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糊电极生物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88236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糊电极生物传感器,以解决现有碳糊电极生物传感器制作复杂,成本较高,不能推广应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铜导线、玻璃管,所述玻璃管的底部设有碳糊填充腔,玻璃管与碳糊填充腔之间为V形凹槽,V形凹槽上具有小孔,玻璃管与碳糊填充腔由小孔联通,小孔的直径等于铜导线的外径,所述玻璃管顶端设有热缩管,所述铜导线的顶端固定在热缩管上,铜导线的底端固定在V形凹槽处。通过在碳糊填充腔填充混有敏感元件如生物酶、抗原抗体的的碳糊构成生物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物传感器具有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低、应用广泛等特点,在医疗诊断、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对生物分子进行检测的碳糊电极生物传感器
技术介绍
常用的电极是贵金属电极,如钼电极、金电极和玻碳电极等,该类电极制作过程复杂,价格昂贵,仅适合实验室应用,不适合实际应用和推广。碳糊电极是利用导电性的石墨与憎水性的粘合剂混合制成的黏糊物,然后填充到电极管中而制成的一类电极。由于碳糊电极无毒、电化学窗口宽、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碳糊电极已成为贵金属电极很好的替代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制作的碳糊电极存在一些缺点首先由于缺少固定体积的碳糊填充腔, 碳糊的填充量不好控制,填充量的不同,导致检测电流发生改变,引起较大的实验误差。其次,插入的铜导线仅通过碳糊固定,铜导线的稳定性不好,容易破坏碳糊电极表面结构。目前制作碳糊电极生物传感器的方法复杂,成本较高,仅适合实验室研究,不能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糊电极生物传感器,以解决现有碳糊电极生物传感器制作复杂,成本较高,不能推广应用的缺点。本技术包括铜导线、玻璃管,所述玻璃管的底部设有碳糊填充腔,玻璃管与碳糊填充腔之间为V形凹槽,V形凹槽上具有小孔,玻璃管与碳糊填充腔由小孔联通,小孔的直径等于铜导线的外径,所述玻璃管顶端设有热缩管,所述铜导线的顶端固定在热缩管上, 铜导线的底端固定在V形凹槽处。本技术对生物分子进行快速检测。本技术采用固定大小的碳糊填充腔来精确控制碳糊填充量。铜导线通过上端的热缩管和下端的V形凹槽上的小孔固定,稳定性很好,对碳糊电极表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基于不同的敏感元件可以构建不同的生物传感器,扩大碳糊电极的应用范围。本技术碳糊电极生物传感器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灵敏度高和准确性好的优点。由于该方法制作的生物传感器的成本较低,在使用一段时间,当敏感元件的活力较低时,可以丢弃。本技术生物传感器与普通碳糊电极生物传感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铜导线的稳定性好;2.碳糊填充量精确控制;3.只需更换不同的敏感元件,便可构成不同的生物传感器;4.制作简单、价格便宜、适合批量生产;本技术可制成各种生物传感器,对多种生物分子进行检测,在医疗诊断、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普通电极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现有普通电极外壳的结构。包括铜导线1、玻璃管3、碳糊7,其由于碳糊7置于玻璃管3的底部,没有确定体积的碳糊填充腔,所以碳糊电极的碳糊填充量不好控制,碳糊量的不同,导致检测电流发生改变,引起较大的实验误差。其次,插入的铜导线1仅通过碳糊7固定,铜导线的稳定性不好,容易破坏碳糊电极表面结构。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结构,包括铜导线1、玻璃管3,所述玻璃管3的底部设有碳糊填充腔6,玻璃管3与碳糊填充腔6之间为V形凹槽4,V形凹槽4上具有小孔5,玻璃管3与碳糊填充腔6由小孔5联通,小孔5的直径等于铜导线1的外径,所述玻璃管3顶端设有热缩管2,所述铜导线1的顶端固定在热缩管2上,铜导线1的底端固定在V形凹槽4 处。碳糊7从碳糊填充腔6的下端填入。针对不同的检测物质选择对应的敏感元件,如生物酶、抗原和抗体等与碳糊混勻后,填入到电极外壳,构成生物传感器,对各种检测物质进行检测。本技术制作如下选取内径为3. Omm,外径为5. Omm,长度为7. Ocm的玻璃管,在距离玻璃管底端 1. Ocm的位置,将玻璃管烧结,形成V形凹槽4,在V形凹槽4的下端是碳糊填充腔6,碳糊7 通过碳糊填充腔6的下端填入,对填入碳糊7的量起到精确控制。在V形凹槽4的正中间打上直径为1. Omm的小孔5。将长度为9. Ocm,直径为1. Omm的铜导线1由V形凹槽4处的小孔5穿过,由于铜导线1的外径与小孔5的直径一样大,铜导线1穿过小孔5后,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阻止碳糊7进入V形凹槽4的上部腔体。在距离玻璃管上端1. Ocm的位置, 用规格为直径5. 0mm,长度为2. Ocm的热缩管2,加热后将铜导线1固定,铜导线1通过下端的V形凹槽4和上端的热缩管2固定后,稳定性很好。铜导线1裸露部分作为外引线,制成电极外壳。权利要求1. 一种碳糊电极生物传感器,包括铜导线、玻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管(3)的底部设有碳糊填充腔(6),玻璃管(3)与碳糊填充腔(6)之间为V形凹槽(4),V形凹槽(4)上具有小孔(5),玻璃管(3)与碳糊填充腔(6)由小孔(5)联通,小孔(5)的直径等于铜导线 (1)的外径,所述玻璃管(3)顶端设有热缩管(2),所述铜导线(1)的顶端固定在热缩管(2) 上,铜导线(1)的底端固定在V形凹槽(4)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糊电极生物传感器,以解决现有碳糊电极生物传感器制作复杂,成本较高,不能推广应用的缺点。本技术包括铜导线、玻璃管,所述玻璃管的底部设有碳糊填充腔,玻璃管与碳糊填充腔之间为V形凹槽,V形凹槽上具有小孔,玻璃管与碳糊填充腔由小孔联通,小孔的直径等于铜导线的外径,所述玻璃管顶端设有热缩管,所述铜导线的顶端固定在热缩管上,铜导线的底端固定在V形凹槽处。通过在碳糊填充腔填充混有敏感元件如生物酶、抗原抗体的的碳糊构成生物传感器。本技术生物传感器具有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低、应用广泛等特点,在医疗诊断、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文档编号G01N27/327GK201945576SQ20102068953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刘国汉, 李云霞, 李工农, 范增杰, 韩根亮 申请人:甘肃省科学院传感技术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糊电极生物传感器,包括铜导线、玻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管(3)的底部设有碳糊填充腔(6),玻璃管(3)与碳糊填充腔(6)之间为V形凹槽(4),V形凹槽(4)上具有小孔(5),玻璃管(3)与碳糊填充腔(6)由小孔(5)联通,小孔(5)的直径等于铜导线(1)的外径,所述玻璃管(3)顶端设有热缩管(2),所述铜导线(1)的顶端固定在热缩管(2)上,铜导线(1)的底端固定在V形凹槽(4)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根亮刘国汉范增杰李工农李云霞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科学院传感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