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3991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震器,它包括有二相互套合的管体与一复位装置,该二管体可相对滑动,该二管体内设有一流道,在该流道内设有高弹性阀片,并在流道内填充液体,当该二管体相对滑动时挤压液体,令液体在流道内流动,该复位装置则提供一弹性力,使该二管体随时回复至一放鬆位置。藉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于遭遇大小不同的震动时,以液体自动推动弹性阀片开启,利用阀片受外力弹性翘曲启闭设计,改变液体流动的阻力大小,而可自动对应产生不同的阻尼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避震器,尤指一种避震效果较软硬适中并富弹性和舒适性避震器。
技术介绍
机车为因应各种路面需求,而获得较舒适的骑乘效果,皆会在前叉装设避震器,藉此抵消车体承受的路面反作用力。而就吾人所知之现有避震器结构,如中国台湾TWM367991号专利所揭,主要是利用一具有断面大小变化的销件穿伸于一内孔,调整该销件而可调整内孔开度,获得不同的使用效果,供使用者自行调整使用。上述传统的避震器虽然具备了阻尼的调整功效,让使用者得依操控性需求设定较硬的阻尼值,或者依骑乘舒适性设定较柔的阻尼值功效;但,上述避震器的液体在二槽室内移动手段,端靠避震器的轴心贯穿一流道,利用流道供液体直接在二槽室内位移,此种传统藉由轴心流道设计避震器,虽兼具硬调与软调的调整功能,却无法达到界于软、硬调中间值的软硬适中并富弹性度感,以致机车阻尼调整后,不是过硬即是过软的调性,因此就消费者的立场而言,现有避震器的调整调性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软、硬调性能的避震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避震器,它包含一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该第一管体具一封闭端及一开口,该开口供第二管体以可压缩方式结合,令第一、第二管体内分别形成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其中该第一管体内设有一具阻尼孔的内管,该内管靠近开口一端设有一具弹性的第一阀片,该内管并将该第一容置空间阻隔出可供液体相互流动、连通的内、外槽;该第二管体的第二容置空间则容设有一复位装置,且该第二管体、内管与该第一阀片自该外槽分隔围构出连通阻尼孔的一储液空间;以及一第一阀片,该具弹性的第一阀片,其设置在内管靠近开口一端,令该第一阀片常态下是封闭该储液空间,当储液空间内的液体压力大于该第一阀片预设值,则会突破第一阀片,使第一阀片弹性翘曲,令液体自储液空间朝翘曲的第一阀片方向流出。在所述内管一端设有一活塞导流件与一凸块,该活塞导流件设有一贯孔,该贯孔与该内槽相连通,该活塞导流件设有至少一轴向延伸的导流孔,该导流孔并连通该储液空间,该第一阀片则夹设在该活塞导流件与该凸块之间,令该第一阀片盖合在各该导流孔。所述第一阀片是由复数片高弹性金属薄片叠合形成。所述第一管体相异开口的封闭端侧边至少开设有一槽孔,该槽孔并连通该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管体的封闭端,是通过固接一固定头而成,该固定头侧边则开设连通第一容置空间的槽孔。-->所述避震器更包含一回弹控制器,该回弹控制器包含一设于槽孔内的一回弹调整装置,以及设于内槽并抵靠在该内管的滑套,该滑套并可通过该回弹调整装置控制位移,以调节阻尼孔的开孔大、小或开启、关闭状态。所述固定头的槽孔相邻边开设有一第二槽孔,该第二槽孔内设有一第二阀片,该第二阀片具有弹性,该第二阀片则阻隔于外槽与该内槽之间。所述避震器更包含一阀管,该阀管容设于该槽孔,该阀管设有一轴孔与至少一轴向延伸的分流孔,该第二阀片盖合在各该分流孔。因此,当本专利技术在使用中遭遇较小震动时,该二管体挤压液体所造成的压力较小,液体未推动或仅小幅度推动阀片,使液体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较大,提供较高的阻尼值,当遭遇较大震动时,该二管体挤压液体所造成的压力较大,液体即可推动开启具柔软弹性之阀片,供液体流通,使液体流动所受到的阻力较小,而提供较软硬适中并富弹性的阻尼值,使本专利技术避震器在任何路面骑乘下,皆可获得软硬适中并富弹性的最佳避震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本专利技术所得到的避震器具有极佳的减震使用效果,避震器获得的阻尼效果为兼具软、硬效能的调特性,使得骑乘者因避震器的液体流道设计创新,而获得更佳的骑乘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分解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中滑套的另一视角剖面图。图4至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压缩控制器的动作示意图。图7与图9为本专利技术回弹控制器的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阀片的动作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第一管体;11:管身;12:固定头;121:第一槽孔;122:第二槽孔;123:内孔;124:固定套;125:第一承座;126:第一阶梯面;127:第二承座;128:第二阶梯面;13:内管;131:阻尼孔;14:内槽;15:外槽;16:活塞导流件;161:贯孔;162:导流孔;17:第一阀片;18:凸块;2:第二管体;21:储液空间;3:回弹控制器;30:轴心接头;31:滑套;311:流孔;32:回弹控制轴心;33:调整杆;34:第一转动件;4:压缩控制器;41:短管;42:抵靠件;421:锥体;43:阀管;431:轴孔;432:分流孔;433:引流孔;44:第二转动件;45:第二阀片;51: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创作精神,然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创作精神者,应尽皆涵盖于本专利技术所欲保护的范畴之内,合先叙明。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避震器,可供组装在机动车辆使用,更明确的说,可供组装在机车前叉,提供避震或减震的使用效果。请参考图2,本专利技术避震器包括有一第一管体1、一第二管体2、一回弹控制器3、一压缩控制器4及一复位装置。-->第一管体1包括有一管身11与一固定头12,管身11一端固设在固定头12,令该第一管体1一端封闭,另一端形成一开口,并围构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并与该开口相连通。请参考图2与图3,固定头12开设有一第一槽孔121与一第二槽孔122,二槽孔分别与该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在第一管体1另设有一内管13,内管13一端固设在固定头12,内管13并容设在该第一容置空间,使内管13将该第一容置空间分隔为一内槽14与一外槽15,其中该外槽是环绕于内管13外,并使第一槽孔121分别连通外槽15与内槽14。内管13并于靠近该开口一侧设有一阻尼孔131,阻尼孔131连通于外槽15与内槽14之间。在内管13远离固定头12的一端固设一活塞导流件16、一第一阀片17与一凸块18,活塞导流件16轴心贯穿连通内槽14的一贯孔161,活塞导流件16扩大段则设有一至多个轴向延伸的导流孔162,第一阀片17具有弹性,第一阀片17可夹设在活塞导流件16与凸块18之间,常态下并盖合活塞导流孔162,前述的第一阀片较佳者为一复数片叠合的高弹性金属薄片。第二管体2具有一开放的第一端与一封闭的第二端,二端之间则形成有一第二容置空间,第二管体2第一端以可压缩方式,由第一管体开口方向穿入外槽15,使第一管体1套设在第二管体2,第二管体2并套设在内管13,第二管体2的第一端抵靠在管身11内壁及内管13外壁,使第二管体2将外槽15分隔,以第一阀片17、第二管体2与内管13围构一储液空间21。第二管体2并可与第一管体1相对移动,可令第二管体2滑移远离第一管体1至一放松位置,或可令第二管体2滑移进入第一管体1至一压缩位置。回弹控制器3包括有一滑套31与一回弹调整装置,滑套31容设在内槽14并抵靠于内管13,使滑套31可在一开启位置与一关闭位置间移动,当滑套31移动至关闭位置时封闭阻尼孔131,请参考图3A,滑套31并设有流孔311而可供液体轴向流通于滑套31两侧,该回弹调整装置则用以控制调整滑套31移动,令滑套31选择性调节阻尼孔开孔大、小或呈完全封闭状;更明确的说,该回弹调整装置包括有一轴心接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该第一管体具一封闭端及一开口,该开口供第二管体以可压缩方式结合,令第一、第二管体内分别形成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其中该第一管体内设有一具阻尼孔的内管,该内管靠近开口一端设有一具弹性的第一阀片,该内管并将该第一容置空间阻隔出可供液体相互流动、连通的内、外槽;该第二管体的第二容置空间则容设有一复位装置,且该第二管体、内管与该第一阀片自该外槽分隔围构出连通阻尼孔的一储液空间;以及一第一阀片,该具弹性的第一阀片,其设置在内管靠近开口一端,令该第一阀片常态下是封闭该储液空间,当储液空间内的液体压力大于该第一阀片预设值,则会突破第一阀片,使第一阀片弹性翘曲,令液体自储液空间朝翘曲的第一阀片方向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该第一管体具一封闭端及一开口,该开口供第二管体以可压缩方式结合,令第一、第二管体内分别形成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其中该第一管体内设有一具阻尼孔的内管,该内管靠近开口一端设有一具弹性的第一阀片,该内管并将该第一容置空间阻隔出可供液体相互流动、连通的内、外槽;该第二管体的第二容置空间则容设有一复位装置,且该第二管体、内管与该第一阀片自该外槽分隔围构出连通阻尼孔的一储液空间;以及一第一阀片,该具弹性的第一阀片,其设置在内管靠近开口一端,令该第一阀片常态下是封闭该储液空间,当储液空间内的液体压力大于该第一阀片预设值,则会突破第一阀片,使第一阀片弹性翘曲,令液体自储液空间朝翘曲的第一阀片方向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管一端设有一活塞导流件与一凸块,该活塞导流件设有一贯孔,该贯孔与该内槽相连通,该活塞导流件设有至少一轴向延伸的导流孔,该导流孔并连通该储液空间,该第一阀片则夹设在该活塞导流件与该凸块之间,令该第一阀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家
申请(专利权)人:翰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