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贮油导出阀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429444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液压系统贮油导出阀用于提高液压系统工作性能或液压元件及系统的维护、维修。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液压系统贮油导出阀由阀芯配以阀座、弹簧组成6个、3对控制阀。阀芯可在弹簧作用下关闭阀口,也可在液体压力作用下开启阀口;其中阀芯2、3、9、13还可由活塞驱动开启阀口。控制阀整齐、对称地安置在阀体内。阀体上开设通道,使各阀芯前腔、后腔以及各活塞的控制腔之间有序沟通,形成特殊回路。阀体上开有5个油口,油口与各控制阀有序相通,通过油口可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阀接入液压系统。液压系统中的贮油长期不能排出,会造成油液污染、设备故障。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引导回油直接回油箱;或构成循环旁路,引出液压系统中的贮留液体,对其清洗、过滤。(*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液压
中,液压系统中油液的清洁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液压系统清洗装置,将其接入液压系统可组成特殊回路,将回油直接导入油箱,提高液压系 统中工作油液的清洁度。本专利技术可用于清洗液压系统;也可构成循环旁路,导出在用的系统中被污染油液, 保证进入执行机构的是净化后的油液。技术背景许多液压系统,例如高炉泥炮液压系统中,液压执行元件(液压缸)安装位置高于 液压泵与液压控制液压阀。执行元件与液压泵、液压阀之间的管路形成过大的容腔,见图 7。这部分容腔中贮存的油液在液压系统的工作循环中始终不能流回油箱,得不到清洁过 滤。如果混入空气的这部份污染油液不能有效排除,还会引起液压缸异常抖动,造成设备故 障。对于有高运动精度要求的液压系统,因污染油液不能有效排除而引起液压执行缸抖动, 危害尤为严重。本专利技术可以引导工作容腔中的油液在系统之外直接流回油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图中件号2、3、9、10、12、13是六个阀芯,其中阀芯 2(2)与阀芯3 (3)、阀芯9(9)与阀芯13 (13)、阀芯10(10)与阀芯12(12)各为一对,成对的 阀芯工作方式及作用相同,只因进油口切换而互换进、出油方向;即从回路及功能上看,本 器件是左右对称的。控制阀与活塞整齐、对称地安置在阀体内,阀体由阀体1(1)与阀体四两部分拼合,并保证接缝处密封。阀芯端部与阀座(7)形成阀口,阀芯可在弹簧(11)作用下压向阀座关闭阀口,也 可在液体压力作用下开启阀口 ;其中阀芯2、阀芯3、阀芯9、阀芯13还可由活塞15 (15)、活 塞5 (5)、活塞8 (8)、活塞14 (14)推动开启阀口。各阀芯与弹簧力相对的油腔称为阀芯的前 腔(b),由此通过阀口后的油腔称为阀芯的后腔(a),活塞的无杆腔为活塞的控制油腔(c)。在阀体1、阀体4上开设通道,使阀芯2前腔与活塞5控制腔相通;阀芯3前腔与 活塞15控制腔相通,见图3II-II剖视图。阀芯13后腔与活塞8控制腔相通;阀芯9后腔 与活塞14控制腔相通,见图4III-III剖视图。阀芯2前腔、阀芯13后腔、阀芯12后腔相 通,见图5IV-IV剖视图。对称地,阀芯3前腔、阀芯9后腔、阀芯10后腔相通。阀体1、阀 体4上开有五个油口,A 口、B 口、pi 口、p2 口、T 口;A 口、B 口分别与阀芯2、阀芯3后腔相 通,Pl 口、p2 口分别与阀芯12、阀芯10前腔相通,见图II-I剖视图;T 口与阀芯13、阀芯9 前腔相通,见图6V-V剖视图。如果pi 口接高压,T 口接油箱,A 口、B 口分别接执行元件工作油口,则在油压力作 用下,阀芯12开启、阀芯13关闭,阀芯2开启;同时活塞5、活塞8开启阀芯3、阀芯9。形成 油路为pl 口 -阀芯12 (阀口)-阀芯2 (阀口)-A 口-执行元件(进油腔);执行元件(回 油腔)-阀芯3 (阀口)-阀芯9 (阀口)-T 口-油箱。于是液压缸一个容腔中贮存的油液通过本专利技术被引回油箱。如果切换为P2 口接高压,液压系统中执行元件另一个容腔中贮存的 油液被引回油箱。即无论A 口或B 口回油,本专利技术总是可以将回油从其T 口引到油箱。阀体1与阀体4由公知的机械连接方法连接,孔的连接处由公知“0”型密封圈密 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示意图(主视、剖视图);1.阀体1、2.阀芯2、3.阀芯3、4.阀体4、5.活塞5、6.弹簧、7.阀座、8.活塞8、 9.阀芯9、10.阀芯10、11·弹簧、12.阀芯12、13.阀芯13、14.活塞14、15.活塞15、a.阀 芯后腔、b.阀芯前腔、c.活塞控制油腔;图2是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II-II和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III-III剖视图,表达阀芯2前腔与活塞5控制腔、阀芯3前腔与 活塞15控制腔,以及阀芯13后腔与活塞8控制腔;阀芯9后腔与活塞14控制腔的连通关 系;图5是图1中的IV-IV剖视图,表达阀芯2前腔、阀芯13后腔、阀芯12后腔连通 关系;图6是图2中的V-V剖视图,表达T 口与阀芯13、阀芯9前腔连通关系;图7是液压系统贮油容腔及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液压系统一般由液压泵、液压缸(执行元件)、液压控制阀(图7将全部液压控制 阀图示为液压控制阀组件;控制阀安装为集成块)、油箱组成,见图7。如果液压缸与控制阀 之间距离太大,会形成一段不能流回油箱、构成循环的贮油容腔,该容腔中的油液长期不能 排出、更换、过滤,将会污染系统,影响液压系统工作性能。为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在现场标示 为“清洗阀”。使用本专利技术,将其pi 口、p2 口分别与液压系统的A1、B2 口连接;A 口、B 口分别与 液压缸两油口连接,并使之与液压缸尽量靠近;T 口与油箱连接。就可使液压泵油液进入液 压系统,液压执行元件回油经本专利技术的T 口直接流回油箱。也可在接入本专利技术后切断液压系统中液压泵、油箱、液压执行元件与液压控制阀 的连接。构成了液压油在液压系统外的循环,将液压缸及贮油容腔中被污染的油液引回油 箱,彻底清洗液压系统。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可用于各种液压系统的维护、维修。权利要求1.液压系统贮油导出阀,其特征是,由阀芯2 (2)、阀芯3 (3)、阀芯9 (9)、阀芯10 (10)、阀 芯12(12)、阀芯13(13)配以阀座(7)、弹簧(11)组成六个、三对控制阀,整齐、对称地安置 在阀体内;阀芯可在弹簧作用下关闭阀口,也可在液体压力作用下开启阀口 ;其中阀芯2、 阀芯3、阀芯9、阀芯13还可分别由活塞15 (15)、活塞5 (5)、活塞8 (8)、活塞14(14)驱动开 启阀口 ;阀体由阀体1(1)与阀体4(4)两部分拼合而成,并保证接缝处密封;阀体上开设通 道,使阀芯2前腔与活塞5控制腔相通;阀芯3前腔与活塞15控制腔相通;阀芯13后腔与 活塞8控制腔相通;阀芯9后腔与活塞14控制腔相通;阀芯2前腔、阀芯13后腔、阀芯12 后腔相通;阀芯3前腔、阀芯9后腔、阀芯10后腔相通;阀体上开有五个油口,A 口、B 口、pi 口、p2 口、T 口;A 口、B 口分别与阀芯2、阀芯3后腔相通,pi 口、p2 口分别与阀芯12、阀芯 10前腔相通;T 口与阀芯13、阀芯9前腔相通。专利摘要液压系统贮油导出阀用于提高液压系统工作性能或液压元件及系统的维护、维修。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液压系统贮油导出阀由阀芯配以阀座、弹簧组成6个、3对控制阀。阀芯可在弹簧作用下关闭阀口,也可在液体压力作用下开启阀口;其中阀芯2、3、9、13还可由活塞驱动开启阀口。控制阀整齐、对称地安置在阀体内。阀体上开设通道,使各阀芯前腔、后腔以及各活塞的控制腔之间有序沟通,形成特殊回路。阀体上开有5个油口,油口与各控制阀有序相通,通过油口可将本技术的阀接入液压系统。液压系统中的贮油长期不能排出,会造成油液污染、设备故障。通过本专利技术可引导回油直接回油箱;或构成循环旁路,引出液压系统中的贮留液体,对其清洗、过滤。文档编号F15B13/04GK201884356SQ20102029341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7日专利技术者嵇光国 申请人:北京福坛嘉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液压系统贮油导出阀,其特征是,由阀芯2(2)、阀芯3(3)、阀芯9(9)、阀芯10(10)、阀芯12(12)、阀芯13(13)配以阀座(7)、弹簧(11)组成六个、三对控制阀,整齐、对称地安置在阀体内;阀芯可在弹簧作用下关闭阀口,也可在液体压力作用下开启阀口;其中阀芯2、阀芯3、阀芯9、阀芯13还可分别由活塞15(15)、活塞5(5)、活塞8(8)、活塞14(14)驱动开启阀口;阀体由阀体1(1)与阀体4(4)两部分拼合而成,并保证接缝处密封;阀体上开设通道,使阀芯2前腔与活塞5控制腔相通;阀芯3前腔与活塞15控制腔相通;阀芯13后腔与活塞8控制腔相通;阀芯9后腔与活塞14控制腔相通;阀芯2前腔、阀芯13后腔、阀芯12后腔相通;阀芯3前腔、阀芯9后腔、阀芯10后腔相通;阀体上开有五个油口,A口、B口、p1口、p2口、T口;A口、B口分别与阀芯2、阀芯3后腔相通,p1口、p2口分别与阀芯12、阀芯10前腔相通;T口与阀芯13、阀芯9前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嵇光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坛嘉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