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41750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路板,其依次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一复合材料层以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有第一导电图形,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有第二导电图形,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层包括聚合物基体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聚合物基体中的碳纳米管束,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的一端与第一导电图形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电图形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路板具有较佳的信号传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板
,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板。
技术介绍
在信息、通讯及消费性电子产业中,电路板是所有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基本构成要件。随着电子产品往小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电路板也从单面电路板往双面电路板、多层电路板方向发展。多层电路板由于具有较多的布线面积和较高的装配密度而得到广泛的应用,请参见Takahashi,A.等人于1992年发表于IEEE Trans.on Components,Packaging,and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的文献“High density 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for HITAC M~880”。多层电路板具有交替排列的多层导电层和多层绝缘层,各层导电层之间通常通过导通孔实现电性连接。导通孔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通常包括孔壁清洁、化学沉铜、黑化以及电镀铜等流程。每个流程中均有多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处理参数不当就容易造成导通孔的失效或者不稳定。并且,由于导通孔中的铜层一般难以具有均匀的厚度,因此,导通孔通常具有较大的阻抗。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电路板的制作技术较为复杂,而且制成的电路板中的导通孔难以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板难以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性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较佳信号传输性能的电路板。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电路板。一种电路板,其依次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一复合材料层以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有第一导电图形,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有第二导电图形,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层包括聚合物基体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聚合物基体中的碳纳米管束,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的一端与第一导电图形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电图形电连接。本技术方案的电路板中具有复合材料层,所述复合材料层包括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碳纳米管束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较好地电连接电路板中的各个导电层,并具有阻抗小、不易失效、稳定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电层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一导电层上形成第一催化剂层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一催化剂层上生长多个碳纳米管束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以聚合物填充多个碳纳米管束的间隙从而形成第一复合材料层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一复合材料层表面形成第二导电层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线路基板、第二电路基板和第三电路基板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一线路基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压和第一电路基板和第二电路基板后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电路板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10依次包括第一导电层11、第一复合材料层12以及第二导电层13。所述第一导电层11可以由铜、铝、银、金等具有较佳导电性能的材料制成,一般来说,第一导电层11的材料为铜,厚度为10至70微米。第一导电层11具有第一导电图形111,所述第一导电图形111包括至少一条第一导电线路1111和至少一个第一导电接点1112。所述至少一条第一导电线路1111用于传输信号,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电接点1112用于与其它导电图形电连接以实现信号传输,或者用于与封装元件电连接以实现信号处理。所述第二导电层13的材料一般为铜,也可以由其它铝、银、金等具有较佳导电性能的材料制成。第二导电层13的厚度一般也为10至70微米。第二导电层13具有第二导电图形131,所述第二导电图形131包括至少一条第二导电线路1311和至少一个第二导电接点1312。所述至少一条第二导电线路1311用于传输信号,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导电接点1312用于与其它导电图形电连接以实现信号传输,或者用于与封装元件电连接以实现信号处理。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线路1111和第二导电线路1311的数量均为多条,第一导电接点1112和第二导电接点1312的数量均为多个,且第一导电接点1112的数量和第二导电接点1312的数量相对应。也就是说,多个第一导电接点1112和多个第二导电接点1312均成一一对应。多个第一导电接点1112等间距地成阵列状分布,多个第二导电接点1312也-->等间距地成阵列状分布。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层12位于第一导电层11和第二导电层13之间。第一复合材料层12具有第一表面1201和第二表面1202。所述第一表面1201与第一导电层11相接触,所述第二表面1202与第一表面1201平行相对,且与第二导电层13相接触。具体地,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层12包括聚合物基体121和设置于聚合物基体121中的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122。所述聚合物基体121可以为环氧(Epoxy)、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乙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alate,PET)、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聚酰胺(Polyamid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或聚酰亚胺-聚乙烯-对苯二甲酯共聚物(Polyimide-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copolymer)等绝缘树脂。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122埋设于聚合物基体121中,且自第一表面1201或靠近第一表面1201处向第二表面1202延伸,其延伸方向与第二表面1202的角度为80至100度,其延伸长度在20微米至2毫米之间。碳纳米管束122包括多根平行排列的碳纳米管,每一根碳纳米管的轴向与第二表面1202的角度均在80至100度之间,均基本垂直于第一表面1201和第二表面1202。也就是说,多根碳纳米管的轴向即为碳纳米管束122的延伸方向,碳纳米管束122基本垂直于第一表面1201和第二表面1202。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122的一端面与第二表面1202相齐平或略突出于第二表面1202,并与第二导电图形131电连接,另一端面则与第一表面1201相齐平或靠近第一表面1201,并与第一导电图形111电连接。从而,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122可以相当于至少一个导通孔,起到电连接第一导电层11和第二导电层13的作用,实现第一导电图形111和第二导电图形131的电导通。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122的端面可以与第一表面1201相齐平,从而直接与第一导电图形111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接点1112接触而实现与第一导电图形111的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122的端面也可以靠近第一表面1201,通过导电材料间接与第一导电图形111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接点1112实现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导电图形111和第二导电图形131电导通。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122通过第一催化剂层14与第一导电图形111电连接。所述第一催化剂层14由铁、钴、镍、及其合金或其化合物等可以生长碳纳米管的材料制成,其厚度在1至50纳米之间。所述第一催化剂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路板,其依次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一复合材料层以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有第一导电图形,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有第二导电图形,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层包括聚合物基体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聚合物基体中的碳纳米管束,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的一端与第一导电图形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电图形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路板,其依次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一复合材料层以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有第一导电图形,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有第二导电图形,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层包括聚合物基体以及至少一个设置于聚合物基体中的碳纳米管束,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的一端与第一导电图形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电图形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材料层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一导电层接触,所述第二表面与第二导电层接触,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自第一表面或自靠近第一表面处向第二表面延伸,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表面的夹角在80度至100度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的延伸长度在20微米至2毫米之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相对应的第一催化剂层,所述第一催化剂层形成于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与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用于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催化生长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的延伸长度和第一催化剂层的厚度的加和等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包括多根平行排列的碳纳米管。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碳纳米管束为多个碳纳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耀文唐攀李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宏恒胜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鸿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