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子午线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4442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通过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线构成 带束覆盖层时也不使带束层的棱边的带束层帘线的耐脱离性能下降地实现 优异的中频(250~315Hz)路面噪音的降低化效果与高速耐久性这两个特 性的充气子午线轮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在胎体层的外周配置有至 少2层由钢丝帘线构成的带束层,并以覆盖该带束层的至少棱边部的方式 配置有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卷绕有机纤维帘线的带束覆盖层,其中:所述带 束层由2+1构造的钢丝帘线构成,所述带束覆盖层由拉伸载荷为10~99N 之间的弹性模量为4.5~18.0GPa的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线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子午线轮胎,更详细地说,涉及在由高弹性模量有机 纤维帘线构成带束覆盖层时、能够不使带束层的棱边的耐脱离性能下降地达成基于该带束覆盖层而得到的优异的路面噪声降低效果的充气子午线轮 胎。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得到充气子午线轮胎的高速耐久性的方法,进行通过巻绕 有机纤维帘线而成的带束覆盖层来覆盖带束层的至少棱边部的作业。该带束覆盖层具有提高轮胎的胎肩部的刚性的作用,所以可知具有抑制频率为250 ~ 315Hz的中频路面噪声的效果。近年来,着眼于使用聚烯烃酮纤维等高弹性才莫量帘线作为这样的带束 覆盖层的有机纤维帘线,由此进一步提高所述中频路面噪声的抑制效果, 提出了很多使用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线的专利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但是,当在带束覆盖层中使用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线时,对于路面 噪声的降低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另一方面,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线的刚 性较高,所以带束层的棱边部的包覆橡胶(coat gum)由于在行驶中受到 揉搓作用,所受的应变非常大,其结果,存在在带束层的棱边部容易发生 帘线的脱离这一问题。为了防止该脱离,考虑将带束层的棱边部与带束覆盖层之间的橡^ 厚,但在采用这样的方法时,会导致轮胎整体的重量增加,并不是优选的 解决方法。另夕卜,如果减少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的使用量而降低对于橡胶的应变, 则带束覆盖层的刚性下降,所以存在本来的路面噪声的降低效果下降这一 问题。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0-1420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 JP特开2004-306636号公才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通过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线构成带束 覆盖层时、能够不使带束层的棱边的带束层帘线的耐脱离性能下降地达成 基于该带束覆盖层的优异的路面噪声降低效果的充气子午线轮胎。达成上述的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下述(1)的结构。(1) 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在胎体层的外周配置有至少2层由钢丝帘 线构成的带束层,并以覆盖该带束层的至少棱边部的方式配置有在轮胎圆 周方向上巻绕有机纤维帘线的带束覆盖层,其中所述带束层由2+l构造 的钢丝帘线构成,所述带束覆盖层由拉伸载荷为10 99N之间的弹性模量 为4.5 ~ 18.0GPa的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线形成。另外,在该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子午线轮胎中,更具体的优选的结构包括下 面的(2) ~ (7)中的任意一项。(2) 如上述(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高弹性模量有 机纤维帘线是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或者聚烯烃酮纤维构成的帘线。(3) 如上述(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高弹性模量有 机纤维帘线,是由从尼龙6纤维、尼龙66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 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烯烃酮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芳族聚酰 胺纤维以;5LAJ造纤维中选中的至少2种构成的复合纤维帘线。(4) 如上述(1) ~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所述2+1构造的钢丝帘线的芯线材为不加抢或者掄距为20mm以上的松 捻,侧线材具有掄距为10~30mm的捻度。(5) 如上述(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4芯线材以及侧线材的直径为0.1 ~0.4mm。(6) 如上述(1) ~ (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所述带束覆盖层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从所述带束层中的最大宽度的 带束层的棱边端突出的长度为3mm以上且30mm以下。(7) 如上述(1) ~ (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所述带束覆盖层为棱边覆盖层,其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位于从所述带 束层中的最小宽度的带束层的棱边端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5mm以上的位 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在由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线构成带 束覆盖层时,由2+l构造的钢丝帘线构成带束层,由此通过带束层的帘线 表面的凹凸,脱离的龟裂传播难以产生,所以能够防止带束层的棱边部的 带束层帘线的脱离,提高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是i兌明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轮胎的子午 线方向剖面概略图。图2是用于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子午线轮胎中、通过带束覆盖层覆盖 带束层的棱边部附近的各种方式的带束层的棱边部附近的概略放大图。符号说明1:胎面部2:胎側部 3:胎圈部4:胎体层5:胎圏芯 6:带束层7:覆盖带束层的两棱边部的带;^盖层8:第1带束9:第2带束10:轮胎宽度中心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 具体说明。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充气子午线轮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轮胎的子午线方向剖面概略图。l为胎面部,2为胎侧部,3为胎圏部。在轮胎的内部,以从胎面部l 跨到左右的胎侧部2以及胎圏部3的方式设有由有机纤维帘线构成的胎体 层4,该胎体层4的两端部围绕胎圏芯5从轮胎内侧向外侧折回。在胎体 层4的外周,设有2层由钢丝帘线构成的带束层6,进而,以覆盖带束层6 的两棱边部的方式设有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巻绕有机纤维帘线的带束覆盖层在上述的轮胎构造中,带束覆盖层7由拉伸载荷为10 ~ 99N之间的弹 性模量为4.5 ~ 18.0GPa的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线与包覆橡胶构成。该高 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线与轮胎圆周方向实质平行地巻绕成螺旋状而形成带 束覆盖层。在这里,所谓实质平行,意味着相对于轮胎圆周方向为0° ~ 10°的微小角度的范围。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线,在弹性模量不到4.5GPa时,中频路面噪 声的抑制效果较差,与以往的使用尼龙等带束覆盖层7的轮胎没有差别。 另外,如果弹性模量大于18.0GPa,则即使在采用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带束层的 结构的情况下,也不能得到带束层的棱边的脱离防止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带束层6由加抢构造为2+1构造的钢丝帘线构成。2+1 构造是在2根钢丝芯线的周围以较松的间距巻绕1根钢丝侧线的结构,通 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特别增大帘线表面的凹凸。因此,由于帘线表面的凹 凸,脱离的龟裂传播难以产生,所以即使从上述的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 线的带束覆盖层受到严重的剪切力,也难以产生带束层帘线与包覆橡胶之 间的脱离。在本专利技术中,由2+1构造的钢丝帘线构成的带束层,为了更高效地发 挥上述的效果,2+1构造的钢丝帘线中的2根芯线优选设为实际上不加捻。 所谓实际上不加掄,指的是加捻数为0,或者掄距为20mm以上。通过将 捻距设为20mm以上或者不加掄,能够大幅度扩大巻绕在外周的1根側线 的凹凸构造。另外,巻绕在2根芯线上的1根侧线的加掄优选为10~30mm的掄距。如果捻距不到10mm则钢丝帘线的生产效率较低,另夕卜,在超过30mm时 帘线表面的凹凸较小,带束层的耐久性较低。另外,芯线与侧线的线径优 选为0.1 ~ 0.4mm。如果不到O.lmm则钢丝帘线的生产效率较4氐。另外,芯线与侧线的线径可以在2根芯线与l根侧线这3根线中全都 实际相同,或者也可以一部分或者全部不同,或者也可以使芯线(2根) 与侧线(l根)互相不同。 一般,将芯线与侧线全都设为相同比较实际。在本专利技术中,如上所述,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线的拉伸载荷为10N~ 99N之间的弹性模量需要为4.5 ~ 18.0GPa的范围内,优选的是,使用5.0 ~ 15.0GPa的范围内的帘线。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在胎体层的外周配置有至少2层由钢丝帘线构成的带束层,并以覆盖该带束层的至少棱边部的方式配置有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卷绕有机纤维帘线的带束覆盖层,其中: 所述带束层由2+1构造的钢丝帘线构成,所述带束覆盖层由拉伸载荷为10 ~99N之间的弹性模量为4.5~18.0GPa的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线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6.9.22 JP 257236/20061.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在胎体层的外周配置有至少2层由钢丝帘线构成的带束层,并以覆盖该带束层的至少棱边部的方式配置有在轮胎圆周方向上卷绕有机纤维帘线的带束覆盖层,其中所述带束层由2+1构造的钢丝帘线构成,所述带束覆盖层由拉伸载荷为10~99N之间的弹性模量为4.5~18.0GPa的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线形成。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所述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线是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或者聚烯经酮纤维构成的帘线。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所述高弹性模量有机纤维帘线,是由从尼龙6纤维、尼龙66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烯烃酮纤维、聚 乙烯醇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田佳生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