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自行车轮距的车架后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72331 阅读:8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可调自行车轮距的车架后叉结构,是装设于后叉的后铁处各设一椭圆大孔槽,其包含:二垫片,其中各垫片设有朝下的一嵌合槽,且该二垫片装设于后铁时,该二垫片的嵌合槽是在同一轴线上;二另垫片,其中各另垫片设有朝下的一嵌合槽,且该二另垫片装设于后铁时,该二另垫片的嵌合槽是在同一轴线上,但该轴线与上述所述的轴线为位于不相同位置处,借以可机动性地调整自行车的轮距,特别是自行车的长轮距可增进行车的稳定性,其短轮距可增加行车的灵活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自行车,尤指涉及运用车架的后叉尾端所固设的后铁及垫片, 借以可机动性地调整自行车的轮距的一种技术范畴。
技术介绍
按,按一般在自行车架中的后勾爪结构,大多是连带与供轮轴安装用的吊耳制成一体,再予焊接在车架后端位置;由于车架的设计是随不同用途而做改变,如为登山、越野、 公路竞赛、休闲、表演及一般等多种用途,且又分有男用、女用、青少年用等等,以致所搭配组装的配件及安装方式亦有所不同。若依前上所指的后勾爪与吊耳一体制成的形态,由于只能单限一种配件组装使用而已,并不能在原有的车架上做替换,如此显然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尤其是要使用一种用途便得添购一种车款的方式,实在不够理想。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即凭恃着长期对于自行车的后叉的后铁的研究及融会贯通的构思,而创作出一种可调自行车轮距的车架后叉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可调整自行车轮距的车架后叉的一种后铁结构。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可调整自行车轮距的车架后叉的一种较安全性的后铁结构。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容易安装垫片及另垫片的一种可调整自行车轮距的车架后叉后铁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调整自行车轮距的车架后叉结构,其是装设于后叉尾端的后铁处各设一椭圆大孔槽及该椭圆大孔槽所设的一缺口,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二垫片,其各垫片设有一卡合块,又该卡合块处设朝下的一嵌合槽,且该二垫片装设于后铁时,该二垫片的嵌合槽是在同一轴线上;其中再另包含二另垫片,其中各另垫片设一卡合块,又该卡合块处设朝下的一嵌合槽,且该二另垫片装设于后铁时,该二另垫片的嵌合槽是在同一轴线上,但该轴线与上述所述二垫片的嵌合槽的轴线为位于不相同位置处,借以调整自行车的轮距的长短;其中该垫片及另垫片的一侧边可以设有一小凸块,又该小凸块是对应后叉的尾端的后铁的椭圆大孔槽所设一小凹槽;又该垫片及另垫片的另侧边设有一固定螺丝。兹由以上说明得知,本技术实具有如下的诸多功效1、本技术藉由互相替换垫片及另垫片,产生具有调整自行车轮距的效果,特别是自行车的长轮距可增进行车的稳定性,其短轮距可增加行车的灵活性,让自行车骑士可针对自身所需的用途及目的以替换垫片及另垫片,增加自行车的使用弹性。2、本技术的二垫片及另垫片各设一卡合块,又该卡合块相对于垫片的它处为较厚,且得卡合于后铁的椭圆大孔槽的缺口,可以完全承受及支撑自行车的后轮的施力,以增进行车安全。3、本技术的二垫片及另垫片的一侧边各设一小凸块,另侧边设一螺丝孔,因此只需二支螺丝便能将二垫片或另垫片固定于自行的后叉后铁上,可增进安装便利性。本技术可于配合以下附图详细说明中进一步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已装上二垫片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已装上二垫片及二另垫片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已装上二另垫片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施于自行车的态样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可调自行车轮距的车架后叉结构的最佳实施例,是包含二垫片2,二另垫片3及二个固定螺丝4 ;其中该二垫片2为具有相同的形状,又该二垫片2及其所设的卡合块20的形状须与自行车后叉11的后铁12的二椭圆大孔槽121及其所设的缺口 IM相对应,意思就是说该二垫片2的卡合块20须能分别置入于该二椭圆大孔槽121内所设的缺口 124,又该卡合块20 设有朝下的一嵌合槽21且该嵌合槽21以非对称式设置于垫片2上,且该二垫片2装设于后铁12时,该二垫片2的嵌合槽21是在同一轴线M上;须特别说明的是各垫片2的一侧边设有一小凸块22,对应于车架后叉11的后铁12的椭圆大孔槽121的小凹槽122,再加上各垫片2的另侧边设有螺丝孔23,该螺丝孔23专供固定螺丝4前端穿设于后叉11后铁12 所设固定孔123后螺固于该垫片2,因此该垫片2能稳固地与后叉11后铁12结合;二另垫片3,是基本上形状与垫片2 —样,意思就是说该另二垫片3所设的卡合块 30须能分别置入于后叉11后铁12的二椭圆大孔槽121及其缺口 124内,又该卡合块30设有朝下的一嵌合槽31且该嵌合槽31以非对称式设置于另垫片3上,且该二另垫片3装设于后铁12时,该二另垫片3的嵌合槽31是在同一轴线34上,如图3,且各另垫片3的一侧边设有一小凸块32,对应于车架后叉11的后铁12的椭圆大孔槽121的小凹槽122,再加上各另垫片3的另侧边设有螺丝孔33,该螺丝孔33专供固定螺丝4前端穿设后叉11的后铁 12的固定孔123后螺固于另垫片3,因此该二另垫片3能稳固地与后铁12结合;又该二另垫片3与二垫片2的最大差异在于该二另垫片3的嵌合槽31是不在同一轴线上,亦即其轴线34与上述二垫片2所构成的轴线M是位于不相同位置处,如此方能替换二垫片2及二另垫片3时借以调整自行车的轮距;多个固定螺丝4,当二垫片2或二另垫片3所设的卡合块20 ;30分别置入于该车架后叉11后铁12的二椭圆大孔槽121的缺口 124内时,藉由固定螺丝4前端穿设于后叉 11后铁12的固定孔123后螺固于二垫片2或二另垫片3,而将二垫片2或二另垫片3轻易地固定于后叉11后铁12上;请再参阅图4所示,藉由上述元件的构成,将二垫片2固定于自行车后叉11后铁 12的椭圆大孔槽121内,且二垫片2的小凸块22卡合于后铁12的椭圆大孔槽121的小凹槽122后,再将固定螺丝4将二垫片2锁合于后铁12上,此时的自行车的后叉11后铁12 便能卡合自行车车架1后轮的花鼓转轴及自行车的变速元件;倘若二垫片2是为长轮距,则换上另二垫片3锁合于后叉11后铁12则为短轮距,意思就是说该二另垫片3替换装设于后铁12时,该二另垫片3的嵌合槽31在同一轴线34上,但该轴线34是为位于不相同位置处且离前轮轴心较近;因此,藉彼此替换该二垫片2及二另垫片3就能机动性地调整自行车的轮距,特别是短轮距有增进对自行车的灵活行车操控以适于登山或表演用途;长轮距则有增进对自行车的行车稳定度,非常适于自行车的长途行驶。综合以上所述,本技术的构成结构又未曾见于诸书刊或公开使用,诚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恳请钧局明鉴,早日准予专利,至为感祷。需陈明的,以上所述乃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合予陈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自行车轮距的车架后叉结构,是装设于后叉的尾端的后铁处各设一椭圆大孔槽并于其上设一缺口,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二垫片,其各垫片设有一卡合块,又该卡合块处设朝下的一嵌合槽,且该二垫片装设于后铁时,该二垫片的嵌合槽是在同一轴线上;其中再另包含:二另垫片,其中各另垫片设一卡合块,又该卡合块处设朝下的一嵌合槽,且该二另垫片装设于后铁时,该二另垫片的嵌合槽是在同一轴线上,但该轴线与上述所述二垫片的嵌合槽的轴线为位于不相同位置处,借以调整自行车的轮距的长短;其中该垫片及另垫片的一侧边可以设有一小凸块,又该小凸块是对应后叉的尾端的后铁的椭圆大孔槽所设一小凹槽;又该垫片及另垫片的另侧边设有一固定螺丝。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可调自行车轮距的车架后叉结构,是装设于后叉的尾端的后铁处各设一椭圆大孔槽并于其上设一缺口,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二垫片,其各垫片设有一卡合块,又该卡合块处设朝下的一嵌合槽,且该二垫片装设于后铁时,该二垫片的嵌合槽是在同一轴线上;其中再另包含二另垫片,其中各另垫片设一卡合块,又该卡合块处设朝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新瑞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