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439075 阅读:3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由连接管道及直接设置于机体内的通道构成的循环水路,所述循环水路包括安装有热交换器的大循环通路和不安装热交换器的小循环通路,冷却液流经机体、缸盖后,既可以经小循环通路直接回到水泵,也可以经大循环通路得到冷却后返回至水泵,所述循环水路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大循环通路和小循环通路开闭的调温器,所述大循环通路上设置有一个与热交换器水路并联的大循环直接通路,使得大循环通路上一部分冷却液可以不经热交换器而直接返回至水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条与热交换器水路并联的大循环直接通路,有效地避免气蚀的发生,进而保证了整机冷却功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船用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柴油机在工作的过程中,机体、缸盖、机油冷却器等部位会产生很多热量。为保证这些部位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防止温度过高而影响柴油机性能的发挥,需要对这些部位进行适当的冷却。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就是用于冷却这些部位的一个冷却液流动管路系统。合理的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结构对于柴油机性能的发挥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船用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中,通常布置有大循环通路和小循环通路,并使用调温器来改变循环路径。调温器起到一个开关的作用,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较低时,调温器处于小循环工作状态,冷却液经缸盖流出后直接回流至水泵,阻止冷却液流向热交换器,以此达到快速暖机的作用;当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较高时,调温器处于大循环工作状态,冷却液转而流向热交换器进行散热,经散热降温后的冷却液进入水泵。现有的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存在的缺陷是,冷却循环系统装置容易发生气蚀,其而气蚀会导致水泵叶轮的冲刷腐蚀,甚至引起叶轮破裂、表层剥落,严重影响整机冷却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该冷却循环系统能够有效地避免气蚀的发生,进而保证整机冷却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柴油 机冷却循环系统:一种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由连接管道及直接设置于机体内的通道构成的循环水路,所述循环水路包括安装有热交换器的大循环通路和不安装热交换器的小循环通路,冷却液流经机体、缸盖后,既可以经小循环通路直接回到水泵,也可以经大循环通路得到冷却后返回至水泵,所述循环水路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大循环通路和小循环通路开闭的调温器,所述大循环通路上设置有一个与热交换器水路并联的大循环直接通路,使得大循环通路上一部分冷却液可以不经热交换器而直接返回至水泵。优选地,所述大循环通路上设置有第二水泵。优选地,所述循环水路上安装有多个水泵。优选地,所述大循环通路上安装有膨胀水箱,用于对冷却系统补充冷却液。优选地,所述大循环通路途经机油冷却器,以对机油冷却器进行冷却。优选地,所述大循环通路途经中冷器,以对中冷器进行冷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一条与热交换器水路并联的大循环直接通路,有效地避免气蚀的发生,进而保证了整机冷却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的水路结构示意图,其中的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所示,该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由连接管道及设置于机 体内的通道构成的循环水路,所述循环水路上安装有用于提供循环动力的第一水泵,冷却液在第一水泵的压力下流经机体、缸盖后,既可以经小循环通路A直接回到第一水泵,也可以经大循环通路B中的D分路流至热交换器得到冷却后返回至第一水泵,从而构成水路循环。所述大循环通路B上设置有一个与D通路水路并联的C通路,使得B通路上一部分冷却液可以不经热交换器而直接返回至第一水泵。所述循环水路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大循环通路B和小循环通路A开闭的调温器。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中,当所述的冷却液温度低于调温器的开启温度时,在调温器的控制下,冷却液经A路流至a节点,并回流至第一水泵的进水侧。当所述的冷却液温度高于调温器的初开温度但低于全开温度时,冷却液经调温器后分流至A路及B路,经A路的冷却液流至a节点后即回至第一水泵的进水侧,经B路的冷却液流至b节点后则分流成C路和D路,经b节点分配给C路和D路的冷却液流量大致比例依据实际设计的结构流通截面积决定;C路上的冷却液直接返回至第一水泵,所述C路可以保证第一水泵运行转速瞬间升高时,冷却液可以快速的经C路至a节点,并回流至第一水泵,以此满足第一水泵转速瞬间提高时对进水量的快速补给,避免整个冷却系统装置中因饱和蒸汽压力降低而导致发生气蚀,经严格试验证明,该气蚀会导致水泵叶轮的冲刷腐蚀,甚至引起叶轮破裂、表层剥落,严重影响整机冷却功能。所述的分流至D路的冷却液经海淡水热交换器、第二水泵、中冷器、机油冷却器直至E路后,与之前分流至C路的冷却液在c节点汇合成F路,并最终与A路的冷却液在a节点汇合后回流至第一水泵的进水侧。当所述的冷却液温度高于调温器的全开温度时,冷却液经过调温器后全部流至B路,并分为上述C路和D路最后回至第一水泵。在上述D路上安装有第二水泵,从而减小了冷却系统的沿程阻力,提高了冷却效率,降低了对水泵的性能需求,并且保证了冷却系统拥有较高的可靠性,当一台水泵出现故障时,另一台水泵仍能提供一定强度的泵水能力。流经调温器的冷却液达到开启温度后,冷却液则同时在两套循环管 路中参与流动,无论调温器全部开启还是部分开启,经调温器座流出后的冷却液均有一部分直接回流至第一水泵进水侧,有利于缩短整机的暖机时间和持续对整机提供适当的冷却强度。本技术冷却系统循环系统适用于船用主机、船用辅机、陆用发电机组、水塔式冷却电站。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由连接管道及直接设置于机体内的通道构成的循环水路,所述循环水路包括安装有热交换器的大循环通路和不安装热交换器的小循环通路,冷却液流经机体、缸盖后,既可以经小循环通路直接回到水泵,也可以经大循环通路得到冷却后返回至水泵,所述循环水路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大循环通路和小循环通路开闭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循环通路上设置有一个与热交换器水路并联的大循环直接通路,使得大循环通路上一部分冷却液可以不经热交换器而直接返回至水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由连接管道及直接设置于机体内的通道构成的循环水路,所述循环水路包括安装有热交换器的大循环通路和不安装热交换器的小循环通路,冷却液流经机体、缸盖后,既可以经小循环通路直接回到水泵,也可以经大循环通路得到冷却后返回至水泵,所述循环水路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大循环通路和小循环通路开闭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循环通路上设置有一个与热交换器水路并联的大循环直接通路,使得大循环通路上一部分冷却液可以不经热交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韦文学蓝冬梅林时高董典军冯家岁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