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收回的后腿的直立座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8624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车辆中的底板上方支承乘员的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椅坐垫,所述座椅坐垫在前端与后端之间延伸。所述前端适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以使所述座椅坐垫在乘坐位置与跪撑位置之间进行枢转。座椅靠背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后端并适于可释放地固定于所述底板。传动杆枢转地联接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座椅靠背之间。当所述座椅坐垫在所述乘坐位置与所述跪撑位置之间枢转时,所述传动杆促使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座椅坐垫枢转,从而使所述座椅靠背维持在大致竖直方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用座椅组件。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向 前及向上移动至直立位置从而为进入到机动车辆的后部区域提供通路 的座椅组件。
技术介绍
在一些小型多功能厢式车和运动型多功能车中,通常设置第二排和 第三排座椅。典型地,车辆包括一对邻近前排座椅的前门和一对设置成 邻近第二排座椅的后门。第三排座椅位于基本上最远的车辆后部而且不 会位于邻近门口处。所以,乘客无法直接进入到第三排座椅。众所周知,为了能够进入到第三排座椅或后部储物区域,第二排座 椅可以具有可释放的座椅靠背锁定机构,座椅靠背锁定机构能够手动致 动以使座椅靠背向前枢转至通路位置。任选地,第二排座椅能够移动至 邻近前排座椅的翻倒位置,比如在授予Liu等人的美国专利No. 6,135,555中所公开的。翻倒位置是通过首先将座椅靠背平折在座椅坐垫 上然后使座椅靠背和座椅坐垫两者绕着座椅坐垫下部前沿处的枢轴点 枢转大约90度直到座椅靠背和座椅坐垫大体直立而获得的。在翻倒位 置,第二排座椅的座椅靠背置于第二排座椅的座椅坐垫与第一排座椅之 间。然后乘客能够通过后门之一进入车辆,越过翻倒的第二排座椅,从 而能够进入到第三排座椅或后部储物区域。第二排座椅以这样的方式移 动回是困难且烦瑣的,而且进出空间通常狭小不堪。为了能够更好地进入到第三排座椅,已建出将第二排座椅移动至直 立位置,比如授予Freijy等人的美国专利No. 6,676,216中所公开的。直立位置是通过使座椅坐垫绕着下部前沿处的枢轴点从支承座椅乘员 的大致水平位置向前枢转至大致竖直位置而获得的。接着,座椅靠背从 处于乘坐位置的用于支承座椅乘员的第一竖直位置移动至第二竖直位 置,所述第二竖直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竖直位置的前上方。座椅坐垫以独 立于座椅靠背的方式移动,从而需要两步操作过程。因而,希望提供一种座椅组件,该座椅组件具有枢转地联接至座椅 坐垫的座椅靠背且包括简单、坚固的机构以当座椅组件在乘坐位置与直 立位置之间移动时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坐垫枢转。还希望提供一种用 于在乘坐位置将座椅组件可释放地固定于底板的锁闩机构,当座椅组件 处于直立位置时,该锁闩机构不会从座椅靠背向后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机动车辆中的底板上方 支承乘员的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椅坐垫,所述座椅坐垫在前 端与后端之间延伸。所述前端适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以在大致水 平的乘坐位置与大致竖直的跪撑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座椅靠背枢转 式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后端并适于可释放地固定于所述底板。传 动杆适于枢转地联接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座椅靠背之间,其中,当所述座 椅坐垫在所述乘坐位置与所述跪撑位置之间枢转时,所述传动杆促使所 述座椅靠背在第一竖直位置与第二竖直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座椅坐垫 枢转,从而使所述座椅靠背维持在大致竖直方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机动车辆中的底板上 方支承乘员的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椅靠背和在前端与后端之 间延伸的座椅坐垫。所述前端适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以在大致水 平的乘坐位置与大致竖直的跪撑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传动杆在适于 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的第 一端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座椅靠背的第二 端之间延伸。所述传动杆响应于所述座椅坐垫在所述乘坐位置与所述跪 撑位置之间的枢转运动而促使所述座椅靠背在第一竖直位置与第二竖 直位置之间沿着弓形轨迹移动,从而使所述座椅靠背维持在大致竖直方 位。附图说明参照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将会容易明白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原因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变得更好理解,其中图l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包括有铰链支座和传动杆的处 于乘坐位置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图2是处于直立位置的图1中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包括有铰链支座和传动杆的处于 乘坐位置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图4是处于直立位置的图3中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图5是图3中的座椅组件的侧视图,其中座椅坐垫处于跪撑位置而 座椅靠背处于收起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机动车辆用座椅组件以10总体示出。座椅组件10包括 用于在车辆底板14上方支承座椅乘员的座椅坐垫12。座椅坐垫12在前 端16与相对的后端18之间延伸。座椅纽件10还包括座椅靠背20,其 用于支承座椅乘员的背部。座椅靠背20在下端22与相对的上端24之 间延伸。座椅靠背20的下端22操作性地联接至座椅坐塾12的后端18。在车辆底板14处安装有前向底板支座26。座椅坐垫12的前端16 包括向下延伸部或前腿28,其在第一主枢轴30处枢转地联接至底板支 座26。座椅坐垫12绕着第一主枢轴30在如图1所示的大致水平的乘坐 位置与如图2所示的大致竖直的跪撑位置之间枢转。在跪撑位置,座椅 坐垫12的后端18置于前端16上方。尽管未图示,但是可以设想绕着 第一主枢轴30在前腿28与底板支座26之间设置盘簧以帮助座椅坐垫 12从大致水平的乘坐位置移动至跪撑位置。铰链支座或B型支座32操作性地联接座椅靠背20与座椅坐垫12, 并且允许座椅靠背20在第一竖直位置与第二竖直位置之间枢转,所述 第一竖直位置是座椅坐垫12处于大致水平的乘坐位置时的座椅靠背208的位置,如图1所示,而所述第二竖直位置则是座椅坐垫12处于跪撑 位置时的座椅靠背20的位置,如图2所示,该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竖直 位置的前上方。座椅组件10在座椅靠背20处于第一竖直位置且座椅坐 垫12处于大致水平的乘坐位置时限定了乘坐位置。座椅组件10在座椅 靠背20处于第二竖直位置且座椅坐垫12处于跪撑位置时限定了直立位 置。铰链支座32包括上端34、限定了后腿的下端36和向前延伸部38。 座椅靠背20的下端22枢转地联接至铰链支座32的上端34。更具体而 言,铰链支座32的上端34构造成容纳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类型的倚 靠机构40。倚靠机构40设置于铰链支座32的上端34与座椅靠背20 的下端22之间。倚靠机构40能够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工作,从 而允许座椅靠背20相对于座椅坐垫12在多个后倾乘坐位置之间进行选 择性角度调整。当座椅组件10在乘坐位置与直立位置之间移动时,倚 靠机构40处于锁定状态。因此,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座椅 组件10也可以不具有倚靠机构40。铰链支座32的后腿36可释放地联接至底板14以将座椅组件10固 定在乘坐位置。更具体而言,后腿36包括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类型 的锁闩机构42。锁闩机构42能够在闩锁状态与解闩状态之间工作,在 闩锁状态下,锁闩机构42牢固地联接至安装于底板14的撞杆44并将 座椅组件10维持在乘坐位置。在解闩状态下,锁闩机构42从撞杆44 释放以允许座椅组件10在乘坐位置与直立位置之间移动。座椅坐垫12的后端18在第二主枢轴46处枢转地联接至铰链支座 32的向前延伸部38。传动杆48在第一端50与第二端52之间直线延伸。 传动杆48的第一端50在第一主枢轴30前方即第一枢轴51处枢转地联 接至底板支座26。传动杆48的第二端52在第二主枢轴46前方即第二 枢轴53处枢转地联接至铰链支座32的向前延伸部38。在座椅靠背20的上端24处操作性地联接有头枕54。头枕54自动 地在座椅组件10处于乘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机动车辆中的底板上方支承乘员的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 座椅坐垫,所述座椅坐垫在前端与后端之间延伸,所述前端适于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底板,以在大致水平的乘坐位置与大致竖直的跪撑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 座椅靠背,所述座椅 靠背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座椅坐垫的所述后端并适于可释放地固定于所述底板;以及 传动杆,所述传动杆适于枢转地联接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座椅靠背之间,其中,当所述座椅坐垫在所述乘坐位置与所述跪撑位置之间枢转时,所述传动杆促使所述座椅靠背在第一竖直位 置与第二竖直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座椅坐垫枢转,从而使所述座椅靠背维持在大致竖直方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彼得保罗塞米斯三世罗伯特J西比斯泰杰弗里P卡罗尔马修J麦克劳克林尼尔森E赫斯特三世
申请(专利权)人:英提尔汽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A[加拿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