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支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03530 阅读:3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用于座椅组件的可调节支承组件。可调节支承组件包括构造成固定地紧固到座椅组件的安装支架。可调节支承组件还包括一对侧支承桨状板。每个侧支承桨状板操作性地安装在安装支架上以便在收回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一对侧支承桨状板在所述展开位置中从安装支架向前延伸。致动器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并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一对侧支承桨状板以便实现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座椅组件。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4吏侧支承件 在收回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的可调节支承组件
技术介绍
汽车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在M室内支撑座椅乘员的座椅组件。座椅座椅靠背的在多个倚靠就座位置之间的可选择的角度调节的座椅靠背。座 椅靠背通常包括用于侧向支撑座椅乘员的侧支承件或侧支撑结构。这种侧 支承件特别有益于在车辆的侧向加速过程中支撑座椅乘员。如本领域所公知的,可变位置或可调节侧支承件通过调节侧支承件相 对于座椅靠背的位置来调节座椅组件所提供的侧向支撑量。通常通过使侧 支承件朝向乘员向内枢转来实现调节。侧支承件相对于座椅靠背的向内调撑量。但是,可调节侧支承件所存在的问题在于向内枢转运动致使座椅组 件变得更窄。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允许增加侧向支撑作用同时不减小座椅 组件的宽度的简单且坚固的支承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座椅组件的可调节支承组件。可 调节支承组件包括构造成固定地紧固到座椅组件的安装支架。可调节支承 组件还包括一对侧支承桨^。每个侧支承桨状板操作性地安装在安装支 架上以便在收回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一对侧支承桨a在展开 位置中在不减小座椅组件的宽度的情况下从安装支架向前延伸。致动器安 装在安装支架上并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一对侧支承桨状板以便实现移动。附图说明参考下面的详细阐述同时结合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从而将将容易认识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其中图1是包括可调节支承组件的座椅组件的局部正视图,示出了 一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处于收回位置的侧支承桨状板;图2是示出一对处于收回位置的侧支承桨状板的座椅组件的局部侧视图3是示出一对处于展开位置的侧支承桨状板的座椅组件的局部正视图4是示出一对处于展开位置的侧支承桨状板的座椅组件的局部侧视图5是可调节支承组件的放大的正视立体图6是处于被致动位置的可调节支承组件的放大的正视立体图7是包括覆盖可调节支承组件的遮挡件的座椅组件的正视立体图8是可调节支承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放大的正视立体图9是处于被致动位置的可调节支承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放大的正视 立体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l,以10总体标示用于在汽车中支撑座椅乘员的座椅组件。座 椅组件10包括大体水平的座椅坐垫12和座椅靠背14。座椅靠背14包括 用于支撑封M装饰罩(未示出)中的海绵垫(未示出)的框架组件16。 将认识到,虽然示出了用于座椅靠背14的框架组件16,但M椅坐垫12 的框架组件(未示出)可以利用相同的总体构造。如本领域所公知的,座 椅靠背14通过倚靠机构(未示出)枢转地联接到座椅坐垫12。倚靠;N^J 提供了座椅靠背14的在多个倚靠就座位置之间的可选择的角度调节。框架组件16包括一对侧向间隔开的侧构件18、 20和在侧构件18、 20之间延伸的上横向构件22。侧构件18、 20大体平行并在其间限定出平 面。在侧构件18、 20之间延伸的下横向构件24提供给框架组件16附加的 刚度。下横向构件24与上横向构件22间隔开并平行于上横向构件22。可调节支承组件26是模块化组件,其被固定地紧固到框架组件16。可调节支承组件26优选设置在框架组件16的上横向构件22与下横向构件 24之间。为使左侧支承桨状板28和右侧支承桨状板30在收回位置与展开 位置之间移动而提供了可调节支承组件26。在收回位置,如图l和图2所 示,左侧支承桨批t128和右侧支承桨状板30与侧构件18、 20的平面大体 共面。在展开位置,如图3和图4所示,左侧支承桨状板28和右侧支承桨 状板30位于处在收回位置时的左侧支承桨状板28和右侧支承桨状板30 的侧向夕卜侧和前侧。参考图5和图6,可调节支承组件26包括在侧构件18、 20之间延伸 的安装支架32。安装支架32包括固定地紧固到相应的侧构件18、 20的第 一端34和第二端36。安装支架32还包拾没置在第一端34与第二端36之 间的中间段38。安装支架32的第一端34包括具有一对竖向间隔开的引导 臂40的引导件。类似地,安装支架32的第二端36包括具有一对竖向间隔 开的引导臂42的引导件。可调节支承组件26还包括操作性地联接到安装支架32的第 一端34的 第一调节机构44和IMt性地联接到安装支架32的第二端36的第二调节机 构46。第一调节机构44和第二调节机构46中的每个分别包括大体U形的 杠杆臂48、 50和桨^安装件52、 54。第一调节机构44具有大体U形的;Mf臂48, ;Mf臂48 i殳置成具有在 枢轴58处枢转地^1接到安装支架32的第一端34的第一端或封闭端56。 杠杆臂48的第二端或开放端60通it^其中延伸穿过的枢轴销64枢转地联 接到桨状板安装件52的近端62。第二调节机构46具有大体U形的杠杆臂50,杠杆臂48设置成具有在 枢轴68处枢转地联接到安装支架32的第二端36的第一端或封闭端66。 杠杆臂50的第二端或开放端70通it^其中延伸穿过的枢轴销74枢转地联 接到桨状板安装件54的近端72。桨状板安装件52、 54分别在它们相应的近端62、 72与平直的远端76、 78之间延伸,近端62、 72枢转地联接到相应的;Mf臂48、 50的第二端60、 70,而平直的远端76、 78则提供用于安装左侧支承桨状板28和右侧支承 桨状板30。每个桨状板安装件52、 54包括设置在相应的桨状板安装件52、 54的近端62、 72与平直的远端76、 78之间的一对间隔开的槽80、 82。第一调节机构44在安装支架32的第一端34处具有在引导臂40之间6延伸的引导销84。引导销84设置成穿过桨状板安装件52的槽80,从而将 桨状板安装件52可滑动地和枢转地联接到安装支架32的第一端34。引导安装件52平滑移动的尼龙衬套86。类似地,第二调节机构46在安装支架32的第二端36处具有在引导臂 42之间延伸的引导销88。引导销88设置成穿过桨M安装件54的槽82, 从而将桨状板安装件54可滑动地和枢转地联接到安装支架32的第二端 36。引导销88包括邻近每个引导臂42的用于与槽82可滑动地^从而允 许桨状板安装件54平滑移动的尼龙衬套90。将认识到,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将第一调节机构44和第 二调节W^ 46中的每个构造为四连杆^。支承组件26进一步包括以92总体标示的致动器组件。致动器组件92 包括联接到齿轮组件96的电动机94。应该了解到,虽然优选的实施例被 示出为使用了电动机,但是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4吏用手动 致动器,例如,缆线组件(未示出)或连杆组件(未示出)。优选地在中 间段38处将齿轮组件96固定地紧固到安装支架32,并且齿轮组件96包 括从其中轴向延伸的输出轴98。板100安装到齿轮组件96并且包括用于 允许输出轴98延伸穿过其中的孔(未示出)。后向凸部102和前向凸部104 固定地紧固到板100并从其中轴向延伸。枢转板106通过锁紧螺母108固定地紧固到轴98。枢转板106在如图 5所示的当左侧支承桨状板28和右侧支承桨状板30处于收回位置时的抵 接后向凸部或止挡件102的第一位置或行程极限与如图6所示的当左侧支 承桨状板28和右侧支承桨状板30处于展开位置时的抵接前向凸部或止挡 件104的第二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座椅组件的可调节支承组件,所述可调节支承组件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构造成固定地紧固到所述座椅组件; 一对侧支承桨状板,所述一对侧支承桨状板中的每个侧支承桨状板以可滑动及枢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以便在收回位置与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展开位置中,所述一对侧支承桨状板从所述安装支架向前及向外延伸; 致动器组件,所述致动器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并且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一对侧支承桨状板以便实现所述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杰弗里J波尼亚托夫斯基
申请(专利权)人:英提尔汽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A[加拿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