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盒模具的侧向脱模装置及脱模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2192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芯盒模具的侧向脱模装置,用于取出固化后的砂芯,包括由上芯盒和下芯盒围合而成的模具本体,在上芯盒上设有楔形导轨,在下芯盒的相应位置处设滑块,上、下芯盒合模时楔形导轨插入滑块的导槽内;楔形导轨插入导槽合模后,滑块在楔形导轨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向内的侧向滑动;滑块内设弹簧,弹簧一侧与滑块相抵接、另一侧与下芯盒为一体的结构相抵接;在楔形导轨拔出导槽脱模后,滑块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发生向外的侧向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侧向脱模方法。应用该装置和方法,无需额外的油缸或气缸等其它动力,对设备要求不高;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少,便于模具设计,且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模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砂芯制作的芯盒模具的侧向脱模装 置及脱模方法。
技术介绍
芯盒是铸造模具中最常见的一种模具,芯盒模具的用途是在铸件生产中制作砂 芯,一般芯盒模具都安装在射芯机上与射芯机协调工作,芯盒模具主要结构一般包括上芯 盒,下芯盒,侧抽系统,射砂系统,顶出系统等。砂芯的形状来自铸件的产品形状,铸件的产品设计一定要遵循铸造工艺,铸造工 艺的实施装备就是模具,砂芯必须能顺利脱模是铸件设计一定要保证的,脱模的含义就是 芯盒模射砂固化后的砂芯能从芯盒模具的型腔内顺利取出。现有的制芯机一般都支持模 具四个方向开模,即砂芯可实现四个方向脱模,四个方向指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铸件在 设计时,有时为了保证铸造工艺,必须要修改铸件形状,当铸件为了保证性能不能更改形状 时,铸造工艺与铸件产品形状便产生了矛盾,这种情况下,优先保证的是铸件形状。铸造工艺与铸件产品形状产生的矛盾最常见的就是脱模问题,即铸件的铸造砂芯 无法通过射芯机脱模。为了优先保证铸件形状,铸造工艺就要作出让步,对应的,模具设计 上就要考虑用其它办法来完成射芯机无法完成的脱模动作。现有的常见铸造工艺中,一般 用气缸或油缸来扩充射芯机的动作,但这种设计对射芯机要求较高,射芯机必须有液压油 路和逻辑电路的扩展接口,同时气缸或油缸占用较大体积,模具上必须有容纳这些附加设 备的空间,这些问题给模具的设计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模具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通过侧向的弹簧和滑块组件的配合实现 上芯盒脱模后的侧向自动脱模。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芯盒模具的侧向脱模装置,用于取出固化后的砂芯,包括由上 芯盒和下芯盒围合而成的模具本体,在上芯盒上设有楔形导轨,在下芯盒的相应位置处设 滑块,上、下芯盒合模时楔形导轨插入滑块的导槽内;楔形导轨插入导槽合模后,滑块在楔 形导轨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向内的侧向滑动;滑块内设弹簧,弹簧一侧与滑块相抵接、另一侧 与下芯盒为一体的结构相抵接;在楔形导轨拔出导槽脱模后,滑块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发生 向外的侧向运动。优选地,导槽内、楔形导轨的楔形面一侧的相应位置处设滚轮,滚轮侧向与滑块为 一体结构、并可在楔形导轨下移过程中在楔形面上相对滚动。优选地,导槽沿纵向方向的两侧设弹簧容腔,弹簧容腔内设V型弹簧;V型弹簧一 端抵接在受力柱上,受力柱底部插入下芯盒的通孔中与下芯盒固定连接;V型弹簧另一端 与滑块外侧部的内壁相抵接。优选地,弹簧容腔上设用于防尘的弹簧盖板,弹簧盖板通过螺钉与滑块相固定。优选地,滚轮内设滚轮芯轴;V型弹簧内设弹簧芯轴。其中,滑块内侧部的外缘设呈凹凸状的螺孔圆柱面,楔形导轨拔出、滑块向外侧滑 动至预定行程后,固化后的砂芯可直接取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侧向脱模方法,用于取出固化后的砂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上芯盒下移与下芯盒合模,合模过程中,与上芯盒一体的楔形导轨插入下 芯盒的滑块导槽中;步骤2,楔形导轨在下插过程中,滚轮沿楔形导轨的楔形面滚动,同时楔形导轨挤 压滑块向内侧运动,使得位于滑块内侧部外缘上的螺孔圆柱面处于预定位置,此时上、下芯 盒及滑块同时完成合模且V型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步骤3,射芯机射砂固化至砂芯硬化;步骤4,上芯盒上移,楔形导轨脱离滚轮,同时滑块在V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侧向 向外滑动,即上芯盒及滑块同时完成脱模。步骤5,在上芯盒及滑块同时完成脱模后,位于下芯盒下部的下顶芯杆升起,下芯 盒完成脱模,此时砂芯完全取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芯盒模具的侧向脱模装置以及相应的脱模方法采用滑块和V型弹簧实现侧向 的自动脱模;2、无需额外的油缸或气缸等其它动力,对设备要求不高;3、结构简单紧凑,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应装置和方法相比,占用空间少,便于模具设 计;4、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芯盒模具的侧向脱模装置中下芯盒示意图(其中I-A为主视图,I-B 为C-C向剖视图,I-C为B-B向剖视图,I-D为D-D向剖视图,I-E为局部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芯盒模具的侧向脱模装置中上芯盒示意图(其中2-A为主视图,2-B 为E-E向剖视图,2-C为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芯盒模具的侧向脱模装置脱模后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芯盒模具的侧向脱模装置合模后示意图。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上芯盒,11-楔形导轨,2-下芯盒,21-下芯盒通孔,3_滑块,30-滑块内侧部, 30’ -滑块外侧部,31-导槽,32-滚轮,321-滚轮芯轴,33-螺孔圆柱面,34-弹簧盖板,35-V 型弹簧,351-弹簧芯轴,36-受力柱,37-滑块盖板,38-滑块盖板螺钉,39-弹簧盖板螺钉, 40-滑块导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 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芯盒模具的侧向脱模装置,用于脱模后顺利取出固化后的砂芯,包括由上芯盒1和下芯盒2围合而成的模具本体,在上芯盒1上设有楔形导轨 11,楔形导轨与上芯盒为一体结构。在下芯盒2的相应位置处设滑块3(图中的剖视图中示 出了滑块内侧部30和滑块外侧部30’,两者实际为一体结构)。上、下芯盒合模时楔形导轨 11插入滑块导槽40内。滑块导槽40内、楔形导轨11的楔形面一侧的相应位置处设滚轮 32,滚轮侧向与滑块3为一体结构(可与滑块共同侧向移动),滚轮32可在楔形导轨11下 移过程中在楔形面上相对滚动。楔形导轨11插入滑块导槽40合模后,滑块3在楔形导轨 11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向内的侧向滑动。滑块导槽40沿纵向方向(图I-A的上下方向)的 两侧设弹簧容腔,弹簧容腔内设V型弹簧35。V型弹簧一端抵接在受力柱36上(受力柱底 部插设在下芯盒通孔21内,与下芯盒固定连接),V型弹簧另一端与滑块外侧部30’的内壁 相抵接。在楔形导轨11拔出滑块导槽40脱模后,滑块3在V型弹簧的弹簧回复力的作用 下发生向外的侧向运动。 弹簧容腔上设用于防尘的弹簧盖板34,弹簧盖板通过弹簧盖板螺钉39与滑块3相 固定。滑块上还设有滑块盖板37,滑块盖板通过滑块盖板螺钉38与滑块固定。滚轮32内 设滚轮芯轴321 ;V型弹簧35内设弹簧芯轴351。在滑块内侧部30的外缘设呈凹凸状的螺孔圆柱面33,楔形导轨拔出、滑块向外侧 滑动至预定行程后(该预定行程指的是滑块向外侧运动的距离,这个距离需满足固化后的 砂芯可以自由地被下顶芯杆顶出,而不会受阻于凹凸状的螺孔圆柱面33),这样上芯盒脱模 (楔形导轨拔出)后,滑块3向外侧运动完成侧向脱模,此时固化后的砂芯可直接取出。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合模、射芯固化以及脱模的全过程首先,上芯盒1下移与下芯盒2合模,合模过程中,与上芯盒一体的楔形导轨11插 入下芯盒的滑块导槽40中;其次,楔形导轨11在下插过程中,滚轮32沿楔形导轨的楔形面 滚动,同时楔形导轨挤压滑块3向内侧运动,使得位于滑块内侧部30外缘上的螺孔圆柱面 33处于预定位置(与砂芯铸型面平齐),此时上、下芯盒及滑块3同时完成合模且V型弹簧 35处于压缩状态;再次,射芯机(图中未示出)射砂固化至砂芯硬化;然后,上芯盒上移,楔 形导轨脱离滚轮,同时滑块在V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芯盒模具的侧向脱模装置,用于取出固化后的砂芯,包括由上芯盒和下芯盒围合而成的模具本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芯盒上设有楔形导轨,在下芯盒的相应位置处设滑块,上、下芯盒合模时所述楔形导轨插入所述滑块的导槽内;楔形导轨插入导槽合模后,所述滑块在楔形导轨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向内的侧向滑动;所述滑块内设弹簧,弹簧一侧与滑块相抵接、另一侧与下芯盒为一体的结构相抵接;在楔形导轨拔出导槽脱模后,所述滑块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发生向外的侧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