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驻车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4077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驻车制动装置,本装置的棘爪机构通过锁止机构的铰接连杆机构以径向直接推入驻车齿轮的齿槽中,达到驻车制动的功能,为在轴向空间较紧张紧凑的变速器上布置驻车制动装置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由于铰接连杆机构的特性,当锁止机构在自由弯曲状态和驻车自锁弯曲状态时,不会因为振动等因素,使弧形棘爪从驻车齿轮中滑出,保证了汽车在驻车或自由状态的制动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轴向空间不足的变速器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安装灵活、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驻车制动技术方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专利涉及一种驻车制动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中的改良驻车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自动变速器一般都至少有前进档、空档、倒档和P档四个档位,与手动变速器相比,P档是自动变速器增加的一个档位。这个档位的功能是实现汽车停车时的制动。驻车制动是自动变速器中不可缺少的一套装置。自动变速器的驻车制动装置必须实现以下几个功能1、在换档拉索的推拉下实现锁死与解除驻车制动轮的功能;2、在换档推拉索保持自由状态(不推也不拉)时,驻车制动必须严格地保持松开的状态,不能在外部震动等正常条件的影响下将制动齿轮锁死;3、当驻车棘爪将驻车齿轮锁死后,在汽车正常震动或具有运动趋势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锁死的状态;4、由于驻车棘爪的头是方形的,有一定的宽度,它进入驻车齿轮要受到角度上的限制。也就是说,当换档杆挂入P档时,驻车棘爪向驻车齿轮方向运动。但很多时候驻车棘爪并不能恰好完全进入驻车齿轮的齿槽中。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P档能挂上,且当驻车齿轮转动一个角度时,驻车棘爪能自动地迅速进入驻车齿轮的齿槽,实现驻车齿轮的锁死。本申请人前不久刚申请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名称为一种驻车制动装置,通过控制铰链的弯曲与伸直,实现驻车棘爪的上下运动,使驻车棘爪能轴向进入和退出驻车齿轮。通过一个棘爪回位弹簧,使驻车棘爪在向下运动过程中不能恰好进入驻车齿轮的情况下也能保证驻车功能的实现。通过铰链的自锁功能,使驻车棘爪在进入驻车齿轮后能牢牢地保持状态, 不会自动退出。通过向左推动驻车铰链使驻车棘爪能顺利地退出驻车齿轮,实现驻车制动的解除。上述本申请人前不久申请的专利技术方案能达到驻车制动和驻车制动锁止的作用,但对于在轴向空间比较局促的变速器来说,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进行驻车制动装置的布置,就显得较为困难,而且势必会增大变速器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轴向空间不足的变速器提供一种体积小、安装灵活、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改良驻车制动装置。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改良驻车制动装置,由推杆机构、锁止机构、棘爪机构和驻车齿轮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爪机构包括弧形棘爪、棘爪回位弹簧和棘爪支座;弧形棘爪一端与驻车齿轮在驻车齿轮的径向上为可分离啮合;另一端铰接在棘爪支座上,棘爪支座设于变速器壳体上,棘爪支座与变速器壳体一体压铸成型的;棘爪回位弹簧设于弧形棘爪和棘爪支座的铰接处;所述的锁止机构为铰链机构,该机构具有一个自由弯曲状态和一个自锁弯曲状态;其上端铰接到变速器壳体上,下端铰接在弧形棘爪的外侧弧形面上;所述的推杆机构为伸缩机构,其一端铰接到锁止机构上,另一端与变速器换档拉索相连。利用本技术的改良驻车制动装置,使棘爪机构通过锁止机构的铰接连杆机构以径向直接推入驻车齿轮的齿槽中,达到驻车制动的功能,为在轴向空间较紧张紧凑的变速器上布置驻车制动装置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由于铰接连杆机构的特性,当锁止机构在自由弯曲状态和驻车自锁弯曲状态时,不会因为振动等因素,使弧形棘爪从驻车齿轮中滑出,保证了汽车在驻车或自由状态的制动可靠性。因为在实际操作中该装置的使用频率较高,棘爪支座与变速器壳体一体压铸成型的一体式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驻车制动装置的稳定性,而且能够延长装置的使用的寿命。作为优选,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上铰链、下铰链和铰链支座,上铰链上端铰接在铰链支座上,铰链支座设于变速器壳体上,铰链支座与变速器壳体一体压铸成型的;下铰链上端与上铰链相铰接,下端铰接在弧形棘爪的外侧弧形面上。由于锁止机构的铰接连杆机构的特性,当驻车锁止机构在自由弯曲状态和驻车自锁弯曲状态时,不会因为振动等因素,使驻车棘爪从驻车齿轮中滑出,保证了汽车在驻车或自由状态的制动可靠性。下铰链上端与上铰链相铰接,下端铰接在弧形棘爪的外侧弧形面上的凸耳上,铰链连杆机构推动弧形棘爪绕棘爪支座转动,使得铰链连杆机构推杆力度平缓平稳,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人们操作手感的舒适度。作为优选,所述下铰链的上端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为下铰链侧面延伸出的一个凸块,该凸块位于锁止机构在自锁弯曲位置时的凸角一侧。通过该限位机构,使锁止机构到达自锁弯曲状态时,限定在一个最佳的自锁角度。作为优选,所述锁止机构在自锁弯曲位置时,其上铰链与下铰链的夹角为160到 175度。使所述驻车锁止机构具有一个最佳自锁状态。作为优选,所述推杆机构包括拉杆、铰链、缓冲弹簧和止推螺母;拉杆一端端部设有呈“U”形的连接件,其通过该连接件铰接到上铰链和下铰链的铰接处;另一端可伸缩的延伸入呈“U”形的铰链内部;拉杆在铰链内部的杆体上套设有缓冲弹簧,并由止推螺母固定。通过本技术的这种驻车推杆机构,当弧形棘爪未对准驻车齿轮齿槽的时候, 缓冲弹簧的蓄能能保证一当弧形棘爪对准驻车齿轮齿槽时及时与之啮合,保证了驻车制动的可靠性。有益效果(1)利用本技术的改良驻车制动装置,使棘爪机构通过锁止机构的铰接连杆机构以径向直接推入驻车齿轮的齿槽中,达到驻车制动的功能,为在轴向空间较紧张紧凑的变速器上布置驻车制动装置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由于铰接连杆机构的特性,当锁止机构在自由弯曲状态和驻车自锁弯曲状态时,不会因为振动等因素,使弧形棘爪从驻车齿轮中滑出,保证了汽车在驻车或自由状态的制动可靠性。(2)因为在实际操作中该装置的使用频率较高,棘爪支座与变速器壳体一体压铸成型的一体式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驻车制动装置的稳定性,而且能够延长装置的使用的寿命。(3)通过本技术的这种驻车推杆机构,当弧形棘爪未对准驻车齿轮齿槽的时候,缓冲弹簧的蓄能能保证一当弧形棘爪对准驻车齿轮齿槽时及时与之啮合,保证了驻车制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弧形棘爪完全进入驻车齿轮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驻车制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驻车过程中弧形棘爪不能恰好完全进入驻车齿轮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改良驻车制动装置,由推杆机构1、锁止机构2、 棘爪机构3和驻车齿轮4构成。棘爪机构3包括弧形棘爪31、棘爪回位弹簧32和棘爪支座33 ;将弧形棘爪31 — 端设为与驻车齿轮4齿圈内啮合的“一字型”齿形头311,该“一字型”齿形头311与驻车齿轮4在驻车齿轮4的径向上为可分离啮合;另一端铰接在棘爪支座33上,棘爪支座33与变速器壳体一体压铸成型的;棘爪回位弹簧32设于弧形棘爪31和棘爪支座33的铰接处。锁止机构2为铰链机构,锁止机构2包括上铰链21、下铰链22和铰链支座23,该机构具有一个自由弯曲状态和一个自锁弯曲状态,锁止机构2在自锁弯曲位置时,其上铰链21与下铰链22的夹角为160度。上铰链21上端铰接在铰链支座23上,铰链支座23与变速器壳体一体压铸成型的;为了使得该铰链机构推杆力度平缓平稳,下铰链22上端与上铰链21相铰接,下端铰接在弧形棘爪31的外侧弧形面上的凸耳312上。下铰链22的上端设有限位机构221,限位机构221为下铰链22侧面延伸出的一个凸块,该凸块位于锁止机构2在自锁弯曲位置时的凸角一侧。推杆机构1为伸缩机构与变速器换档拉索相连,推杆机构1包括拉杆11、铰链12、 缓冲弹簧13和止推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驻车制动装置,由推杆机构、锁止机构、棘爪机构和驻车齿轮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爪机构(3)包括弧形棘爪(31)、棘爪回位弹簧(32)和棘爪支座(33);弧形棘爪(31)一端与驻车齿轮(4)在驻车齿轮(4)的径向上为可分离啮合;另一端铰接在棘爪支座(33)上,棘爪支座(33)设于变速器壳体上,棘爪支座(33)与变速器壳体一体压铸成型的;棘爪回位弹簧(32)设于弧形棘爪(31)和棘爪支座(33)的铰接处;所述的锁止机构(2)为铰链机构,该机构具有一个自由弯曲状态和一个自锁弯曲状态;其上端铰接到变速器壳体上,下端铰接在弧形棘爪(31)的外侧弧形面上;所述的推杆机构(1)为伸缩机构,其一端铰接到锁止机构(2)上,另一端与变速器换档拉索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驻车制动装置,由推杆机构、锁止机构、棘爪机构和驻车齿轮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爪机构C3)包括弧形棘爪(31)、棘爪回位弹簧(3 和棘爪支座(3 ;弧形棘爪(31) —端与驻车齿轮(4)在驻车齿轮(4)的径向上为可分离啮合;另一端铰接在棘爪支座(3 上,棘爪支座(3 设于变速器壳体上,棘爪支座(3 与变速器壳体一体压铸成型的;棘爪回位弹簧(3 设于弧形棘爪(31)和棘爪支座(3 的铰接处;所述的锁止机构( 为铰链机构,该机构具有一个自由弯曲状态和一个自锁弯曲状态;其上端铰接到变速器壳体上,下端铰接在弧形棘爪(31)的外侧弧形面上;所述的推杆机构(1)为伸缩机构,其一端铰接到锁止机构(2)上,另一端与变速器换档拉索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 包括上铰链(21)、下铰链0 和铰链支座(23),上铰链上端铰接在铰链支座上,铰链支座设于变速器壳体上,铰链支座与变速器壳体一体压铸成型的;下铰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方敏陈勇尹宏声窦红印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