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3991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震器,它包括有二相互套合的管体与一复位装置,该二管体可相对滑动,该二管体内设有一流道,在该流道内设有高弹性阀片,并在流道内填充液体,当该二管体相对滑动时挤压液体,令液体在流道内流动,该复位装置则提供一弹性力,使该二管体随时回复至一放鬆位置。藉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于遭遇大小不同的震动时,以液体自动推动弹性阀片开启,利用阀片受外力弹性翘曲启闭设计,改变液体流动的阻力大小,而可自动对应产生不同的阻尼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避震器,尤指一种避震效果较软硬适中并富弹性和舒适性避震器。
技术介绍
机车为因应各种路面需求,而获得较舒适的骑乘效果,皆会在前叉装设避震器,藉此抵消车体承受的路面反作用力。而就吾人所知之现有避震器结构,如中国台湾TWM367991号专利所揭,主要是利用一具有断面大小变化的销件穿伸于一内孔,调整该销件而可调整内孔开度,获得不同的使用效果,供使用者自行调整使用。上述传统的避震器虽然具备了阻尼的调整功效,让使用者得依操控性需求设定较硬的阻尼值,或者依骑乘舒适性设定较柔的阻尼值功效;但,上述避震器的液体在二槽室内移动手段,端靠避震器的轴心贯穿一流道,利用流道供液体直接在二槽室内位移,此种传统藉由轴心流道设计避震器,虽兼具硬调与软调的调整功能,却无法达到界于软、硬调中间值的软硬适中并富弹性度感,以致机车阻尼调整后,不是过硬即是过软的调性,因此就消费者的立场而言,现有避震器的调整调性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软、硬调性能的避震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避震器,它包含一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该第一管体具一封闭端及一开口,该开口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该第一管体具一封闭端及一开口,该开口供第二管体以可压缩方式结合,令第一、第二管体内分别形成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其中该第一管体内设有一具阻尼孔的内管,该内管靠近开口一端设有一具弹性的第一阀片,该内管并将该第一容置空间阻隔出可供液体相互流动、连通的内、外槽;该第二管体的第二容置空间则容设有一复位装置,且该第二管体、内管与该第一阀片自该外槽分隔围构出连通阻尼孔的一储液空间;以及一第一阀片,该具弹性的第一阀片,其设置在内管靠近开口一端,令该第一阀片常态下是封闭该储液空间,当储液空间内的液体压力大于该第一阀片预设值,则会突破第一阀片,使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该第一管体具一封闭端及一开口,该开口供第二管体以可压缩方式结合,令第一、第二管体内分别形成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其中该第一管体内设有一具阻尼孔的内管,该内管靠近开口一端设有一具弹性的第一阀片,该内管并将该第一容置空间阻隔出可供液体相互流动、连通的内、外槽;该第二管体的第二容置空间则容设有一复位装置,且该第二管体、内管与该第一阀片自该外槽分隔围构出连通阻尼孔的一储液空间;以及一第一阀片,该具弹性的第一阀片,其设置在内管靠近开口一端,令该第一阀片常态下是封闭该储液空间,当储液空间内的液体压力大于该第一阀片预设值,则会突破第一阀片,使第一阀片弹性翘曲,令液体自储液空间朝翘曲的第一阀片方向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管一端设有一活塞导流件与一凸块,该活塞导流件设有一贯孔,该贯孔与该内槽相连通,该活塞导流件设有至少一轴向延伸的导流孔,该导流孔并连通该储液空间,该第一阀片则夹设在该活塞导流件与该凸块之间,令该第一阀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家
申请(专利权)人:翰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