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开启式厢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5149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翼开启式厢体,包括底板框架、垂直固定于底板框架前、后端部的前板框架和后门框架、固定于框架顶端中间位置的纵梁以及两块活动翼;其中活动翼包括对称铰接在纵梁两侧的两块顶翼板、分别垂直固定于两块顶翼板另一侧的两块上翼板、分别铰接在两块上翼板底端部的两块下翼板,在厢体内前、后端部各安装一对用于开启、关闭两块活动翼的举升油缸;其中设有与举升油缸相匹配的钢丝绳,其一端固定在下翼板上,另一端绕过滑轮后固定在框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活动翼在开启状态时不影响装卸货空间,使用方便;由于在每块活动翼的前、后端部均设置钢丝绳,在启闭活动翼过程中,厢体各部分受力均匀,这有利于延长了厢体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厢体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翼开启式厢体结构。
技术介绍
使用翼开启式厢体的货车,具有装卸货物方便,作业效率高等优点,但 由于车箱的左右活动翼板面积很大,在打开和关闭活动翼板时,翼板摆动的 半径大,使得在窄小场合无法展开双翼,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0720067341.6公开了一种翼开启式厢体,如图1、图2所 示,其结构包括安装有底板的底板框架8、垂直固定于底板框架8前端的安 装有前板的前板框架1、垂直固定于底板框架8后端的安装有后门的后门框 架7、固定于前板框架1和后门框架7顶端中间位置的纵梁2,以及两块活动 翼。其中活动翼包括对称铰接连接在纵梁2两侧的两块顶翼板9、分别垂直 固定于两块顶翼板9另一侧的两块上翼板4、分别铰接连接在两块上翼板4 底端的两块下翼板6。在厢体内前、后端的框架上与所述纵梁2中央对称地 各安装一对用于开启、关闭两块活动翼的举升油缸3。前端部的举升油缸3 一端连接在前板框架l上,另一端连接在顶翼板9上;后端部的举升油缸3 --端连接在后门框架7上,另一端连接在顶翼板9上。在前板框架1与下翼 板6之间铰接连接有拉杆10,拉杆10的作用在于启、闭活动翼时起导向作 用。该种结构的翼开启式厢体解决了上述使用范围受限制的问题,即该种结 构的翼开启式厢体在开启或关闭两块活动翼板时,活动翼板摆动的半径小, 所占用的空间小,故适合在窄小的场所实施货物装卸。但是,上述结构的厢体中,由于在装卸货时后门有时需要开启,而在运 输过程中,后门需要关闭,所以在厢体的后门上无法设置起导向作用的拉杆 10;而只能在前板与下翼板6之间设置拉杆10。这就造成了在开启或关闭活 动翼时,厢体各部分受力极不均匀,加之活动翼的纵向长度比较长,重量也 比较重,频繁启闭很容易损坏前板或活动翼,所以该种结构的翼开启式厢体 使用寿命短。另一方面,整体考虑活动翼的受力情况,通常当活动翼处于开3启状态时,两侧的上翼板4的外宽不宜超出车辆外宽过多,见图l,而此时,下翼板6下端部通常会占据部分装货空间,叉车装卸货物时要非常小心,否 则易碰坏下翼板,所以,该种结构的翼开启式厢体装卸货比较麻烦,也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 装卸货安全方便的翼开启式厢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翼开启式厢体,包括安装有底板的底板框架、垂直固定于 底板框架前端部的安装有前板的前板框架、垂直固定于底板框架后端部安装 有后门的后门框架、固定于前板框架和后门框架顶端中间位置的纵梁,以及 两块活动翼;其中活动翼包括对称铰接连接在纵梁两侧的两块顶翼板、分别 垂直固定于两块顶翼板另一侧的两块上翼板、分别铰接连接在两块上翼板底 端部的两块下翼板,在厢体内前、后端的框架上与所述纵梁中央对称地各安 装一对用于开启、关闭两块活动翼的举升油缸,举升油缸的一端连接在所述 框架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顶翼板上;其中还包括与所述举升油缸相匹配的 钢丝绳,该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下翼板上,另一端绕过至少一个固 定于活动翼的滑轮后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滑轮包括安装在顶翼板与上翼板连接处的滑轮和安装在所述上翼板 的滑轮。所述钢丝绳在活动翼开启和关闭时均处于张紧状态,并且长度相等。 所述安装在上翼板的滑轮位于上翼板中间位置,钢丝绳固定在下翼板的自由端部。本技术所述的翼开启式厢体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在本实用新 型中设有与举升油缸相匹配的钢丝绳以及滑轮,通过举升油缸、钢丝绳、滑 轮的配合动作,可以开启或关闭活动翼,且在活动翼处于开启状态时,钢丝 绳会将下翼板的下端部拉起至高于框架顶表面位置,这样就不会影响装卸货 空间,从而装卸货非常方便,而且也不必担心装卸货物的叉车碰坏下翼板,故使用本技术安全可靠;另外,由于在每块活动翼的前、后端部均设置钢丝绳及滑轮,在开启或关闭活动翼过程中,本技术的厢体各部分受力 非常均匀,即使厢体频繁启、闭也不易损坏,从而延长了本技术翼开启 式厢体的使用寿命。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 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翼开启式厢体在活动翼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翼开启式厢体在活动翼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翼开启式厢体的侧视图4是本技术的翼开启式厢体的后视图,其中一侧活动翼处于开启 状态,而另一侧活动翼处于关闭状态。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前板框架;2.纵梁;3.举升油缸;4.上 翼板;5、 5'.滑轮;6.下翼板;7.后门框架;8.底板框架;9.顶翼板;11.钢 丝绳;12.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 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翼开启式厢体,包括安装有底板的底 板框架8、垂直固定于底板框架8前端部的安装有前板的前板框架1、垂直固 定于底板框架8后端部的后门框架7、安装在后门框架7内的后门、固定于 前板框架1和后门框架7顶端中间位置的纵梁2,以及两块活动翼。其中活 动翼包括通过合页等铰接件对称铰接连接在纵梁2两侧的两块顶翼板9、分 别垂直固定于两块顶翼板9另一侧的两块上翼板4、通过合页等铰接件铰接 连接在两块上翼板4底端的两块下翼板6。在厢体内前、后端的框架上与所 述纵梁中央对称地各安装一对用于开启、关闭两块活动翼的举升油缸3。后 部的一对举升油缸的下端连接在后门框架7上,上端连接在顶翼板9上;前 部的一对举升油缸的下端连接在前板框架1上,上端连接在顶翼板9上。5本技术中设有与四个举升油缸3相匹配的四根钢丝绳ll,用于在活 动翼开启、关闭过程中,将下翼板6提起、放下。在每块顶翼板9的外端部, 即与上翼板4连接位置安装有一个滑轮5,在每块上翼板4中间位置安装有 个滑轮5'。位于厢体前端部的两根钢丝绳对称布置在左、右两块活动翼 的前端部,钢丝绳的一端通过连接件12固定连接在前板框架1上,另一端依 次绕过滑轮5'和滑轮5通过连接件12固定连接在下翼板6的下端部。位于 厢体后端部的两根钢丝绳对称布置在左、右两块活动翼的后端部,钢丝绳一 端通过连接件12固定连接在后门框架7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滑轮5'和滑轮 5,通过连接件12固定连接在下翼板6的下端部。见图4,当活动翼处于关 闭状态时,钢丝绳11上,由其在下翼板6上的固定点至滑轮5'之间的长度 为L,,由滑轮5'至滑轮5之间的长度为L2,由滑轮5至其在框架上的固定 点之间的长度为L3,钢丝绳的总长度为三段之和,即钢丝绳的总长度为L 二L, + L2 + L3。当活动翼处于开启状态时,L3的长度变长了,但钢丝绳11 的总长度不变,于是L,的长度变短了,这样就将下翼板6的下端部提起至高 于框架顶表面位置,所以本技术中下翼板6不会占据装货空间,装卸货 非常方便。上述结构中,滑轮5'用于防止活动翼在开启或关闭过程中钢丝绳乱窜, 即起到导向与限制钢丝绳位置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如厢体的高度比较高 等,可以在上翼板4上增设滑轮,或者在框架上增设滑轮。在另外一些情况 下,如厢体的高度比较低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翼开启式厢体,包括安装有底板的底板框架(8)、垂直固定于底板框架(8)前端部的安装有前板的前板框架(1)、垂直固定于底板框架(8)后端部安装有后门的后门框架(7)、固定于前板框架(1)和后门框架(7)顶端中间位置的纵梁(2),以及两块活动翼;其中活动翼包括对称铰接连接在纵梁(2)两侧的两块顶翼板(9)、分别垂直固定于两块顶翼板(9)另一侧的两块上翼板(4)、分别铰接连接在两块上翼板(4)底端部的两块下翼板(6),在厢体内前、后端的框架上与所述纵梁(2)中央对称地各安装一对用于开启、关闭两块活动翼的举升油缸(3),举升油缸(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框架(7)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顶翼板(9)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举升油缸(3)相匹配的钢丝绳(11),该钢丝绳(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下翼板(6)上,另一端绕过至少一个固定于活动翼的滑轮后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翼开启式厢体,包括安装有底板的底板框架(8)、垂直固定于底板框架(8)前端部的安装有前板的前板框架(1)、垂直固定于底板框架(8)后端部安装有后门的后门框架(7)、固定于前板框架(1)和后门框架(7)顶端中间位置的纵梁(2),以及两块活动翼;其中活动翼包括对称铰接连接在纵梁(2)两侧的两块顶翼板(9)、分别垂直固定于两块顶翼板(9)另一侧的两块上翼板(4)、分别铰接连接在两块上翼板(4)底端部的两块下翼板(6),在厢体内前、后端的框架上与所述纵梁(2)中央对称地各安装一对用于开启、关闭两块活动翼的举升油缸(3),举升油缸(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框架(7)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顶翼板(9)上;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斌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