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N-[2-(芳氧基)乙基]-2-(芳硫基)苄胺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60066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抗抑郁活性的N-[2-(芳氧基)乙基]-2-(芳硫基)苄胺衍生物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技术属于药物化学领域。所述化合物特征在于结构式如图:其中:Ar为:(如图)该类化合物的制备过程包括:首先芳基酚与1,2-二溴乙烷生成2-芳氧基溴乙烷,其与氨的甲醇溶液反应生成2-芳氧基乙胺;然后邻甲氧基苯硫酚与邻氯苯甲酸进行乌尔曼硫醚化反应生成硫醚,然后经过还原、氯化、生成2-(2-芳基苯硫基)苄氯,再与2-芳氧基乙胺进行N-烷基化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以其游离碱或盐的形式用于制备抗议郁症的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其制备过程简单、无高温高压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抗抑郁活性的N-[2-(芳氧基)乙基]-2-(芳硫基)苄胺衍生物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技术属于药物化学领域。
技术介绍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属情感性障碍,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也逐渐增大,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高发病,其发病率正在快速攀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占世界人口的3%-5%,几乎见于各个年龄阶段,其患病率在普通人群中约为3%,在综合医院保健服务的病人群体中约10%左右;而在慢性躯体疾病的病人(如心血管病、糖尿病)中,患抑郁障碍的可高达20%,不过,只有非常少比例的病人被识别出来。通过药物治疗,其中约2/3的患者可取得不同疗效,如末及时识别和治疗它们将会带来较严重的后果(如自杀、残疾、过多的医疗资源浪费等)。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导致残疾的第2大起因。1950年代出现了三环类抗抑郁药(TCA,Anticholinergic),1980年代出现了5-HT选择性再摄取抑制剂类SSRI(Fluoxetine,Paroxetine,Sertaline,Citalopram,Fluvoxamine)因其良好的抗抑郁性能,已逐渐取代了TCA而成为抗抑郁药市场上的主导产品,然而由于SSRI间接作用于所有5-HT受体而有恶心,焦虑,失眠,性功能退减等副作用,而且在临床使用上最大的弱点是滞后效应,即一般在开始服药的第2-6周后才能出现抗抑郁作用,因此为了寻找安全、快速起效、副作用小的抗抑郁药,药物学家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1990年代至今出现了一些新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如NE/5-HT再摄取抑制剂sNRI(Venlaxine,Milnacipran,Duloxetine,Nefazodone),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Moclobe mide,Toloxatone),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NARI(Reboxetine),NE能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剂NaSSa(Mirtazapine),这些药物虽然与SSRI类相比,在疗效及快速起效上得到了改善,但是仍然有1-2周的滞后期,因此对更加快速起效的药物研究刻不容缓。1993年Artigas等首次报道将pindolol(混合的5-HT1A/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与SSRIS抗抑郁药物联合用药能够显著减小SSRIS的滞后期,增强抗抑郁效果,使病人症状得到显著改善。随后的研究结果表明,5-HT1A拮抗剂WAY100635与几个SSRIS联和用药也能显现出这种效果。对这种现象的一种假设认为可能是前神经突触的5-HT1A自主受体的拮抗作用能够阻断前神经突触5-HT自主受体,因此增加了神经突触间隙间的5-HT浓度,从而提高疗效,降低滞后期等。在此基础上,目前的研究焦点主要是将各种5-HT1A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主要结构与SSRIS的主要结构组合在一个分子中使之对5-HT传导体和5-HT1A受体都具有较高的亲和性,从而发挥双重抗抑郁作用,将此种想法进一步延伸,就形成了所谓的SSRI‘plus’方法。在此方法的指导下,出现了一些新作用机制的化合物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例如Flibanserin和Vilazodone,它们能够在服用几天后就出现抗抑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2-(芳氧基)乙基]-2-(芳硫基)苄胺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类化合物同时具有5-HT和5-HT1A活性,可用于制备抗抑郁症药物。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一种N-[2-(芳氧基)乙基]-2-(芳硫基)苄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 其中Ar为 或 R1,R3为氢、C1-C3的烷基、五元脂肪环、六元脂肪环、含S、N、O的五元杂环、含S、N、O的六元杂环、苯基、取代苯基、羟基、C1-C3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卤素、羧酸、酯、酰胺、硝基、腈基和三卤甲基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R2为氢、C1-C3的烷基、C1-C3的酰基;X、Y为C、S、N或O。上述的R1,R3为氢、C1-C3的烷基、羟基、C1-C3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卤素、羧酸及其衍生物、硝基、腈基和三卤甲基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X、Y为C、S、N或O;R2为氢、C1-C3的烷基。上述的N-[2-(芳氧基)乙基]-2-(芳硫基)苄胺衍生物包括以下化合物N-(2-苯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4-三氟甲基苯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2-三氟甲基苯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2-氯苯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4-氯苯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4-甲氧基苯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2-甲氧基苯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1-萘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2-萘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3-甲基苯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苯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4-三氟甲基苯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2-三氟甲基苯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2-氯苯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4-氯苯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4-甲氧基苯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2-甲氧基苯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1-萘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2-萘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3-甲基苯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苯氧基乙基)-2-(2-氨基苯硫基)苄胺;N-[2-(4-三氟甲基苯氧基)乙基]-2-(2-氨基苯硫基)苄胺;N-[2-(2-三氟甲基苯氧基)乙基]-2-(2-氨基苯硫基)苄胺;N-[2-(2-氯苯氧基)乙基]-2-(2-氨基苯硫基)苄胺;N-[2-(4-氯苯氧基)乙基]-2-(2-氨基苯硫基)苄胺;N-[2-(4-甲氧基苯氧基)乙基]-2-(2-氨基苯硫基)苄胺;N-[2-(2-甲氧基苯氧基)乙基]-2-(2-氨基苯硫基)苄胺;N-[2-(1-萘氧基)乙基]-2-(2-氨基苯硫基)苄胺;N-[2-(2-萘氧基)乙基]-2-(2-氨基苯硫基)苄胺;N-[2-(3-甲基苯氧基)乙基]-2-(2-氨基苯硫基)苄胺;N-(2-苯氧基乙基)-2-(2-羟甲基苯硫基)苄胺;N-[2-(4-三氟甲基苯氧基)乙基]-2-(2-羟甲基苯硫基)苄胺;N-[2-(2-三氟甲基苯氧基)乙基]-2-(2-羟甲基苯硫基)苄胺;N-[2-(2-氯苯氧基)乙基]-2-(2-羟甲基苯硫基)苄胺;N-[2-(4-氯苯氧基)乙基]-2-(2-羟甲基苯硫基)苄胺;N-[2-(4-甲氧基苯氧基)乙基]-2-(2-羟甲基苯硫基)苄胺;N-[2-(2-甲氧基苯氧基)乙基]-2-(2-羟甲基苯硫基)苄胺;N-[2-(1-萘氧基)乙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N-[2-(芳氧基)乙基]-2-(芳硫基)苄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其中:Ar为:***R↓[1],R↓[3]为:氢、C↓[1]-C↓[3]的烷基、五元脂肪环、六元脂肪环、含S、N、O的五元 杂环、含S、N、O的六元杂环、苯基、取代苯基、羟基、C↓[1]-C↓[3]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卤素、羧酸、酯、酰胺、硝基、腈基和三卤甲基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R↓[2]为氢、C↓[1]-C↓[3]的烷基或C↓[1]-C↓[3]的酰基;X、Y为:C、S、N或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2-(芳氧基)乙基]-2-(芳硫基)苄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 其中Ar为 或 R1,R3为氢、C1-C3的烷基、五元脂肪环、六元脂肪环、含S、N、O的五元杂环、含S、N、O的六元杂环、苯基、取代苯基、羟基、C1-C3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卤素、羧酸、酯、酰胺、硝基、腈基和三卤甲基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R2为氢、C1-C3的烷基或C1-C3的酰基;X、Y为C、S、N或O。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N-[2-(芳氧基)乙基]-2-(芳硫基)苄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R1,R3为氢、C1-C3的烷基、羟基、C1-C3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卤素、羧酸、酯、酰胺、硝基、腈基和三卤甲基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R2为氢、C1-C3的烷基;X、Y为C或N。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N-[2-(芳氧基)乙基]-2-(芳硫基)苄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衍生物包括以下化合物N-(2-苯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4-三氟甲基苯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2-三氟甲基苯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2-氯苯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4-氯苯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4-甲氧基苯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2-甲氧基苯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1-萘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2-萘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3-甲基苯氧基)乙基]-2-(2-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苯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4-三氟甲基苯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2-三氟甲基苯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2-氯苯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4-氯苯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4-甲氧基苯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2-甲氧基苯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1-萘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2-萘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3-甲基苯氧基)乙基]-2-(3-甲氧基苯硫基)苄胺;N-(2-苯氧基乙基)-2-(2-氨基苯硫基)苄胺;N-[2-(4-三氟甲基苯氧基)乙基]-2-(2-氨基苯硫基)苄胺;N-[2-(2-三氟甲基苯氧基)乙基]-2-(2-氨基苯硫基)苄胺;N-[2-(2-氯苯氧基)乙基]-2-(2-氨基苯硫基)苄胺;N-[2-(4-氯苯氧基)乙基]-2-(2-氨基苯硫基)苄胺;N-[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军刘东志周雪琴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