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6190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自胎冠部经由两胎侧部向两胎圈部延伸的胎体帘布层、在该胎体帘布层的胎冠部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上自内侧依次配置的带束层及带束层保护层,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带束层保护层的至少1张帘线,使用30℃与80℃之间的热收缩应力差为3 .0×10↑[-2]cN/dtex以上的帘线,而且,上述带束层的贴胶用胶料从30℃到80℃的动态储能模量E’的降低率为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以下也筒称作"轮胎"),详细地 讲,是涉及一 种大幅度地抑制操纵稳定性相对于行驶时的速度 变化、温度环境变化等的变化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现今,作为形成乘用车用子午线轮胎的骨架的胎体层的加 强构件、特别是胎体层的胎冠部的加强材料而通常使用的带束层,使用2张以上主要由相对于轮胎赤道面倾斜排列的钢丝帘线 的涂胶层构成的带束层,这些带束层中的钢丝帘线相互交叉。为了提高轮胎行驶时的稳定性、特别是高速行驶时的稳定 性,并且,防止高速行驶时上述带束层的剥离、特别是在带束 层端部明显产生的剥离而提高轮胎的耐久性,有时在上述带束 层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配设对尼龙帘线等涂胶而成的带束层保 护层。作为该带束层保护层的构造,公知有所谓的冠带(cap layer)构造等。通过配设将尼龙帘线等作为加强元件的带束层 保护层,可以抑制行驶时轮胎的直径生长,提高轮胎行驶时的 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以往,在高速行驶时、低内压行驶时等、轮胎温度 上升的环境下,不可避免地随着橡胶的刚性降低而发生带束层 加强部的刚性降低,接地性、操纵稳定性发生变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幅度地抑制操纵稳定性相对于行驶时的速度变化、温度环境变化等的变化的充气轮胎。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包括自胎冠部经由 两胎侧部向两胎圏部延伸的胎体帘布层、在该胎体帘布层的胎 冠部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上自内侧依次配置的带束层及带束层保 护层,其特征在于,作为前述带束层保护层的至少l张帘线,使用3 0 。C与80 。C之间的热收缩应力差为3.0 x 10 _ 2cN/dtex以上的帘 线,而且,前述带束层的贴胶用胶料从30。C到8(TC的动态储能 模量E,的降低率为5%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前述带束层保护层的至少1张帘线 优选为含有至少50质量%以上聚酮纤维的帘线,前述聚酮纤维 的拉伸强度优选为10cN/dtex以上,弹性模量优选为200cN/dtex 以上,150。Cx30分钟干热处理时热收缩率优选为1%~ 5%的范 围。另外,作为前述带束层保护层的至少l张帘线,还优选使用 30°C与80°C之间的热收缩应力差为7.0x 10_ 2cN/dtex以上的帘 线。前述带束层的贴胶用胶料从30。C到8(TC的动态储能模量E, 的降低率还优选为15%以上。专利技术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抑制操纵稳定性相对于行驶时 的速度变化、温度环境变化等的变化。附图说明图l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宽度方向 剖视图。符号说明1、胎面部;2、胎侧部;3、胎圏部;4、胎圏芯;5、胎体层;6、带束层;7、带束层保护层;8、胎圈填胶;10、充气轮 胎。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 一 个例子的概 略剖视图。图示的本专利技术的轮胎10包括胎面部1、自其两端向轮 胎半径方向内方延伸的 一 对胎侧部2 、和位于其内方端的 一 对胎 圏部3,具有由至少l张胎体帘布层(图示例子中为l张)构成的、 在埋设于胎圏部3中的一对胎圈芯4之间以环状延伸的胎体层5。 在此,附图标记8为胎圏填胶。轮胎10还具有由配置于胎体层5 的胎冠部径向外侧的至少l张分带束层(图示例子中为2张倾斜 带束层)构成的带束层6、和配置于该带束层6的轮胎半径方向 外侧的至少l张(图示例子中为l张)带束层保护层7。示出了将 带束层保护层7设置为帘线实质上与轮胎赤道面E平行地排列、 覆盖带束层6的大致整个宽度的情况。该带束层保护层7是为了 防止由带束层端脱层引起的轮胎故障而设置,其至少配设于带 束层6的两端部即可。另外,虽省略图示,但在胎面部l中与普通轮胎同样地根据 用途而适当地配设有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多条圆周方向沟、 及/或沿横切该圓周方向沟的方向延伸的多条横切沟等胎面沟、 多条刀槽花紋等。在本专利技术中,带束层6的贴胶用胶料从30。C到8(TC的动态储 能模量E,的降低率为5Q/。以上,优选为15%以上。对于该贴胶用 胶料的橡胶组合物的配方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按照常用适 当地选择。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带束层保护层7的帘线,使用3(TC与8(TC之间的热收缩应力差为3.0xl(T 、N/dtex以上、优选为 7.0xlO — 2cN/dtex的帘线。另外,作为带束层保护层7的帘线,期望使用含有优选为至 少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质 量%的聚酮纤维的帘线。在聚酮纤维为50质量%以上时,作为 轮胎的强度、耐热性、与橡胶的粘接性的性能均良好。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分别如上述那样地规定带束层6的贴胶用 胶料和带束层保护层7的帘线,在高速行驶时、低内压行驶时等 轮胎温度上升时,在带束层6的贴胶用胶料的刚性降低的同时, 因带束层保护层7的帘线热收缩而导致该帘线的张力上升,由 此,可以在比较稳定地保持轮胎的接地形状的同时,抑制接地 性、操纵稳定性的变化。即,具体地讲,如下地起作用。(1) 随着行驶速度的上升,带束层6中产生的离心力增大, 轮胎的突出增大。此时,随着滚动,从带束层6到胎面部1的胎 面橡胶的应变增大,发热。(2) 随着由发热引起的温度上升,带束层6的贴胶用胶料 的刚性降低。即,带束层的构件刚性降低。(3) 另外,随着由发热引起的温度上升,带束层保护层7 的帘线产生热收缩应力,该帘线张力上升。即,张力刚性升高。(4 )可利用上述(2 )及(3 )抑制轮胎带束层的刚性变化, 抑制接地性及操纵稳定性的变化。并且,作为带束层保护层的帘线中含有的聚酮纤维,拉伸 强度优选为10cN/dtex以上,更优选为15cN/dtex以上。在该拉伸 强度小于1 OcN/dtex的情况下,作为轮胎的强度不充分。并且,作为带束层保护层的帘线中含有的聚酮纤维,弹性 模量优选为200cN/dtex以上,更优选为250cN/dtex以上。在该弹性模量小于200cN/dtex的情况下,作为轮胎的形状保持性不充 分。并且,作为带束层保护层的帘线中含有的聚酮纤维, 150。Cx30分钟干热处理时热收縮率优选为1% ~ 5%的范围,更 优选为2%~ 4%的范围。在150。Cx30分钟干热处理时热收缩率 小于1 %的情况下,因轮胎制造时的加热而使并丝效率显著降 低,作为轮胎加强构件的强度、刚性不充分。另一方面,在 150°C x30分钟干热处理时热收缩率大于5%的情况下,因轮胎制 造时的加热而使帘线显著收缩,因此,做成的轮胎形状可能恶 化。接着,详细说明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含有50质量%以上 的聚酮纤维(以下,简记作"PK纤维")的纤维。PK纤维以外的纤维,可以列举出尼龙、聚酯、人造丝、富 纤(polynosic)、绿赛尔(Lyocell )、维纶等,没有特别限制。另外,本专利技术的PK纤维的干热收缩率是这样的值,即,在 烘箱中以150。C干热处理30分钟,施力口1/30 ( cN/dtex)的负荷而 测量热处理前后的纤维长度,并利用下式求得。干热收缩率(0/0) = (Lb-La) /Lbx100其中,Lb是热处理前的纤维长度,La是热处理后的纤维长 度。另外,PK纤维的拉伸强度及拉伸弹性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自胎冠部经由两胎侧部向两胎圈部延伸的胎体帘布层、在该胎体帘布层的胎冠部轮胎半径方向外侧上自内侧依次配置的带束层及带束层保护层,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带束层保护层的至少1张帘线,使用30℃与80℃之间的热收缩应力差为3.0×10↑[-2]cN/dtex以上的帘线,而且,上述带束层的贴胶用胶料从30℃到80℃的动态储能模量E’的降低率为5%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雅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