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向京专利>正文

一种车辆紧急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3691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紧急停车装置,包括地面接触块、连接轴、压力承受装置及限位板,地面接触块设在下部,经连接轴与压力承受装置的下端连接,压力承受装置的上端经连接轴连接在车底,限位板设在连接压力承受装置上端的连接轴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车辆由运动到静止的距离大大缩短,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采用阻尼装置,使汽车的动能转化为势能,减少了车辆及乘车人员所受的冲击力,增加了车辆与地面的接触面,减少了车辆打滑侧翻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紧急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机动车辆制动系统一般采用ABS/ASR控制系统,利用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 力使汽车停止前行。因此,制动的实质就是将汽车的动能强制转化为热能,扩散到大气环境 中。而这种情况在车辆运动的速度较快或车辆(包括所载物品)质量较大时,由运动到静 止会滑行一段距离,因而时常会有汽车追尾交通事故发生,造成车辆损坏及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有效降低交通 事故、减少车辆打滑侧翻可能性的车辆紧急停车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辆紧急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地面接触块、第一连接轴、第二 连接轴、压力承受装置及限位板,所述的地面接触块设在下部,经第一连接轴与压力承受装 置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压力承受装置的上端经第二连接轴连接在车底,所述的限位板设在 连接压力承受装置上端的第二连接轴的一侧。所述的压力承受装置可在竖直平面内0 90°转动。所述的压力承受装置为具有刚度的支撑柱。所述的压力承受装置由支撑柱和弹簧组合而成,所述的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的弹 簧一端的钢板连接,另一端与连接车底的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的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地 面接触块的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的压力承受装置由支撑柱和活塞组合而成,所述的活塞的外侧设置有外套 筒,活塞的上部与支撑柱底端连接,所述的外套筒与连接地面接触块的第一连接轴连接,所 述的支撑柱的上端与连接车底的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的压力承受装置由支撑柱和弹簧和活塞组合而成,所述的活塞的外侧设置有 外套筒,活塞的上端与支撑柱连接,所述的支撑柱套设在弹簧内,所述的弹簧与连接车底的 连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的外套筒与连接地面接触块的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的活塞的外侧设置有外套筒,该外套筒的内侧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锯齿 状,所述的外套筒内侧和活塞外侧与外套筒中心轴或活塞中心轴可以平行,也可以有一定 夹角。所述的一定夹角为0° 20°。所述的弹簧可以是金属弹簧,也可以是橡胶弹簧,或着是两者复合而成的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附加于车辆底部,能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紧急停车,具体 包括以下优点(1)车辆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本专利技术装置,车辆由运动到静止的距离大大缩短,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2)采用阻尼装置,使汽车的动能转化为势能,减少了车辆及乘车人员所受的冲击 力;(3)增加了车辆与地面的接触面,减少了车辆打滑侧翻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地面接触块、2为第一连接轴、3为压力承受装置、31为外套筒、32为复合 弹簧、33为带支撑柱的活塞、4为限位板、5为第二连接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车辆紧急停车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地面接触块1、第一连接 轴2和第二连接轴5、压力承受装置3及限位板4,地面接触块1设在下部,是本专利技术装置与 路面的连接装置。其作用一方面要阻止本专利技术装置与车辆同时滑动,另一方面,要承受阻尼 装置传递的冲力。要求选用摩擦系数大的材料,并要有相应的刚度。可采用金属或金属和 非金属的复合。其形状和面积可根据所选用材料的摩擦系数及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地面接 触块1经第一连接轴2与压力承受装置3的下端连接,压力承受装置3的上端经第二连接 轴5连接在车底。第一连接轴2和第二连接轴5的作用使图中的α角可在一定范围内变 化,设计制造时须根据不同情况设计合理的初始α角和极限α角。初始α角由车辆底座 离地面高度和压力承受装置长度决定,极限α角由限位板角度决定。初始α角决定压力 承受装置开始时的压力传递方向,初始α角过小,停止距离将延长甚至不能起到快速停止 的效果;初始α角过大,缓冲距离太短,对车辆及车载人员和物品冲击力大,易造成过大损 害。需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α角变化范围,本专利技术中压力承受装置3可在竖直平面内 0 90°转动。压力承受装置3由外套筒31及复合弹簧32构成,内部设置带支撑柱的活塞 33,复合弹簧32设在外套筒31的上部,外套筒31内侧壁为锯齿状,复合弹簧32与上部的第 二连接轴5连接,外套筒31与下部的第一连接轴2连接,带支撑柱的活塞33套设在复合弹 簧32及外套筒31内,活塞33的外侧和外套筒31的内侧与其中心轴之间的夹角β可以在 0° 20°之间变化。压力承受装置3指具有相应刚度的连接车辆底座与地面接触块的装 置。本专利技术以带有阻尼装置的压力承受器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将紧急停车装置放下时,地 面接触块与地面接触,承受向前的冲力与地面产生摩擦阻力,使α角快速增大到极限值, 此时车辆的动能一部分由轮胎和地面接触块因与地面摩擦而抵消外,大部分由压力承受装 置承受。复合弹簧发生形变,部分动能转化为势能而储存,同时推动活塞往前移动,破坏外 套筒内侧锯齿而抵消动能。这样一方面快速使车辆停止,停止距离很短。另一方面又有一 定时间缓冲,避免车辆及乘载人员本身受到严重伤害,限位板4设在连接压力承受装置3上 端的第二连接轴5的一侧,起限位作用。本专利技术中,复合弹簧32的直径、高度、及结构型式;活塞33的直径、高度、锯齿的构 造及高度可根据车辆的质量及行驶速度设计,带锯齿的外套筒可由两半经螺丝组合,特殊情况可考虑使螺丝进裂以抵消动能。本装置安装在车辆底盘两侧。小型车辆推荐使用复合 弹簧,大型车辆可以多组组合使用以提高效果。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全新概念的车辆紧急停车装置,附加于车辆底部,能使车辆在行驶 过程中紧急停车的装置,平时悬挂在车辆底部,紧急情况时放下,地面接触块1与地面接 触,产生摩擦阻力,压力承受装置3受到往前的推力而压缩,把汽车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势 能,同时α角增大,直到压力承受装置与限位板相碰,α角达到极限值。可根据需要设计相 应的限位装置,使极限α角小于90°C。即在α角达到90°C之前,车辆的动能扣除一部分 因轮胎和地面接触块与路面摩擦而产生的热能外,全部转化为势能,使车辆快速停止下来。实施例2一种车辆紧急停车装置,该装置包括地面接触块、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压力 承受装置及限位板,地面接触块设在下部,所使用的压力承受装置为具有一定刚度的支撑 柱,支撑柱的下端经第一连接轴与地面接触块连接,支撑柱的上端经第二连接轴与车底盘 连接,在第二连接轴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板,起限位作用。支撑柱可以在竖直平面内0 90°转动,从而方便使用,平时悬挂在车辆底部,紧急情况时放下,地面接触块与地面接触, 承受向前的冲力与地面产生摩擦阻力,此时车辆的动能一部分由轮胎和地面接触块因与地 面摩擦而抵消外,大部分由压力承受装置承受,从而使车辆快速停止。实施例3一种车辆紧急停车装置,该装置包括地面接触块、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压力 承受装置及限位板,地面接触块设在下部,所使用的压力承受装置由支撑柱和弹簧组合而 成,弹簧下端经第一连接轴与地面接触块连接,上端与支撑柱连接,所用的弹簧可以是金属 弹簧,也可以是橡胶弹簧,或者是两者复合而成的弹簧。支撑柱的上端与连接车底的第二连 接轴连接,在连接在车辆底板上的第二连接轴的一侧还设置有限位板,可以起限位作用。压 力承受装置可以在竖直平面内0 90°转动,从而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紧急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地面接触块、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压力承受装置及限位板,所述的地面接触块设在下部,经第一连接轴与压力承受装置的下端连接,所述的压力承受装置的上端经第二连接轴连接在车底,所述的限位板设在连接压力承受装置上端的第二连接轴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向京
申请(专利权)人:徐向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