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蝇蕈碱受体拮抗剂的3,6-二取代氮杂双环[3.1.0]己烷衍生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3780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般涉及新颖的3,6-二取代氮杂双环[3.1.0]己烷的衍生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合物是蝇蕈碱受体拮抗剂,除其它用途外,它可被用于治疗呼吸、泌尿和胃肠系统等由蝇蕈碱受体介导的各种疾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含本发明专利技术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治疗蝇蕈碱受体介导的各种疾病的方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新颖的3,6-二取代氮杂双环[3.1.0]己烷衍生物。本专利技术化合物是蝇蕈碱受体拮抗剂,除其它用途外,它可被用于治疗呼吸,泌尿和胃肠系统由蝇蕈碱受体介导的各种疾病。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含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治疗蝇蕈碱受体介导的各种疾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蝇蕈碱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中的一员,它是由5种受体亚型构成的(M1、M2、M3、M4和M5)并被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活化。这些受体广泛分布在多种器官和组织中并对维持中枢和外周胆碱能神经传递起关键作用。已经讨论了这些受体亚型在大脑和其它器官的区域分布。例如,M1亚型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节等神经组织,M2亚型主要出现在心脏中,它在那里介导胆碱能介导的心动过缓,同时M3亚型主要位于平滑肌和唾液腺(Nature,1986;323411;Science,1987;237527)。Eglen等在Current Opinions in Chemical Biology,3,p.426(1999)和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22,p.409(2001)中回顾了在阿尔茨海默病、疼痛、泌尿疾病、慢性梗阻性肺病等不同疾病状态中通过配体调节蝇蕈碱受体亚型的生物学潜能。Christian C.Felder等在J.Med.Chem.,2000;434333的评述描述了对中枢神经系统中蝇蕈碱受体的治疗时机,以及对蝇蕈碱受体结构和功能,药理学和其治疗用途的详细描述。蝇蕈碱类乙酰胆碱激动剂和拮抗剂的药理学和医学方面的综述出现在Molecules,2001,6142。N.J.M.Birdsall等在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22,p.215(2001)中总结了使用基因敲除小鼠的不同蝇蕈碱受体对不同蝇蕈碱受体亚型的作用方面的最新进展。蝇蕈碱激动剂如蝇蕈碱和毛果云香碱以及拮抗剂如阿托品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知道,但在受体亚型选择性化合物的发现方面少有进展,这就使人们难以辨别各种受体的特定功能。尽管传统的蝇蕈碱拮抗剂如阿托品是有效的支气管扩张药,但如心动过速,视力模糊,口干,便秘,痴呆等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的高发病率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随后的研究显示,与肠道外给药相比,阿托品的季铵盐衍生物如异丙托溴铵可被较好耐受,但其中大多数不是理想的抗胆碱能支气管扩张药,这是由于其缺乏对蝇蕈碱受体亚型的选择性。现有的化合物由于缺乏选择性仅提供有限的治疗益处,这导致了剂量限定副作用,如口渴、恶心、散瞳以及和心脏有关的副作用,如M2受体介导的心动过速。Annual Review of Pharmacological Toxicol.,41,p.691(2001)描述了下泌尿道感染的药理学。尽管多年来非选择性作用于蝇蕈碱受体的抗-蝇蕈碱试剂如奥昔布宁和托特罗定被用于治疗膀胱活动过度,但由于口干、视力模糊和便秘等副作用,这些药剂的临床效果有限。通常认为与奥昔布宁相比,托特罗定可被更好耐受。(Steers WD,Wein AJ,1996,Voiding dysfunctiondiagnosis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mengt。在Adult and Pediatric Urology,JY Gillenwatter,JT Grayhack,SS Howards,JW Duckett,pp1220-1325,St.Louis,MO;Mosby.第三版)。尽管有这些进展,仍旧需要开发新的可与各种亚型发生反应的高选择性蝇蕈碱拮抗剂,这样可避免副作用的发生。具有蝇蕈碱受体拮抗活性的化合物已描述在日本专利申请待定公开号92921/1994和135958/1994;WO 93/16048;美国专利No.3,176,019;GB 940,540;EP 0325 571;WO 98/29402;EP 0801067;EP 0388054;WO 9109013;美国专利No.5,281,601.Also,美国专利Nos.6,174,900,6,130,232和5,948,792;WO97/45414,它们涉及1,4-二取代的哌啶衍生物;WO 98/05641描述了氟化的1,4-二取代的哌啶衍生物;WO 93/16018和WO96/33973是其它的有关参考资料。J.Med.Chem.,44,p.984(2002)的报告描述了作为区别针对其它受体亚型的M3选择性拮抗剂的环己基甲基哌啶基三苯基丙酰胺衍生物。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提供新颖的3,6-二取代氮杂双环[3.1.0]己烷作为蝇蕈碱受体拮抗剂,它们可被用作治疗呼吸、泌尿和肠胃系统各种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剂或预防剂。还提供了合成这种化合物的方法。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含有这种新颖化合物以及可接受的载体、赋形剂或稀释剂的药物组合物,它们可被用于治疗呼吸、泌尿和肠胃系统各种疾病。本专利技术在其范围内还包括新颖化合物的前药。一般,这样的前药是这些化合物的官能化的衍生物,容易在体内转化为定义的化合物。选择和制备合适前药的常规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这些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N-氧化物,多形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以及具有相同活性的代谢物。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药物组合物,包含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合的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它们的前药、代谢物,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N-氧化物,多形体,溶剂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并任选含有赋形剂。本专利技术其它优点方面将在下面的描述中介绍,其中一部分通过以下描述是显见的,或者可通过实践本专利技术而了解。通过权利要求书中指出的机理和组合可达到和获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具有结构式I的化合物 结构式I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酯,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N-氧化物,多形体(polymorphs),前药,代谢产物,其中,Ar代表芳环或有1-2个杂原子的杂芳环,杂原子选自氧、硫和氮原子,芳环或杂芳环可以是未取代,或被1-3个独立选自下列的取代基取代(C1-C4)低级烷基、(C1-C4)低级卤代烷基、氰基、羟基、硝基、(C1-C4)低级烷氧基、(C1-C4)低级卤代烷氧基、未取代的氨基、N-(C1-C4)低级烷基氨基或N-(C1-C4)低级烷基氨基羰基;R1代表氢、羟基、羟甲基、氨基、烷氧基、氨基甲酰基或卤素(如氟、氯、溴和碘);R2代表烷基、C3-C7环烷基环、C3-C7环烯基环、芳环或有1-2个选自氧、硫和氮原子的杂原子的杂芳环;芳环或杂芳环可以是未取代,或被1-3个独立选自下列的取代基取代(C1-C4)低级烷基、(C1-C4)低级全卤烷基、氰基、羟基、硝基、低级烷氧基羰基、卤素、(C1-C4)低级烷氧基、(C1-C4)低级全卤烷氧基、未取代的氨基、N-(C1-C4)低级烷基氨基或N-(C1-C4)低级烷基氨基羰基;W代表(CH2)p,其中p代表0-1;X代表氧、硫、氮,或没有原子;Y代表CHR5CO,其中R5代表氢或甲基或(CH2)q,其中q代表0-4;Z代表氧、硫、NR10,其中R10代表氢、C1-6烷基;Q代表(CH2)n,其中n代表0-4,或CHR8,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化合物,具有结构式Ⅰ:***结构式-Ⅰ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酯,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N-氧化物,多形体,前药,代谢产物,其中,Ar代表芳环或有1-2个杂原子的杂芳环,杂原 子选自氧、硫和氮原子,芳环或杂芳环可被1-3个取代基取代,取代基各自选自:(C↓[1]-C↓[4])低级烷基、(C↓[1]-C↓[4])低级全卤烷基、氰基、羟基、硝基、(C↓[1]-C↓[4])低级烷氧基、(C↓[1]-C↓[4])低级全卤烷氧基、未的取代氨基、N-(C↓[1]-C↓[4])低级烷基氨基和N-(C↓[1]-C↓[4])低级烷基氨基羰基;R↓[1]代表氢、羟基、羟甲基、氨基、烷氧基、氨基甲酰基或卤素(如氟、氯、溴和碘);R↓[2]代表烷基、C↓[ 3]-C↓[7]环烷基环、C↓[3]-C↓[7]环烯基环、芳环或有1-2个选自氧、硫和氮原子的杂原子的杂芳环;芳环或杂芳环可以是未取代,或被1-3个选自下列的基团取代:(C↓[1]-C↓[4])低级烷基、(C↓[1]-C↓[4])低级全卤烷基、氰基、羟基、硝基、低级烷氧基羰基、卤素、(C↓[1]-C↓[4])低级烷氧基、(C↓[1]-C↓[4])低级全卤烷氧基、未取代的氨基、N-(C↓[1]-C↓[4])低级烷基氨基,N-(C↓[1]-C↓[4])低级烷基氨基羰基;W 代表(CH↓[2])↓[p],其中,p代表0-1;X代表氧、硫、氮,或没有原子;Y代表CHR↓[5]CO其中,R↓[5]代表氢或甲基或(CH↓[2])↓[q],其中,q代表0-4;Z代表氧,硫,NR↓[10],其中, R↓[10]代表氢、C↓[1-6]烷基;Q代表(CH↓[2])↓[n]其中,n代表0-4,或CHR↓[8],其中,R↓[8]代表H,OH,C↓[1-6],烷基、烯基烷氧基或CH↓[2]CHR↓[9]其中,R↓[9]代表H,OH,(C ↓[1]-C↓[4])低级烷基或(C↓[1]-C↓[4])低级烷氧基;R↓[6]和R↓[7]各自选自COOH、H、CH↓[3]、CONH↓[2]、NH↓[2]、CH↓[2]NH↓[2];R↓[4]代表C↓[1]-C↓[15] 饱和或不饱和脂族烃基,其中任意1-6氢原子可独立地被选自下列基团取代:卤素、芳烷基、芳烯基、杂芳烷基或有1-2个选自氮、氧和硫...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化合物,具有结构式I 结构式-I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酯,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N-氧化物,多形体,前药,代谢产物,其中,Ar代表芳环或有1-2个杂原子的杂芳环,杂原子选自氧、硫和氮原子,芳环或杂芳环可被1-3个取代基取代,取代基各自选自(C1-C4)低级烷基、(C1-C4)低级全卤烷基、氰基、羟基、硝基、(C1-C4)低级烷氧基、(C1-C4)低级全卤烷氧基、未的取代氨基、N-(C1-C4)低级烷基氨基和N-(C1-C4)低级烷基氨基羰基;R1代表氢、羟基、羟甲基、氨基、烷氧基、氨基甲酰基或卤素(如氟、氯、溴和碘);R2代表烷基、C3-C7环烷基环、C3-C7环烯基环、芳环或有1-2个选自氧、硫和氮原子的杂原子的杂芳环;芳环或杂芳环可以是未取代,或被1-3个选自下列的基团取代(C1-C4)低级烷基、(C1-C4)低级全卤烷基、氰基、羟基、硝基、低级烷氧基羰基、卤素、(C1-C4低级烷氧基、(C1-C4)低级全卤烷氧基、未取代的氨基、N-(C1-C4)低级烷基氨基,N-(C1-C4)低级烷基氨基羰基;W代表(CH2)p,其中,p代表0-1;X代表氧、硫、氮,或没有原子;Y代表CHR5CO其中,R5代表氢或甲基或(CH2)q,其中,q代表0-4;Z代表氧,硫,NR10,其中,R10代表氢、C1-6烷基;Q代表(CH2)n其中,n代表0-4,或CHR8,其中,R8代表H,OH,C1-6,烷基、烯基烷氧基或CH2CHR9其中,R9代表H,OH,(C1-C4)低级烷基或(C1-C4)低级烷氧基;R6和R7各自选自COOH、H、CH3、CONH2、NH2、CH2NH2R4代表C1-C15饱和或不饱和脂族烃基,其中任意1-6氢原子可独立地被选自下列基团取代卤素、芳烷基、芳烯基、杂芳烷基或有1-2个选自氮、氧和硫的杂原子的杂芳烯基,可选的是在所述芳烷基、芳烯基、杂芳烯基的环上的1-3个氢原子可被选自下列的基团取代(C1-C4)烷基、(C1-C4)低级全卤烷基、氰基、羟基、硝基、低级烷氧基羰基、卤素、(C1-C4)低级烷氧基、(C1-C4)低级全卤烷氧基、未取代的氨基、N-(C1-C4)低级烷基氨基、N-(C1-C4)低级烷基氨基羰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结构式II(结构式I,当R6和R7=H)的结构,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酯,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N-氧化物,多形体,前药,代谢产物,其中,Ar,R1,R2,W,X,Y,Z,Q和R4按对结构式I的定义。 结构式-II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结构式III(结构式I,其中,W是(CH2)p,其中,p=0,X是没有原子,Y是(CH2)q,其中,q=0,R6=H,R7=H)的结构,和R2,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酯,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N-氧化物,多形体,前药,代谢产物,其中,Ar,R1,R2,Z,Q和R4按对结构式I的定义。 结构式-III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结构式IV[结构式I,其中,W是(CH2)p,其中,p=0,X是没有原子,Y是(CH2)q其中,q=0,R6=H,R7=H和 ]的结构,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酯,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N-氧化物,多形体,前药,代谢产物,其中,Ar,R1,Z,Q和R4按对结构式I的定义,r是1-4. 结构式IV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结构式V(结构式-I其中,W是(CH2)p其中,p=0,X是没有原子,Y是(CH2)q,其中,q=0,R6=H,R7=H, R1是羟基,Ar是苯基),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对映异构体,N-氧化物,前药或代谢产物;其中,R4,Z和Q和结构式I的定义相同,s代表1-2。 结构式V6.一种化合物,选自下列(1α,5α,6α)-N-[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2-二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1),(1α,5α,6α)-N-[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2),(1α,5α,6α)-N-[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3),(1α,5α,6α)-[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2-二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4),(1α,5α,6α)-[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5),(1α,5α,6α)-[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6),(1α,5α,6α)-[3-(2-(2,3-二氢苯并呋喃-5-基)乙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7),(1α,5α,6α)-[3-(2-(2,3-二氢苯并呋喃-5-基)乙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8),(1α,5α,6α)-N-[3-(2-(2,3-二氢苯并呋喃-5-基)乙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9),(1α,5α,6α)-N-[3-(2-(2,3-二氢苯并呋喃-5-基)乙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10),(1α,5α,6α)-[3-(2-(3,4-亚甲二氧基苯基)乙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11),(1α,5α,6α)-[3-(2-(3,4-亚甲二氧基苯基)乙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12),(1α,5α,6α)-N-[3-(2-(3,4-亚甲二氧基苯基)乙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13),(1α,5α,6α)-N-[3-(2-(3,4-亚甲二氧基苯基)乙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14),(1α,5α,6α)-N-[3-(4-甲基-3-戊烯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15),(1α,5α,6α)-N-[3-(4-甲基-3-戊烯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16),(1α,5α,6α)-[3-(4-甲基-3-戊烯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17),(1α,5α,6α)-[3-(4-甲基-3-戊烯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18),(1α,5α,6α)-[3-(1-苯基乙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19),(1α,5α,6α)-[3-(1-苯基乙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20),(1α,5α,6α)-N-[3-(1-苯基乙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21),(1α,5α,6α)-N-[3-(1-苯基乙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22),(1α,5α,6α)-N-[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1-氨基乙基)-基]-2-羟基-2,2-二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23),(1α,5α,6α)-N-[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1-氨基乙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24),(1α,5α,6α)-N-[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1-氨基乙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25),(1α,5α,6α)-[3-(3-甲基-2-丁烯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26),(1α,5α,6α)-[3-(3-甲基-2-丁烯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27),(2R)-(+)-(1α,5α,6α)-N-[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28),(2R)-(+)-(1α,5α,6α)-N-[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29),(2R)(+)-(1α,5α,6α)-[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30),(2R)(+)-(1α,5α,6α)-[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31),(2S)-(-)-(1α,5α,6α)-N-[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32),(2S)-(-)-(1α,5α,6α)-[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33),(1α,5α,6α)-N-[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酰胺L-(+)-酒石酸盐(化合物No.34),(2R)-(+)-(1α,5α,6α)-N-[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酰胺.L-(+)-酒石酸盐(化合物No.35),(2R)-(+)-(1α,5α,6α)-N-[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酰胺.L-(+)-酒石酸盐(化合物No.36),(1α,5α,6α)-N-[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丁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37),(1α,5α,6α)-N-[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丙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38),(1α,5α,6α)-N-[3-(3-甲基-2-丁烯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39),(1α,5α,6α)-[3-(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酸酯(化合物No.40),(1α,5α,6α)-[3-(2-(3,4-亚甲二氧基苯基)乙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酸酯.L-(+)-酒石酸盐(化合物No.41),(1α,5α,6α)-[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2-二苯基乙酸酯L(+)-酒石酸盐(化合物No.42),(1α,5α,6α)-[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酸酯L(+)-酒石酸盐(化合物No.43),(1α,5α,6α)-[3-苄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酸酯L(+)-酒石酸盐.(化合物No.44),(1α,5α,6α)-N-[3-(3-吡啶基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45),(1α,5α,6α)-N-[3-(4-吡啶基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46),(1α,5α,6α)-N-[3-(2-吡啶基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己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47),(1α,5α,6α)-N-[3-(4-吡啶基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环戊基-2-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48),(1α,5α,6α)-N-[3-(3-吡啶基甲基)-3-氮杂双环[3.1.0]己基-6-(氨基甲基)-基]-2-羟基-2,2-二苯基乙酰胺(化合物No.49),(1α,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迈和塔AV西拉姆科提JB古普塔
申请(专利权)人:兰贝克赛实验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N[印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