支撑板间设置有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芝泉张建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