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炉偏心底旋转板式出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32259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弧炉偏心底旋转板式出钢装置,包括底板、旋转轴、悬臂、托板、动力机构和上、下轴承座,旋转轴通过上、下轴承座安装在底板上,动力机构一端与旋转轴相连,动力机构另一端与底板相连,悬臂一端与旋转轴固接,悬臂另一端安装有托板,托板位于出钢水口下方,所述出钢装置还包括螺旋补偿机构,螺旋补偿机构设置在上轴承座上方,螺旋补偿机构包括上、下螺旋套,下螺旋套套在旋转轴上并与上轴承座固接,上螺旋套套在旋转轴上并与旋转轴轴身固接,且上、下螺旋套的螺纹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托板在水平移动的同时也进行垂直方向上的移动,从而降低了托板与袖砖底部间隙量的精度要求,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对间隙量的调整次数。(*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弧炉偏心底出钢装置,尤其涉及电弧炉偏心底旋转板式出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炉外精炼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弧炉的作用主要转为承担废钢的熔化及钢水的氧化。电弧炉冶炼中,氧化渣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对于后续精炼的冶炼效果非常有害。为实现无渣出钢,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电弧炉偏心底出钢技术(即EccentricBottomTapping,简称EBT)。EBT出钢电弧炉冶炼采用留钢留渣操作,不但做到无渣出钢,还具有节约耐火材料、节约冶炼电耗、减少钢中气体含量、提高生产率、简化电炉设备、降低石墨电极消耗、提高合金收得率等优点。EBT出钢电弧炉是通过出钢装置来实现出钢水口的开闭,出钢装置从结构上可划分为两种形式:旋转板式和翻板式。翻板式出钢装置要求出钢水口至钢包上口垂直距离较大,而现有的电弧炉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工艺布置大都比较紧凑,不适合翻板式出钢装置的使用。旋转板式出钢装置由于其关闭出钢水口的托板呈水平方向移动,且设备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参见图1,旋转板式出钢装置主要由安装在旋转轴2上的悬臂3带动托板4水平移动来完成出钢水口11的开闭动作。冶炼过程时,托板4位于出钢水口11正下方,用于封堵出钢水口11内的填料沙;出钢时,悬臂3带动托板4旋开,使填料沙流出,完成出钢。针对出钢水口11的圆形口形状,托板4采用盘状平板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为了顺利开闭出钢水口11,托板4与出钢水口11外侧的袖砖6底部或托圈9底部面板901之间必须留有间隙,间隙量一般在2mm左右,间隙过大容易导致漏沙而发生穿钢事故,间隙过小则容易使托板4在旋转过程中与出钢水口11外侧的托圈9底部面板901发生机械干涉、卡滞而无法动作,参见图2。因此,托板4与出钢水口11外侧袖砖6底部或托圈9底部面板901之间间隙量的控制至关重要。由于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悬臂3受高温烘烤,发生变形无法避免,所以导致与悬臂3固接的托板4位置也发生改变,从而使得托板4与出钢水口11外侧袖砖6底部或托圈9底部面板901之间间隙量发生改变,需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对该间隙量进行多次调整,且在生产使用过程中装置故障发生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弧炉偏心底旋转板式出钢装置,该出钢装置能使托板在水平移动的同时也进行垂直方向上的移动,从而降低了托板与袖砖底部间隙量的精度要求,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对间隙量的调整次数。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弧炉偏心底旋转板式出钢装置,包括底板、旋转轴、悬臂、托板、动力机构和上、下轴承座,旋转轴轴身上套装有上、下轴承座,且旋转轴通过上、下轴承座安装在底板-->上,动力机构一端与旋转轴相连,动力机构另一端与底板相连,悬臂一端与旋转轴固接,悬臂另一端安装有托板,托板位于出钢水口下方,所述出钢装置还包括螺旋补偿机构,螺旋补偿机构设置在上轴承座上方,螺旋补偿机构包括上、下螺旋套,下螺旋套套在旋转轴上并与上轴承座固接,上螺旋套套在旋转轴上并与旋转轴轴身固接,且上、下螺旋套的螺纹相匹配。所述上、下螺旋套的螺纹由两段相同的螺纹头尾相连拼接而成,且上、下螺旋套为右旋螺纹。所述托板直径与设置在出钢水口处的托圈底部面板直径相同,托板表面开有若干圈环形沟槽,环形沟槽的深度为1~2mm。所述托板的外径端呈圆弧倒角,倒角半径R的取值范围在15~20mm之间。本技术是对现有电弧炉偏心底旋转板式出钢装置的改进。本技术在旋转轴上设置有螺旋补偿机构,从而使得该出钢装置在开闭过程中具有间隙补偿作用,即托板在水平移动的同时还能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其次,托板直径与托圈底部面板的直径相同,且在托板表面开有若干圈环形沟槽,从而提高了托板表面与填料沙的摩擦阻力,减少了填料沙的滑动,避免了悬臂向下弯曲变形、间隙增大时漏沙情况的发生。最后,托板的外径端与托圈底部面板的外径端均采用圆弧倒角过渡,在关闭出钢装置的过程中,若发生机械干涉,托板与面板就通过圆弧面接触,面板会对托板产生向下的分力,使悬臂略微向下弹性弯曲,托板能向下移动继续完成关闭操作,从而解决托板与托圈的卡阻问题。本技术能使托板在水平移动的同时也进行垂直方向上的移动,从而降低了托板与袖砖底部间隙量的精度要求,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对间隙量的调整次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电弧炉偏心底旋转板式出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电弧炉偏心底旋转板式出钢装置发生机械干涉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弧炉偏心底旋转板式出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弧炉偏心底旋转板式出钢装置的俯视图(省略出钢水口、袖砖和托圈);图5为本技术中螺旋补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托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部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电弧炉偏心底旋转板式出钢装置发生机械干涉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旋转轴,3悬臂,4托板,5动力机构,6袖砖,7上轴承座,8下轴承座,9托圈,901面板,10螺旋补偿机构,1001上螺旋套,1002下螺旋套,11出钢水口,12螺栓,13垫片,14环形沟槽,F为托板与托圈底部面板接触时,托圈底部面板对托板产生的向下分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3,一种电弧炉偏心底旋转板式出钢装置,包括底板1、旋转轴2、悬臂3、托板4、动力机构5、螺旋补偿机构10和上、下轴承座7、8。旋转轴2轴身上套装有上、下轴承座7、8,且旋转轴2通过上、下轴承座7、8安装在底板1上,底板1安装在炉壳上。参见图5,螺旋补偿机构10设置在上轴承座7上方,螺旋补偿机构10包括上、下螺旋套1001、1002,下螺旋套1002套在旋转轴2上并与上轴承座7固接,上螺旋套1001套在旋转轴2上并与旋转轴2轴身固接。在本实施例中,上、下螺旋套1001、1002上的螺纹由两段相同的螺纹头尾相连拼接而成,且上、下螺旋套1001、1002为右旋螺纹。动力机构5设置在上、下轴承座7、8之间,参见图4,动力机构5一端与旋转轴2相连,动力机构5另一端与底板1相连。动力机构5的作用在于为出钢装置提供动力源,使得旋转轴2能按照要求进行旋转。在本技术中,动力机构5可选用油缸或是气缸。悬臂3位于底板1下方,悬臂3采用焊接腔体结构,在腔体内通入冷却气体,从而能有效降低悬臂3弯曲变形的程度。悬臂3一端与旋转轴2下端固接,悬臂3另一端安装有托板4,托板4位于出钢水口11的下方,出钢水口11外侧从内到外安装有袖砖6和托圈9,托板4与托圈9相对应。本技术中,托板4直径与托圈9底部面板901的直径相同,托板4表面开有若干圈环形沟槽14,参见图6和图7,环形沟槽14的深度为1~2mm,从而提高了托板4表面与填料沙的摩擦阻力,减少了填料沙的滑动,避免了悬臂3向下弯曲变形、间隙增大时漏沙情况的发生。此外,托板4的外径端与托圈9底部面板901的外径端均采用圆弧倒角过渡,倒角半径R的取值范围在15~20mm之间。参见图8,在关闭出钢装置的过程中,若发生间隙量为负值、机械干涉时,托板4与托圈9底部面板901通过圆弧面接触,托圈9底部面板901会对托板4产生向下的分力F,使悬臂3略微向下弹性弯曲,托板4能向下移动继续完成关闭操作,从而解决托板4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弧炉偏心底旋转板式出钢装置,包括底板、旋转轴、悬臂、托板、动力机构和上、下轴承座,旋转轴轴身上套装有上、下轴承座,且旋转轴通过上、下轴承座安装在底板上,动力机构一端与旋转轴相连,动力机构另一端与底板相连,悬臂一端与旋转轴固接,悬臂另一端安装有托板,托板位于出钢水口下方,其特征是:所述出钢装置还包括螺旋补偿机构,螺旋补偿机构设置在上轴承座上方,螺旋补偿机构包括上、下螺旋套,下螺旋套套在旋转轴上并与上轴承座固接,上螺旋套套在旋转轴上并与旋转轴轴身固接,且上、下螺旋套的螺纹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弧炉偏心底旋转板式出钢装置,包括底板、旋转轴、悬臂、托板、动力机构和上、下轴承座,旋转轴轴身上套装有上、下轴承座,且旋转轴通过上、下轴承座安装在底板上,动力机构一端与旋转轴相连,动力机构另一端与底板相连,悬臂一端与旋转轴固接,悬臂另一端安装有托板,托板位于出钢水口下方,其特征是:所述出钢装置还包括螺旋补偿机构,螺旋补偿机构设置在上轴承座上方,螺旋补偿机构包括上、下螺旋套,下螺旋套套在旋转轴上并与上轴承座固接,上螺旋套套在旋转轴上并与旋转轴轴身固接,且上、下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平璐张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