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用聚酯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3642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低温度及低压力下的成型性、透明性、耐溶剂性、 耐热性出色而且将卷绕成辊状的长条薄膜开卷时不发生粘连或薄膜的破 裂进而环境负荷小、优选作为家电、汽车的标牌用或建材用构件的成型用 聚酯薄膜。该成型用聚酯薄膜是由含有共聚合聚酯的双向取向聚酯薄膜构 成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1)薄膜在纵向及横向在伸长100% 时的应力在25℃下均为40~300MPa且在100℃下均为1~100MPa,(2) 薄膜在150℃下的纵向及横向的热收缩率为0.01~5.0%,(3)浊度为0.1~ 3.0%,(4)薄膜的至少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05~0.030μm,(5) 面取向度为0.095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低温度及低压力下的成型性、透明性、耐溶剂性、 耐热性出色而且将巻绕成辊状的长条的薄膜开巻时不发生粘连或薄膜的 破裂进而环境负荷小、优选作为各种携带机器的筐体或其构件、家电或汽 车的标牌用构件或建材用构件的成型用聚酯薄膜。此外,在户外使用的用 途(汽车的外装用或建材用构件)中优选的耐光性也出色的成型用聚酯薄 膜。进而,还涉及成型性出色而且设置有耐擦伤性出色的硬涂层的成型用 聚酯薄膜。
技术介绍
过去,作为成型用片,具有代表性的是聚氯乙烯薄膜,从可加工性等 点出发,优选使用。另一方面,该薄膜存在的问题是因火灾等薄膜燃烧时 的有毒气体的产生、增塑剂的渗出等,由于近年来的耐环境性的需求,需 要环境负荷小的新型原材料。为了满足所述要求,由作为非氯系材料的聚酯、聚碳酸酯及丙烯酸系 树脂构成的未拉伸片被用于广泛领域。尤其由聚酯树脂构成的未拉伸片由 于机械特性、透明性好而且经济性出色而受到关注。例如公开有以利用1,4一环己烷二甲醇取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乙二醇成分的约30摩 尔%而成的实质上为非结晶的聚酯系树脂为构成成分的未拉伸聚酯系片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5)。专利文献1:特开平9一 156267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1 — 71669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1—80251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1 — 129951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2002—249652号公报所述的未拉伸聚酯片的成型性或层叠适合性满足相关市场需求,但由 于是未拉伸片,所以耐热性或耐溶剂性不充分,没有达到满足市场的高度 的需求。作为解决所述课题的方法,公开有使用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薄膜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 9)。专利文献6:特开平9 — 187903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平10—296937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平11一10816号公报 专利文献9:特开平11—268215号公报但是,所述方法尽管改善了耐热性或耐溶剂性,但成型性不充分,从 综合品质的平衡的点出发,没有满足市场需求。作为解决所述课题的方法,公开有使薄膜伸长100%时的应力特定化 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O、 11)。专利文献10:特开平2—204020号公报专利文献lh特开2001—347565号公报该方法与所述的方法相比,尽管改善了成型性,但还没有达到充分地 满足与成型性相关的市场的高度的需求的水平。尤其在能够适于成型温度 的低温化的成型性或得到的成型品的精加工性上存在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等对所述课题的解决进行了探讨,已经提出了通过以特定组 成的共聚合聚酯树脂为原料而且使薄膜伸长100Q^时的应力特定化来改善 所述课题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l)。专利文献12:特开平2004 — 075713号公报利用该方法,在成型时的成型压力高的模具成型法中,可以大幅度地 改善满足市场需求的可以适于成型温度的低温化的成型性或得到的成型 品的精加工性。但是,在为市场需求近年来变强的加压成型法或真空成型 法等成型时的成型压力低的成型方法的情况下,要求进一步改善成型品的 精加工性。另外,作为能够适用于作为成型时的成型压力低的成型方法的加压成 型法或真空成型法的成型用聚酯薄膜,本专利技术人等提出了由含有共聚合聚 酯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构成,薄膜的25'C和IO(TC下的100%伸长时应力。IO(TC和18(TC下的储能模量(E')、 175。C下的热变形率处于特定范围的 成型用聚酯薄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但是,已知在连续地制造该薄 膜、巻绕成辊状,然后将薄膜开巻、进行后加工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粘连 或破裂。因此,在向薄膜蒸镀或溅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或进行印刷等后 加工时,要求进一步提高生产率或品质的稳定性。 专利文献13:特开2005—2903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所述过去的问题点而提供一种在低温度 及低压力下的成型性、透明性、耐溶剂性、耐热性出色而且将巻绕成辊状 的长条薄膜开巻时不发生粘连或薄膜的破裂进而环境负荷小、优选作为各 种携带机器的筐体或其构件、家电或汽车的标牌用构件或建材用构件的成 型用聚酯薄膜。能够解决所述的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成型用聚酯薄膜由以下结构构成。本专利技术中的第1专利技术是一种成型用聚酯薄膜,其是由含有共聚合聚酯 的双向取向聚酯薄膜构成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l)在薄膜的 纵向及横向伸长100%时应力在25°(:下均为40 300MPa且在IO(TC下均 为1 100MPa, (2)薄膜在15(TC下的纵向及横向的热收縮率为0.01 5.0 %, (3)浊度为0.1 3.0%, (4)薄膜的至少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 0.005 0.030(im, (5)面取向度为0.095以下。第2专利技术是根据第1专利技术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双向取向 聚酯薄膜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波长370nm下的光线透过率为50%以下。第3专利技术是根据第1或第2专利技术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共 聚合聚酯为(a)由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乙二醇及含有支化脂肪族二醇或 脂环族二醇的二醇成分形成的共聚合聚酯,或者(b)由含有对苯二甲酸 及间苯二甲酸的芳香族二羧酸成分和含有乙二醇的二醇成分形成的共聚 合聚酯。第4专利技术是根据第3专利技术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构成双向 取向聚酯薄膜的聚酯进一步含有1, 3 —丙二醇单元或1, 4 —丁二醇单元 作为二醇成分。第5专利技术是根据第1 4专利技术中的任意一项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双向取向聚酯薄膜的熔点为200 245'C。第6专利技术是根据第1 5专利技术中的任意一项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是 以双向取向聚酯薄膜为基材薄膜,在该基材薄膜的一面或两面层叠厚度为 0.01 5pm的表面层而成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薄膜 实质上不含有粒子,只在表面层中含有粒子。第7专利技术是根据第6专利技术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表面层主 要包含粘附性改良树脂和粒子。第8专利技术是一种成型用聚酯薄膜,其是在第1 7中任意一项专利技术的 成型用聚酯薄膜的至少一面,设置有硬涂层的成型用聚酯薄膜。第9专利技术是一种聚酯成型品,其是利用真空成型、加压成型及模具成 型的任意一种方法,使所述第1 8中任意一项专利技术的成型用聚酯薄膜成 型的聚酯成型 品°第10专利技术是一种聚酯成型品,其是在所述第9专利技术的聚酯成型品的 至少一面设置有硬涂层的聚酯成型品。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在低温度及低压力下加热成型时的成 型性出色,所以可以适用于宽范围的成型方法,而且作为成型品在常温气 氛下使用时,弹性及形态稳定性(热收縮特性、厚度不均)出色,而且耐 溶剂性、耐热性、进而环境负荷小。另外,在后加工时,在将巻绕成辊状 的长条薄膜开巻时,由于难以发生粘连或破裂,所以生产率出色。进而, 由于平滑性和透明性高度地出色,所以在后加工时,设置蒸镀层、溅射层 或印刷层时的设计性出色。因此,优选作为各种携带机器的筐体及其构件、 家电或汽车的标牌用构件或建材用构件。另外,通过在薄膜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来减低紫外区域的透过率,可 以赋予耐光性,尤其优选作为在户外使用的用途(汽车的外装用或建材用 构件)的成形材料。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对在本专利技术的成型性聚酯薄膜中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型用聚酯薄膜,其是由含有共聚合聚酯的双向取向聚酯薄膜构成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1)薄膜在纵向及横向伸长100%时的应力在25℃下均为40~300MPa且在100℃下均为1~100MPa,(2)在150℃下的薄膜的纵向 及横向的热收缩率为0.01~5.0%,(3)浊度为0.1~3.0%,(4)薄膜的至少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05~0.030μm,(5)面取向度为0.095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6.9.6 JP 241629/20061. 一种成型用聚酯薄膜,其是由含有共聚合聚酯的双向取向聚酯薄膜构成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1)薄膜在纵向及横向伸长100%时的应力在25℃下均为40~300MPa且在100℃下均为1~100MPa,(2)在150℃下的薄膜的纵向及横向的热收缩率为0.01~5.0%,(3)浊度为0.1~3.0%,(4)薄膜的至少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05~0.030μm,(5)面取向度为0.095以下。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双向取向聚酯薄膜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波长370nm下的光线透过率为50%以下。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 共聚合聚酯是(a)由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乙二醇和二醇成分形成的共聚合聚酯,所述二醇成分中含有支化脂肪族二醇或脂环族二醇;或者(b)由芳香族二羧酸成分和二醇成分形成的共聚合聚酯,所述芳香 族二羧酸成分中含有对苯二甲酸及间苯二甲酸,所述二醇成分中含有乙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野胜文原口裕树佐佐木靖田边正敏伊藤胜也森宪一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