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90371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其包含一第一金属料带、一第二金属料带以及多个支撑件。其中,第一金属料带上具有多个第一导线架;第二金属料带设于该第一金属料带下方,其上具有多个第二导线架;以及,多个支撑件设于该第一金属料带与该第二金属料带间,用以间隔该第一金属料带与该第二金属料带,使该第一金属料带的第一导线架与该金属料带的第二导线架间形成有一间距。通过此,利用该支撑件使该第一导线架与该第二导线架间形成有一间距,进而避免第一导线架与第二导线架间产生摩擦或碰撞,以提供一种具有较低成本,且又具有良好堆叠效果的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新型涉及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较佳堆叠效果,且能降低 生产成本,亦能响应环保的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
技术介绍
如图1及图2所示,为一现有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现有的 料带A,其上形成有多个导线架B,该些料带A在包装时,主要是将多个料带A以上、下方式相互堆叠在一起。由于该些料带A上的导线架B,凸出于料带A的上、下端面,因此,当该些料带A在 堆叠时,为避免造成导线架B间的碰撞或是摩擦,故会在每一料带A间增设有一无尘隔纸C, 以透过该无尘隔纸C将各料带A进行间隔。惟,如此方式,不但会增加成本,且当该些料带A送至封装厂时,由于该些无尘隔 纸C的作用仅在间隔该些料带A,并无其它作用,因此,封装厂在作业时,必须再耗费人力将 每一无尘隔纸C取下,如此不但提高了制造成本,同时,该无尘隔纸C取下后为避免造成污 染,故该些无尘隔纸C无法二次使用,如此不但提高增加制造成本,且相当不环保。故上述等等问题为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手段,因此本技术主要是解决 上述问题,使其于各料带间无须再增设无尘隔纸,以降低制造成本,更能响应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佳堆叠效果,且能降低生产成本,亦 能响应环保的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金属料带、一第二金属 料带以及多个支撑件。其中,第一金属料带上具有多个第一导线架;第二金属料带设于该第 一金属料带下方,其上具有多个第二导线架;以及,多个支撑件设于该第一金属料带与该第 二金属料带间,用以间隔该第一金属料带与该第二金属料带,使该第一金属料带的第一导 线架与该金属料带的第二导线架间形成有一间距。所述的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其中,该等支撑件系由该第一金属料带向下延伸 而成。所述的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其中,该等支撑件具有一第二下表面,而该第一导 线架具有第一下表面,且该支撑件的第二下表面低于该第一导线架的第一下表面。所述的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其中,该等支撑件以射出成型方式,形成于该第一 金属料带的下方。所述的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其中,该等支撑件以冲压方式,形成于该第一金属 料带的下方。所述的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其中,该等支撑件由第二金属料带向上延伸而成。所述的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其中,该等支撑件具有一第二上表面,而第二导线架具有一第一上表面,且该等支撑件的第二上表面高于该第二导线架的第一上表面。所述的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其中,该等支撑件以射出成型方式,形成于该第二 金属料带的上方。所述的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其中,该等支撑件以冲压方式,形成于该第二金属 料带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提供的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利用该支撑件 使该第一导线架与该第二导线架间形成有一间距,进而避免第一导线架与第二导线架间产 生摩擦或碰撞,以提供一种具有较低成本,且又具有良好堆叠效果的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明并参考 图式俾得以更深入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一现有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堆叠时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堆叠时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现有元件符号A 料带B导线架C无尘隔纸本技术元件符号10第一金属料带11第一导线架12第一下表面20第二金属料带21第二导线架22第一上表面30支撑件31第二上表面32第二下表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及图4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其4包含有第一金属料带10、第二金属料带20以及多个支撑件30。其中第一金属料带10上成型有多个第一导线架11。第二金属料带20,设于第一金属料带10下方,且第二金属料带20上一成型有多个 第二导线架21,第二导线架21具有一第一上表面22。多个支撑件30,设于第二金属料带20上方,相对于第一金属料带10的下方,该些 支撑件30具有一第二上表面31,且该些支撑件30的第二上表面31略高于第二导线架21 的第一上表面22。在本实施例,该些支撑件30以射出成型方式,成型于第二金属料带20的 上方。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堆叠时的平面示意图。当第一金属料 带10与第二金属料带20堆叠时,主要将第一金属料带10堆叠于第二金属料带20上,此时, 由于该些支撑件30的第二上表面31略高于第二导线架21的第一上表面22。因此,该些支 撑件30的第二上表面31将会顶持于第一金属料带10的下方,以透过该些支撑件30将第 一金属料带10与第二金属料带20加以间隔,同时使第一导线架11与第二导线架21间得 以产生一间距,以避免造成第一导线架11与第二导线架21间的碰撞或摩擦。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堆叠时的平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该 些支撑件30设于该第一金属料带10的下方,该些支撑件30具有一第二下表面32,而第一 金属料带10的第一导线架11则具有一第一下表面12,其支撑件30的第二下表面32略低 于第一导线11架的第一下表面12,使其支撑架30的第二下表面32得以顶持于第二金属料 带20上方,并使第一导线架11与第二导线架21间产生一间距。又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在本实 施例中,该些支撑件30以冲压方式,直接于第一金属料带10与第二金属料带20上冲压方 式形成有支撑件30,该些支撑件20由第一金属料带10及第二金属料带20上向下冲压延伸 而成(在操作上亦可向下冲压延伸而成)。以使第一金属料带10与第二金属料带20得以 通过该些支撑件30而相互区隔,并使第一导线架11与第二导线架21间产生一间距,因而 避免造成第一导线架11与第二导线架21间的碰撞或摩擦。如是,本技术主要于导线架的料带在制造过程中,以同时利用射出成型或是 冲压成型方式,直接于料带上成型有支撑件,以将每一料带相互区隔,使每一料带上的导线 架间形成有间距,如此不但能简化导线架的生产流程,同时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供一种 具有较佳堆叠效果的料带堆叠构造。在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提出的具体实施例,仅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非将本技术狭义地限制于实施例中,凡依本技术的精神及以下申请 专利范围的情况下所作种种变化实施,均属本技术的范围。权利要求1. 一种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第一金属料带,其上具有多个第一导线架;第二金属料带,设于该第一金属料带下方,其上具有多个第二导线架;以及多个支撑件,设于该第一金属料带与该第二金属料带间,用以间隔该第一金属料带与 该第二金属料带,使该第一金属料带的第一导线架与该金属料带的第二导线架间形成有一 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等支撑件系由该第一 金属料带向下延伸而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等支撑件具有一第二 下表面,而该第一导线架具有第一下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线架的料带堆叠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第一金属料带,其上具有多个第一导线架;  第二金属料带,设于该第一金属料带下方,其上具有多个第二导线架;以及  多个支撑件,设于该第一金属料带与该第二金属料带间,用以间隔该第一金属料带与该第二金属料带,使该第一金属料带的第一导线架与该金属料带的第二导线架间形成有一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昆山刘文忠曾绍诚
申请(专利权)人:一诠精密电子工业中国有限公司一诠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