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4632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齿轮,不增加加工工序,并且除了耐磨损性和耐胶合性之外,还能够提高对腐蚀和缺齿的疲劳强度。利用陀螺研磨加工将齿面(2)平滑化,在该平滑化的齿面(2)上通过使微小的硬质粒子与液体一起冲撞的液体珩磨加工随机地形成无数的微小的凹状凹坑(3),从而通过液体珩磨加工在齿面(2)上形成大的压缩残留应力,不增加加工工序,并且除了耐磨损性和耐胶合性之外,还能够提高对腐蚀和缺齿的疲劳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特别涉及齿面的耐磨损性、耐胶合性,以及对齿面的腐蚀 (pitting)和缺齿的疲劳强度优异的齿轮。
技术介绍
如汽车的变速箱所使用的齿轮那样以飞溅式供给润滑油的齿轮存在不能向啮合 部供给充分的润滑油,在齿面上容易产生磨损及胶合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本申请人曾提 案过在齿面上随机地设置无数个微小的凹坑,将这些微小的凹坑作为存油部从而容易在齿 面上形成油膜,使耐磨损性、耐胶合性提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在齿面等部件表面上随机地设置无数上述微小的凹坑的机构,例如采用通过 离心流动滚磨法那样的特殊的研磨法在表面上形成了随机的凹凸之后,进一步利用滚磨法 将凹凸的凸部变得平滑,由此随机地形成微小的凹坑的机构。另一方面,随着变速箱的多级化和发动机的高输出化,存在作用于变速箱所使用 的齿轮的负荷和转速增加的倾向。此外,由于汽车的燃料费用提高,变速箱也有被紧凑化的 倾向,要求所使用的齿轮也小型并且小模块化。根据这样的动向,在变速箱用的齿轮中,容 易发生腐蚀和缺齿等疲劳损伤。另外,作为提高齿轮等机械部件的疲劳强度的机构,采用在通过研磨加工等对表 面精加工之前,用喷丸加工进行前处理,在表面上形成大压缩残留应力的机构。专利文献1 日本技术注册第259161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齿轮具有耐磨损性、耐胶合性,但是在齿根和齿面上不形成 大的压缩残留应力,因此存在无法充分确保对腐蚀和缺齿的疲劳强度的问题。为了确保这 种疲劳强度,考虑现有的机械部件所采用的方式,作为前处理实施喷丸加工,但是存在增加 加工工序而使制造工序变得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不增加加工工序,除了耐磨损性、耐胶合性之外,还提高 对腐蚀和缺齿的疲劳强度。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在齿面上随机地设置有无数微小凹状凹坑的齿 轮中,设置有上述凹坑的面的面粗糙度参数的范围是Ryni :2. 0 5. 5 μ m、Rymax 2. 5 7. 0 μ m> Rqni 0. 3 ~ 1. 1 μ m。上述参数Ryni是每基准长度的最大高度的平均值、即从粗糙度曲线在其平均线 的方向上提取基准长度,并在粗糙度曲线的纵倍率方向上测定该提取部分的峰顶线和谷底 线的间隔的值,参数Rymax是每基准长度的最大高度的最大值(ISO 4287:1997)。此外,参 数Rqni是在测定长度的区间对从粗糙度平均线到粗糙度曲线的高度的偏差的平方进行积 分且在该区间上平均的值的平方根,也称为平方平均平方根粗糙度。通过利用研磨加工将上述齿面平滑化,在该平滑化的齿面上用使微小的硬质粒子3冲撞的凹坑形成机构随机地形成上述无数的凹坑,从而利用使微小的硬质粒子冲撞的凹坑 形成机构在齿面上形成大的压缩残留应力,可以不增加加工工序,并且除了耐磨损性和耐 胶合性之外,还能够提高对腐蚀和缺齿的疲劳强度。利用上述研磨加工进行平滑化之后的齿面的表面粗糙度优选Ryni :0. 7 1. 5 μ m> Rymax 0. 9 ~ 2. 5 μ m、Rqni 0. 1 ~ 0. 3 μ m。上述研磨加工可以采用陀螺研磨加工。上述凹坑形成机构使用的硬质粒子可以以氧化铝为主要成分,外径尺寸为0. 1 Imm0上述凹坑形成机构可以采用液体珩磨加工。上述的各齿轮适于在汽车的变速箱中使用。本专利技术的齿轮通过研磨加工将齿面平滑化,并在该平滑化的齿面上用使微小的硬 质粒子冲撞的凹坑形成机构随机地形成上述无数的凹坑,形成有凹坑的面的面粗糙度参数 的范围是 Ryni :2· 0 5. 5 μ m、Rymax :2· 5 7· 0 μ m、Rqni :0· 3 1· 1 μ m,因此利用使微小 的硬质粒子冲撞的凹坑形成机构在齿面上形成大的压缩残留应力,可以不增加加工工序, 并且除了耐磨损性和耐胶合性之外,还能够提高对腐蚀和缺齿的疲劳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齿轮的变速箱的纵截面图。图2是表示图1的齿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陀螺研磨加工装置的纵截面图。图4是示意地表示液体珩磨加工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在耐腐蚀试验中使用的正齿轮疲劳试验机的立体图。图6是示意地表示缺齿强度试验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缺齿强度试验的结果的曲线图。图8是表示齿面的表面附近的压缩残留应力的测定结果的曲线图。符号说明1...齿轮;la、lb、lc...试验齿轮;2...齿面;2a...齿顶部;2b...齿高部;2c...齿根部;3...凹坑;11...外壳;12...输入轴;13...输出轴;14...导轴;15...副 轴;16...反转轴;17...离合器从动盘毂;21...研磨槽;22...支承部件;2324...旋转 轴;25...喷嘴;31...驱动轴;32...传动齿轮;33...从动轴;34...负荷杆;35...锤; 36...转矩计;37...旋转轴;38...固定轴;39...固定齿轮;40...臂。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齿轮1的汽车 的变速箱。该变速箱是手动式的,在外壳11内串联配置有输入轴12、输出轴13以及作为中 间轴的导轴14,此外作为中间轴的副轴15和反转轴16与输出轴13平行地配置。另外,图 1为了易于观看而进行展开表示,反转轴16也与输出轴13卡合。上述齿轮1被安装到各轴12、13、14、15、16上,通过用来自外部的操作被移动的离 合器从动盘毂17来改变这些齿轮1的相互啮合,由此适当地选择从输入轴12向输出轴13的转矩传递路径。各齿轮1通过存留在油罐(省略图示)中的油的飞溅而被润滑。如图2所示,在上述齿轮1的齿面2上,在齿顶部2a、齿高部2b以及齿根部2c上随 机地设有无数微小的凹坑3。这些凹坑3,是通过陀螺研磨加工将齿面2的表面粗糙度平滑 化为 Ryni 0. 7 ~ 1. 5u m、Rymax 0. 9 ~ 2. 5 u m、Rqni :0. 1 0. 3 ii m 之后通过液体珩磨加 工而形成的,形成有凹坑3的齿轮1的表面粗糙度做成Ryni :2. 0 5. 5 y m.Rymax 2. 5 7. 0 y m、Rqni 0. 3 ~ 1. 1 u m。上述陀螺研磨加工,如图3示意地所示,在填充了研磨介质的研磨槽21中插入在 设置于支承部件22的多个旋转轴23上安装的作为工件的齿轮1,通过旋转轴23使齿轮1 自转,使研磨槽21或者支承部件22旋转,使齿轮1相对研磨槽21相对地公转,使研磨介质 没有遗漏地接触齿面2,从而能够使复杂形状的齿面2平滑化。上述液体珩磨加工,如图4示意地所示,一边使安装在旋转轴24上的齿轮1旋转, 一边从与旋转轴24正交的方向利用喷嘴25向齿面2喷射混入了硬质粒子的液体,利用硬 质粒子冲撞齿面2而在齿面2上随机地形成微小的凹坑3,并且在齿面2上形成大的压缩残 留应力。在该实施方式中,硬质粒子以氧化铝为主要成分,外径尺寸为0. 1 1mm。实施例作为实施例,如上所述,准备好了通过陀螺研磨加工将齿面平滑化之后,通过液体 珩磨加工在齿面上随机地形成了无数微小的凹坑的齿轮。作为比较例,如上所述,准备好了 通过离心流动滚磨和滚磨法在齿面上随机地形成了无数微小的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在齿面上随机地设置有无数微小的凹状凹坑,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凹坑的面的面粗糙度参数的范围是Ryni:2.0~5.5μm、Rymax:2.5~7.0μm、Rqni:0.3~1.1μ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7-11-28 2007-307054一种齿轮,在齿面上随机地设置有无数微小的凹状凹坑,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所述凹坑的面的面粗糙度参数的范围是Ryni2.0~5.5μm、Rymax2.5~7.0μm、Rqni0.3~1.1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利用研磨加工使所述齿面平滑化,在该平滑化的齿面上通过使微小的硬质粒子冲撞的 凹坑形成机构随机地形成所述无数的凹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研磨加工进行平滑化之后的齿面的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正范阿部克史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