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变速器换挡装置(11)的伺服支持装置(10),包括控制杆(20)、活塞杆(22)和至少一个弹簧元件(40),待支持的手动换挡力作用于该控制杆(20)上,该弹簧元件(40)布置在控制杆(20)上并且径向布置在活塞杆(22)的内部。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弹簧元件(40)通过如下方式布置在控制杆(20)上,即,在控制杆(20)的一个或者两个操作方向上,在弹簧元件(40)与活塞杆(22)之间存在间隙(50、5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中详细定义类型的机动车变速器换挡 装置的伺服支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商用车辆,如客车和载货车,利用其平头汽车结构具有用于装入变速器的 空间给定条件,其中变速器强制性远离驾驶员座椅地挪开。在采用低置或者后置发动机的 汽车上距离特别远。由于在机械换挡的变速器上换挡拉杆很长、有时绷得很紧地运行,准确 地变换挡位经常很困难。为了使机动车驾驶员将其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路况上,他必须在用于驾驶机动车的 全部操作上尽可能地放松并得到支持。公知分散结构中的气动换挡辅助机构,该换挡辅助机构由机械_气动的控制件 和单独的气动助力件组成。分散结构中的换挡辅助机构由Loomarm ;Zahnradgetriebe ; 2. Auflage ;Springer Verlag ;1988 ;S. 225 (Loomann,齿轮变速器,第 2 版,Springer 出版 社,1988年,第225页)公知。控制件为机械操作的控制阀,该控制阀由换挡拉杆来操作。变 换挡位时的选挡运动在此直接机械地传递到变速器上。传递换挡运动时操作控制阀并且同 时将手动换挡力机械地通过杠杆传递到变速器上。手动换挡力在此由压缩空气缸附加气动 地进行支持。该压缩空气缸在此形成作为带有集成的液压减震器的双位缸的气动助力件。 手动换挡力的直接按比例图示在这里达不到。控制件与助力件之间的行程很长并且安装很 占用空间。控制件与助力件之间压缩空气管路的损坏不可避免。在DE 198 39 850 Al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用于机动车变速器的伺服支持装置的换 挡装置。伺服支持装置的控制杆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活塞杆的内部并且通过换挡拉杆与换 挡杆共同作用。伺服支持装置的活塞杆与用于对齿轮变挡变速器进行换挡的机构共同作用 并且具有带有三个凹陷处的卡定部,这三个凹陷处对应于两个挡位挂入位置和一个处于这 两个挡位挂入位置之间的空挡位置,用于可靠地确定变速器的各个换挡位置。DE 10 2006 006 652 Al公开了一种具有用于汽车变速器的伺服支持装置的换挡 装置,该换挡装置包括用于变速器换挡和选挡的机构和伺服支持装置的控制杆,待支持的 手动换挡力作用于该控制杆。换挡装置内设置有弹簧元件,以便在产生伺服支持力之前和 /或期间改变伺服支持装置内部作用于伺服支持装置的手动换挡力。伺服支持装置内存在阀门,该阀门包括布置在控制杆上的操作活塞和阀门滑块。 阀门滑块通过阀门弹簧轴向彼此隔开地保持并且分别紧贴在活塞杆的阀座上。通过操作活 塞操作阀门滑块,由此该阀门滑块与活塞杆的阀座脱开并打开阀门。通过布置在伺服支持装置的控制杆上的弹簧元件,换挡杆几乎无间隙地固定在汽 车驾驶室内,该换挡杆通过换挡拉杆与伺服支持装置的控制杆共同作用并且与用于搭接换 挡装置的机械接口共同作用。弹簧元件的弹簧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得过大,这是因为弹簧力 与伺服支持装置的阀门力共同确定伺服支持装置的释放力,也就是换挡力支持的开始。阀门力在这里是指由阀门弹簧力和气动阀门压力组成的力,其中,气动阀门压力作用于阀门 滑块。用于搭接伺服支持装置的机械接口的构成形式例如在DE 198 40 052 Al中有所公 开,在这里参阅该文献。如果持续向伺服支持装置施加储备空气,那么仅使得换挡杆容易操作,布置在控 制杆上的弹簧元件被压缩,通过该弹簧元件来固定换挡杆,并且操作活塞紧贴在伺服支持 装置的阀门滑块上。从该接触点起,对弹簧元件的弹簧力来说附加地还有手动换挡力的阀 门力起反作用,由此现在需要明显更大的手动换挡力,以便使换挡杆进一步运动。由DE 198 39 854 Al公知一种具有伺服支持装置的换挡装置,其中所输送的压缩 空气可以借助于减压装置来界定或中断。例如在变速器处于挡位挂入位置并且离合器闭合 的情况下,可以中断向伺服支持装置的压缩空气输送。如果向伺服支持装置的压缩空气输 送被中断,那么气动阀门压力并因此阀门的大部分止挡作用取消,这是因为阀门力中接着 仅阀门弹簧力还有效。这造成的后果是,换挡杆相对远地超出其卡定的挡位挂入位置而被 操作,最大直至伺服支持装置的机械搭接生效。在与具有很高摩擦的换挡设备的连接下,如 果汽车驾驶员重新松开换挡杆的话,超出卡定的挡位挂入位置而被操作的换挡杆保持其位 置。换挡杆因此可以根据该换挡杆从汽车驾驶员运动的远近而处于所设置的卡定的挡位挂 入位置与机械搭接位置之间的某一位置上,由此针对卡定的挡位挂入位置不再存在明确的 位置。这按意义也适用于换挡杆的卡定的空挡位置。换挡杆的卡定的挡位挂入位置或卡定 的空挡位置在这里是指在换挡装置位于用于可靠地确定变速器各个换挡位置的相应卡定 部的情况下,分配给换挡杆的换挡杆位置。卡定例如可以通过伺服支持装置的活塞杆内的 卡定轮廓和相应的球形卡定销栓来实现,就像例如在DE 198 39 850 Al中所公开的那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阐明一种机动车变速器换挡装置的伺服支持装置,利用该伺 服支持装置可以改进换挡杆的定位并且利用该伺服支持装置可以最小化或消除现有技术 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一种也具有主权利要求所述特征的、依据分类的伺服支持装置 得以实现。机动车变速器换挡装置的伺服支持装置包括控制杆,待支持的手动换挡力作用于 该控制杆。伺服支持装置此外包括活塞杆和至少一个弹簧元件,该活塞杆与用于使齿轮变 挡变速器换挡的机构共同作用,该弹簧元件布置在控制杆上并且径向布置在活塞杆的内 部。弹簧元件依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方式布置在伺服支持装置的控制杆上,即,在控制杆的一 个或者两个操作方向上,在弹簧元件与活塞杆之间存在间隙,由此可以使控制杆在一个或 者两个操作方向上运动经过该段间隙,而弹簧元件不被压缩。弹簧元件例如可以作为螺旋 弹簧或者作为碟形弹簧构成。布置在伺服支持装置的控制杆上的弹簧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具有很高的弹簧 力,这是因为弹簧元件对伺服支持装置的释放力没有影响。换挡力支持的开始因此不再取 决于弹簧元件,由此引起伺服支持装置的释放力降低。弹簧元件能够以预紧的方式布置在 控制杆上。弹簧元件与活塞杆之间的间隙在控制杆的一个或者两个操作方向上如此大地构 成,使得在弹簧元件与活塞杆之间的间隙被越过之前,伺服支持装置的阀门被操作。这使得伺服支持装置的阀门在控制杆的短操作行程后打开并且控制杆在手动换挡力继续上升的 情况下通过布置在控制杆上的弹簧元件顶着伺服支持装置的活塞杆地支承,由此止挡作用 得以实现,这是因为为了继续操作控制杆弹簧元件必须被压缩。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伺服支持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弹簧元件在轴向上通过止挡元 件来界定,并且弹簧元件与活塞杆之间的间隙在控制杆的一个或者两个操作方向上通过止 挡元件和活塞杆的止挡部而构成。止挡元件例如可以通过弹簧元件并且通过止挡部固定在 控制杆上,并且活塞杆的止挡部例如可以与活塞杆单件式地构成或者通过保险环来实现。通过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伺服支持装置,换挡杆不明确定位的问题得以解决并且伺服支 持装置的释放力得以降低。即使在具有很高摩擦的换挡设备中,也可以进行对换挡杆的明 确定位。因此,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伺服支持装置具有优点地既可以在换挡杆通过换挡拉杆作用 于换挡装置的换挡设备中,也可以在换挡杆通过缆索牵引(Ka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机动车变速器换挡装置(11)的伺服支持装置(10),所述伺服支持装置(10)包括控制杆(20)、活塞杆(22)和至少一个弹簧元件(40),待支持的手动换挡力作用于所述控制杆(20),所述弹簧元件(40)布置在所述控制杆(20)上并且径向布置在所述活塞杆(22)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40)通过如下方式布置在所述控制杆(20)上,即,在所述控制杆(20)的一个或者两个操作方向上,在所述弹簧元件(40)与所述活塞杆(22)之间存在间隙(50、5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迪特尔菲舍尔,克劳斯施帕特,
申请(专利权)人: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