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传动杆的折叠放平座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51868 阅读:3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座椅组件,其被提供用于在汽车中的底面上方支承乘坐者。该座椅组件包括座垫,其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用于在设置于底面上方、并与该底面间隔开的升起位置与位于底面附近的降下位置之间的移动。该座椅组件还包括座椅靠背,其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用于在竖立位置与叠置在所述座垫之上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至少一个传动杆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座椅靠背的第一端部与以枢转且可滑动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座垫的第二端部之间延伸,用于响应座椅靠背在竖立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而自动在升起位置和降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座垫,由此限定了座椅组件的乘坐位置以及堆装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具有传动杆的座椅组件,该传动杆用于使座垫能够响应于向前折叠座椅 靠背而沿着汽车底盘向前及向下移动。
技术介绍
汽车包括一个或多个座椅组件,用于在汽车乘客室内支承座椅乘坐 者。 一般地,座椅组件包括在汽车底面上方与其间隔开的、基本上水平 的座垫以及基本上竖直的座椅靠背。在座椅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是,提供 一种可堆装座椅组件,其能够在乘坐位置与堆装位置之间移动,该乘坐 位置用于在底面上方支承座椅乘坐者,该堆装位置平放地抵靠在底面上 或者收纳在形成于底面的凹处内。一般地,在这种座椅组件中,座椅靠背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座垫, 用于在基本上竖立位置与叠置在座垫上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座垫通常 包括四连杆机构或者在座垫与汽车底面之间延伸的前腿及后腿,用于使 座垫在底面上方与其间隔开的升高位置与沿着底面放置的降下位置之 间移动。 一般地,致动并且与座垫的移动无关地控制座椅靠背的枢转移 动,由此需要单独操作座椅靠背及座垫,以使座椅组件从乘坐位置移动 到堆装位置。由此需要提供一种在座椅靠背与座垫之间联接的机构或者传动杆组 件,用于使座椅组件响应于座椅靠背在基本上竖立位置与叠置在座垫上的折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而在乘坐位置和堆装位置之间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座椅组件被提供用于在汽车中的底面上方支 承乘坐者。该座椅组件包括座垫,该座垫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用于在:&置于底面上方、并与该底面间隔开的升起位置与位于底面附近的 降下位置之间的移动。座椅组件还包括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适合于以枢 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用于在竖立位置与叠置在座垫之上的折叠位置之间 移动。此外,座椅组件包括传动杆组件,该传动杆组件以可IMt的方式联 接在座椅靠背与座垫之间,用于响应座椅靠背在竖立与折叠位置之间的枢 转而自动在升起位置和降下位置之间移动座垫,由此限定了座椅组件的乘 坐位置和堆装位置。座椅组件还包括被动锁定机构。该被动锁定机构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 于座椅靠背与座垫之间,用于在座椅组件处于乘坐位置中时,将座椅靠背 与座垫锁定在一起。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座椅组件包括座垫,该座垫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i接到汽车底面,用于在^:置于底面上方、并与底面间隔开的升 起位置与位于底面附近的降下位置之间移动。座椅组件还包括座椅靠背, 该座椅靠背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用于在竖立位置与叠置在座 垫上方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座椅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在第一端部与第二 端部之间延伸的传动杆,该第一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座椅靠背,该第 二端部以枢转且可滑动的方式联接到座垫,用于响应座椅靠背在竖立与折 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而自动在升起位置和降下位置之间移动座垫,由此限定 了座椅组件的乘坐位置和堆装位置。附图说明通过参考接下来的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将易于评价本专利技术的 其它优点并且使其变得更好理解,其中图l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包括传动杆组件、并且处于乘坐位置中的座椅 组件的主视立体图;图2是处于不完全堆装位置中的座椅组件的主视立体图3是处于堆装位置中的座椅组件的主视立体图4是处于堆装位置中的座椅组件的后视立体图5是处于乘坐位置中的座椅组件的局部主视立体图,显示了被动 锁定机构;图6是处于不完全堆装位置中的座椅组件的局部主视立体图,显示 了被动锁定机构;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处于乘坐位置中的座椅组件的主 视立体图8是图7中的座椅组件处于堆装位置中的主视立体图9是处于乘坐位置中、包括一对传动杆的座椅组件的主视立体图10是图9的座椅组件处于不完全堆装位置的主视立体图11是图9的座椅组件处于堆装位置中的主视立体图12是图9的座椅组件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了传动杆之一;图13是图IO的座椅组件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了传动杆之一;图14是图11中的座椅组件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了传动杆之一;图15是图9的座椅组件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了处于接合位置中的钩 状件和击针。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1,用于汽车的座椅组件通常以10示出。座椅组件10包括基 本上水平的座垫12以及座椅靠背16,该座垫12用于在汽车的底面14上 方支承座椅乘坐者,该座椅靠背16用于支承座椅乘坐者的背部。座椅组件 10在内侧边18与外侧边20之间横向延伸。座椅靠背16以可操作的方式 联接到座垫12,并在如图1中所示的基本上竖立位置与如图3和4中所示的叠置在座垫12上的折叠位置之间枢转。座椅组件10可在如图1中所示 的乘坐位置与如图3和4中所示的堆装位置之间移动,在乘坐位置中,座 椅靠背16处于竖立位置中,并且座垫12处于置于底面14上方与底面14 间隔开的提升位置中,在堆装位置中,座椅靠背16被枢转到折叠位置,并 且座垫12处于基本上沿底面14平放的降下位置中。参考图1到6,座垫12包括椅盘22,该椅盘22具有相对的顶部轮^廓 面24 M部轮廓面26。椅盘22在前端部28和后端部30之间延伸。作为 替代,可以理解的是,座垫12可包括边缘框架组件或者其它框架结构。如 在汽车座椅领域公知的那样,椅盘22或者框架结构支承到装饰性的装 饰罩中的弹性多孔泡沫垫,以用于额外的舒适性及美观性。参考图l, 一对平行且间隔开的细长支架32、 34适合于通过螺栓或者 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任何其它的适当方法安装到底面14。各个细长支架 32、 34在前端部38与后端部40之间延伸。前部横管42在各个细长支架 32、 34的各自的前端部38之间横向延伸,并且以可旋转的方式联接到各 自的前端部38。通常示以44的升降机构在座垫12和沿底面14定位的细长支架32、 34之间延伸。升降机构44使座垫12能够在置于底面14上方与底面14间 隔开的升起位置与基本上沿底面14放置的降下位置之间移动。升降M 44包括一对平行且间隔开的前腿46、 48。优选地,各个前腿46、 48在下 端部50与上端部52之间成直线延伸。各个前腿46、 48的下端部50以固 定的方式紧固到前部横管42。各个前腿46、 48的上端部52以枢转的方式 在枢轴54处联接到椅盘22,并且位于椅盘22的前端部28附近。各个前腿46、 48的后方设有一对平行且间隔开的后腿56、 58。优选 地,各个后腿56、 58在下端部60与上端部62之间成直线延伸。各个后腿 56、 58的下端部60在枢轴64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各自的细长支架32、 34,并且位于前端部38与后端部40之间。各个后腿56、 58的上端部62 在枢轴66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椅盘22,并且位于椅盘22的后端部30 附近。座椅靠背16包括座椅靠背框架,通常示以68。座椅靠背框架68包括 一对间隔开并J^本上平行的侧部构件70、 72。各个侧部构件70、 72在下端部74与上端部76之间延伸。座椅靠背框架68还包括在侧部构件70、 72的上端部76之间延伸的上部横梁78。可以理解的是,座椅靠背16与座 塾12的类似之处在于座椅靠背框架68也支承*^到装饰性的装饰罩中的 弹性多孔泡沫垫,以用于额外的舒适性及美观性。一对支承支架80、 82被设置用于以枢转的方式支承座椅靠背16。每 个支承支架80、 82在下端部84与上端部86之间延伸,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组件,用于在汽车中的底面上方支承乘坐者,所述座椅组件包括: 座垫,其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用于在设置于底面上方并与所述底面至少部分间隔开的升起位置与位于底面附近的降下位置之间移动; 座椅靠背,其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 联接到底面,用于在竖立位置与叠置在所述座垫之上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传动杆组件,其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在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座垫之间,用于响应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竖立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而自动地在所述升起位置和所述降下位置之间移动所 述座垫,由此限定了所述座椅组件的乘坐位置和堆装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6-10-5 60/849,5461. 一种座椅组件,用于在汽车中的底面上方支承乘坐者,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垫,其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用于在设置于底面上方并与所述底面至少部分间隔开的升起位置与位于底面附近的降下位置之间移动;座椅靠背,其适合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底面,用于在竖立位置与叠置在所述座垫之上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以及传动杆组件,其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在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座垫之间,用于响应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竖立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而自动地在所述升起位置和所述降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座垫,由此限定了所述座椅组件的乘坐位置和堆装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座椅组件,其中所述传动杆组件包括前部杆、 传动杆和后部杆,所述前部杆的第一端部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座 垫,所述前部杆的第二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 部,并且所述后部杆的第 一端部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座椅靠背, 所述后部杆的第二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所述传动杆的第二端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座椅靠背包括座椅靠背 框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下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支承支架,所述 支承支架适合于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底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 于使所述座垫能够在所述升起位置和降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升降机构 包括前腿以及后腿,所述前腿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在所述座垫与所述底面 之间,所述后腿布置于所述前腿的后方,所述后腿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在 所述座垫与所述底面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前腿在适合于以枢转的上端部之间延伸。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后腿在适合于以枢转的 方式联接到底面的下端部与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座垫的后端部的 上端部之间延伸。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前部杆的所述第一端部 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前腿,并且所述后部杆的所述第 一端部以固定 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后腿。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闭锁机构,所述闭锁机构 布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所述下端部与所述支承支架之间,所述闭锁 机构能够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操作,所述锁定状态用于将所述座 椅靠背维持在所述竖立位置中,所述解锁状态使所述座椅靠背能够在所 述竖立位置与折叠位置之间枢转。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组件,包括被动锁定机构,所述被动 锁定机构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在所述座椅靠肯与所述座垫之间,用于在 所述座椅组件处于所述乘坐位置中时,将所述座椅靠背与座垫锁定在一 起。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被动锁定机构包括以 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座垫的底面的第一构件以及以固定的方式紧固 到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所述下端部的第二构件,当所述座椅组件处于所 述乘坐位置中时,所述第二构件以锁定的方式接合所述第一构件,并且 所述第二构件能够通过向前枢转所述座椅靠背而与所述第 一构件脱离 接合,由此使所述座椅组件能够移动到所述堆装位置。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至少 一个管部件,并且所述第二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在近端与自由远端之间延 伸的扣紧构件,所述近端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所述下端部,所述自由远端中具有槽,用于在所述座椅组件处于所述乘坐位 置中时,以锁定的方式接合所述至少一个管部件。12. —种座椅组件,用于在汽车中的底面上方支承乘坐者,所述座 椅组件包括一对细长支架,其适合于安装到底面,所述对细长支架中的每一个 都在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延伸;座垫,其能够在设置于底面上方并与所述底面至少部分间隔开的升 起位置与位于底面附近的降下位置之间移动;座椅靠背,其包括座椅靠背框架,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下端部以枢 转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对细长支架的所述后端部,用于在竖立位置与叠置 在所述座垫上的折叠位置之间移动;前部横管,其在所述对细长支架的所述前端部之间侧向延伸,并且 以可旋转的方式联到所述对细长支架的所述前端部;一对前腿,其在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前部横管的下端部与以枢 转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座垫的前端部的上端部之间延伸;一对后腿,其在下端部与上端部之间延伸,所述下端部以枢转的方 式联接到位于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后端部之间的所述对细长支架,所述上 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于所述座垫的后端部;以及传动杆组件,其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于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座垫之 间,用于响应所述座椅靠背在所述竖立位置和折叠位置之间的枢转而自 动地在所述升起位置和降下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座垫,由此限定了所述座 椅组件的乘坐位置与堆装位置,所述传动杆组件包括前部杆及后部杆, 所述前部杆的第一端部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到所述前部横管,所述前部杆 的第二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到传动杆的第一端部,并且所述后部杆的第一端部以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I霍米耶M杰弗里科尔金斯查尔斯法尔宗
申请(专利权)人:英提尔汽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A[加拿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