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95191 阅读:9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增加车门的厚度的情况下增大储物槽的进深的车门构造。该车门(1)的构造是,在由车门内板(3)和车门外壳(2)形成封闭截面的车门板(4)的车内侧设置有车门衬里(5)而构成,其中,在车门内板(3)上设置有开口部(14),该开口部(14)由内部箱体(17)和塑料板封闭,内部箱体(17)形成为与车门内板(3)的开口部(14)相比向车外侧突出的箱形,形成于车门衬里(5)上的第一凹部(21)插入到内部箱体(17)的凹部(17b)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门构造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在车辆的车门上设置有储物槽的车门构造。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 车门中,在车门衬里上设置开口部,并在车门衬里的背面固定通到所述开口部的箱形的罩, 从而构成储物槽。专利文献1 日本特许第3264630号公报但是,由于车辆的车门的通常结构是,在由车门内板和车门外壳形成封闭截面的 车门板的车内侧设置车门衬里,因此在像现有的所述车门构造那样在车门衬里的背面固定 罩的情况下,不能够使罩的进深在车门衬里与车门内板之间的间隔以上,因此存在不能增 大储物槽的进深的技术问题。另外,在为了增大储物槽的进深而扩大了车门衬里与车门内板之间的间隔的技术 中,车门的厚度增加,导致车室空间变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增加车门的厚度的情况下增大储物槽的进深的车门构造。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车门构造中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车门构造,其结构是,在由车门内板(例如后述的实施例 中的车门内板3)和车门外壳(例如后述的实施例中的车门外壳2)形成封闭截面的车门板 (例如后述的实施例中的车门板4)的车内侧设置有车门衬里(例如后述的实施例中的车 门衬里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内板上设置有开口部(例如后述的实施例中的开口部 14),该开口部由遮挡部件(例如后述的实施例中的内部箱体17、塑料板18)封闭,所述遮挡 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与所述车门内板的所述开口部相比向车外侧突出的箱形的凹部 (例如后述的实施例中的内部箱体17),形成于所述车门衬里上的储物槽用凹部(例如后述 的实施例中的第一凹部21)插入到所述遮挡部件的所述凹部中。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衬里 上,与所述储物槽用凹部相邻地设置有进深比所述储物槽用凹部小的第二储物槽用凹部 (例如后述的实施例中的第二凹部22)。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 述遮挡部件具有防水性。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的任一项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储物槽用凹部的上部配置有扶手(例如后述的实施例中的扶手9)。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车门内板的开口部由遮挡部件封闭,因此能够防止灰尘等进入到车门板内。另外,由于能够使车门衬里的储物槽用凹部与车门内板的开口部相比 向车外侧突出地配置,因此能够在不增加车门的厚度的情况下增大储物槽的进深,从而增 大储物槽的容量,提高使用便利性。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具有进深大的储物槽用凹部和比其进深小的第二储物槽 用凹部,因此能够根据要收纳的物品的大小而将储物槽分开使用,提高使用便利性。根据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车门内板的开口部由具有防水性的遮挡部件遮挡,因此 能够防止水从所述开口部进入到车门内板与车门外壳之间,从而能够防止收纳在车门内板 与车门外壳之间的仪器类沾水。根据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储物槽用凹部位于扶手的下方,因此便于取出收纳在储 物槽用凹部中的物品(例如纸巾盒)。附图说明图1是从车室内侧观察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车门构造的车辆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所述车辆的车门的主视图。图3是车辆的车门的车门板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用遮挡部件遮挡车门内板的开口部的状态的车门板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在车门板上安装了车门衬里和扶手的状态的车门的主视图。图6是所述车门的剖视立体图。图7是图2的A-A线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门2车门外壳3车门内板4车门板5车门衬里9扶手14开口部17内部箱体(遮挡部件、凹部)18塑料板(遮挡部件)21第一凹部(储物槽用凹部)22第二凹部(第二储物槽用凹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7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车门构造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 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与车身的前后方向一致。图1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右舵车辆的驾驶席侧的前侧车门(以下简称为车门)1的 周边的立体图,图2是从车门1的车室内侧观察的主视图,图6是从斜上方观察车门1的剖 视立体图。车门1具有将配置在车外侧的钢板制的车门外壳2与配置在车内侧的钢板制的4车门内板3接合而形成了封闭截面的车门板4 ;配置于在车门板4上开口的车窗6的下方 并被固定在车门内板3的车室内侧的树脂制的车门衬里5 ;以及对车窗6进行开闭的车窗 玻璃7。另外,车窗玻璃7能够通过收纳在车门外壳2与车门内板3之间并被车门内板3支 承的未图示的车窗调节器而升降。车门锁单元8在车门衬里5的上部前侧露出配置,在车门锁单元8的稍下方,扶手 9在从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至后部的范围内水平设置。进一步,在车门衬里5上,在扶手9的 下方设置有中部储物槽10,在中部储物槽10的下方设置有下部储物槽11。下部储物槽11 与车门衬里5 —体形成,并且与现有的车门衬里一体型的储物槽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 细说明,但下部储物槽11的内壁Ila与车门内板3相比位于车内侧。中部储物槽10由进深大的第一中部储物槽IOA和进深小的第二中部储物槽IOB 构成,并成为第二中部储物槽IOB在第一中部储物槽IOA的前方连续的形态。另外,储物槽 的进深是指储物槽的车宽方向上的尺寸。中部储物槽10的内壁12和周壁13与车门衬里5 一体形成,但对中部储物槽10的开口侧进行封边的边框20构成为与车门衬里5分体形成 但固定在车门衬里5上。另外,进深小的第二中部储物槽IOB的内壁12B与车门内板3相 比位于车内侧,进深大的第一中部储物槽IOA的内壁12A与车门内板3相比向车外侧突出。根据图3至图6对像这样使第一中部储物槽IOA的内壁12A与车门内板3相比向 车外侧突出的中部储物槽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3是安装车门衬里之前的车门板4的主视图。为了实现车窗调节器的组装、维修 用途以及轻量化,预先在车门内板3上形成开口部14、15。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后方侧的 开口部14比设置在前方侧的开口部15的开口面积大,并且,也比第一中部储物槽IOA大, 后方侧的开口部14的位置与第一中部储物槽IOA的位置相对应。另外,上述维修是指收纳 在车门外壳2与车门内板3之间的仪器类、例如上述车窗调节器等的维修。在车门内板3的开口部14、15的内周缘上形成有向车门外壳2侧凹陷的层差部 14a、15a。在车门外壳2与车门内板3之间不仅收纳有上述门窗调节器,还收纳有电气配线 等,因此为了不使灰尘、水等异物从开口部14、15进入到车门板4内,在安装车门衬里5之 前,用具有防水性的遮挡部件封闭开口部14、15。如图4所示,通过与现有方法同样地将塑料板16粘贴并铺设在开口部15的层差 部15a上,从而将前方侧的开口部15封闭。后方侧的开口部14中,与第一中部储物槽IOA对应的部分由树脂制成的形成为薄 壁的矩形箱形的内部箱体17封闭,其以外的部分由塑料板18封闭。详细而言,内部箱体17 成为正面观察时的大致矩形,外周缘为凸缘部17a,凸缘部17a的内侧为凹部17b。在将内 部箱体17安装到车门内板3上时,将凹部17b从车门内板3的表面侧插入开口部14,使凹 部17b的内壁17c与车门内板3相比向车门外壳2侧(即车外侧)突出,并将凸缘部17a 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粘贴在开口部14的层差部14a上。然后,针对开口部14上未被内部箱 体17封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构造,其结构是,在由车门内板和车门外壳形成封闭截面的车门板的车内侧设置有车门衬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内板上设置有开口部,该开口部由遮挡部件封闭,所述遮挡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与所述车门内板的所述开口部相比向车外侧突出的箱形的凹部,形成于所述车门衬里上的储物槽用凹部插入到所述遮挡部件的所述凹部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井知奈佐藤芳纪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