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氨基丁-2-烯羟酸内酯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399894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了一种制备通式(I)的4-氨基丁-2-烯羟酸内酯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通式(II)的化合物与通式(III)的胺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4-氨基丁 -2-烯羟酸内酯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4-氨基-丁-2-烯羟酸内酯的方法,和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经过或 使用的相应中间体或起始化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制备所述中间体和起始化合物的方法。一些具体的被取代的4-氨基丁-2-烯羟酸内酯化合物作为杀虫活性化合物已 知于 EP 0 539 588 Al。另外,国际专利申请 WO 2007/115644、WO 2007/115643 和 WO 2007/115646描述了相应的杀虫活性的4-氨基丁 _2_烯羟酸内酯化合物。通常,烯胺羰基化合物根据下面的方案1由特窗酸和一种胺合成。该方法描述于 例如 EP 0 539 588 Al 和 Heterocycles,第 27 卷,第 8 期,1907 至 1923 页(1988)中。方案1 <image>imag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image>该方法的一个缺陷更具体而言是需要用无水特窗酸作起始化合物,而无水特窗酸 的制备不方便且费用高。例如,特窗酸通常由乙酰乙酸乙酯通过溴化并随后进行氢化而制备(参见 Synthetic Communication,11 (5),385-390页(1981))。以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的特窗酸 的总收率低于40%,这使得该方法从工业角度看是相对没有吸引力的。瑞士专利503 722描述了另一种制备特窗酸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使4_氯乙酰乙 酸乙酯与一种芳香胺反应得到3-芳基氨基巴豆酸内酯,然后通过用无机酸处理而释放出 特窗酸。该方法的缺陷是特窗酸的分离仅可通过高真空升华进行,这也使得该方法从工业 角度看是相对没有吸引力的。另一种制备特窗酸的方法描述于EP 0 153 615 A中,其中原料是2,4_ 二氯乙酰 乙酸酯。该同样是多级复杂的方法,同样仅能得到65%中等总收率的所需化合物。Tetrahedron Letters,第 31 期,2683 和 2684 页(1974)描述了特窗酸和一种相应 烯胺羰基化合物的制备。其中描述的合成在下面的方案2中再现。所用的反应物是乙炔二 羧酸二甲酯。方案2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该方法的一个缺陷是仅为30%的较低总收率,以及必须使用昂贵反应物例如氢化 铝锂(LiAlH4)作试剂。在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由4-甲氧基呋喃_2 (5H)-酮来制备4-氨基丁-2-烯 羟酸内酯的方法(J. Heterocyclic Chem.,21,1753 (1984))。对于该方法,所用的原料是昂 贵的4-溴-3-甲氧基丁 -3-烯羧酸酯。另一种方法由一种4-氯乙酰乙酸酯开始,其与胺反应(Heterocycles,Vol.27, No.8,1988,1907-1923页)。得到氨基呋喃的反应在一个步骤中进行。将胺与冰醋酸加入 4-氯乙酰乙酸酯的苯溶液中,并将形成的混合物加热回流几小时。该合成方法中4-甲基氨 基-2 (5H)-呋喃酮的收率仅为40 %。EP O 123 095 A公开了一种由3_氨基_4_乙酰氧基巴豆酸酯制备特窗酰胺的方 法。3-氨基-4-乙酰氧基巴豆酸酯昂贵且制备不方便,所以用此方法进行经济上可行的合 成并不可行。另一种由丙二酸酯和氯乙酰氯制备特窗酸的方法从J. Chem. Soc.,Perkin Trans. 1 (1972),No. 9/10,1225-1231页中获知。该方法得到产率仅为43%的所需目标化合 物。上述国际专利申请WO 2007/115644描述了 4-氨基丁-2-烯羟酸内酯的制备,例 如通过4- 氨基]呋喃-2 (5H)-酮与3-溴-1,1- 二氯丙烯反 应制备4- (3,3- 二氯丙-2-烯-1-基)氨基]呋喃-2 (5H)-酮 (参见制备实施例,方法2,实施例(3))。WO 2007/115644也描述了 4-氨基丁-2-烯羟酸 内酯的制备,例如通过4-呋喃-2(5H)_酮与2-氯-5-氯甲基吡啶反 应制备4- (3,3- 二氯丙-2-烯-1-基)氨基]呋喃-2 (5H)-酮 (参见制备实施例,方法3,实施例(4))。所述反应优选用锂或钠的氢化物进行。这些底物 通常昂贵,同时出于安全原因而难以处理。从该现有技术出发,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实施优选简单且便宜的制备 4-氨基丁 -2-烯羟酸内酯化合物的方法。通过该期望的方法可获得的4-氨基丁 -2-烯羟 酸内酯化合物应优选以高收率和高纯度获得。更具体地,期望的方法应使得无需复杂的纯 化方法而获得所需目标化合物。该目的通过一种制备通式(I)的4-氨基丁 -2-烯羟酸内酯化合物的方法实现<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本专利技术方法的特征在于使通式(II)的化合物<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与通式(III)的胺反应<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其中各个基团定义如下R1为氢、烷基、商代烷基、烯基、商代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商代环烷基、 烷氧基、烷氧基烷基、商代环烷基烷基或芳基烷基;R2为烷基、芳基或芳基烷基;Z为氢、一种碱金属或一种碱土金属;A为吡啶-2-基或吡啶-4-基,或为任选地被氟、氯、溴、甲基、三氟甲基或三氟 甲氧基6-位取代的吡啶-3-基,或为任选地被氯或甲基6-位取代的哒嗪-3-基,或为吡 嗪-3-基或为2-氯吡嗪-5-基或为任选地被氯或甲基2-位取代的1,3-噻唑-5-基,或任 选地被氟、氯、溴、氰基、硝基、C1-C4烷基(其任选地被氟和/或氯取代)、C1-C3烷硫基(其 任选地被氟和/或氯取代)、或C1-C3烷基磺酰基(其任选地被氟和/或氯取代)取代的嘧 啶基、吡唑基、噻吩基、噁唑基、异噁唑基、1,2,4-噁二唑基、异噻唑基、1,2,4-三唑基或1, 2,5-噻二唑基,或<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其中X为卤素、烷基或卤代烷基,和Y为卤素、烷基、卤代烷基、卤代烷氧基、叠氮基或氰基。本专利技术由此提供了通过使通式(II)的相应特窗酸酯与通式(III)的胺进行反应 而制备所需的通式⑴的4-氨基丁-2-烯羟酸内酯化合物。所需的通式⑴的4-氨基 丁-2-烯羟酸内酯化合物在本专利技术反应条件下和在下面详细指出的优选的反应条件下以 良好收率和高纯度获得,由此本专利技术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方法的上述缺陷。所需化合物以 通常无需对直接反应产物进行全面后处理的纯度获得。上述通式(I)和(III)中所示的A基团的优选、特别优选和极特别优选定义阐明 于下。A优选选自6-氟吡啶-3-基、6-氯吡啶_3_基、6-溴吡啶_3_基、6-甲基吡 啶-3-基、6-三氟甲基吡啶-3-基、6-三氟甲氧基吡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备通式(Ⅰ)的4-氨基丁-2-烯羟酸内酯化合物的方法:  *** (Ⅰ),  其特征在于使通式(Ⅱ)的化合物  *** (Ⅱ)  与通式(Ⅲ)的胺反应  *** (Ⅲ)  其中各个基团定义如下:  R↑[1]为氢、烷基、卤代烷基、烯基、卤代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卤代环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卤代环烷基烷基或芳基烷基;  R↑[2]为烷基、芳基或芳基烷基;  Z为氢、一种碱金属或一种碱土金属;  A为吡啶-2-基或吡啶-4-基,或为任选地被氟、氯、溴、甲基、三氟甲基或三氟甲氧基6-位取代的吡啶-3-基,或为任选地被氯或甲基6-位取代的哒嗪-3-基,或为吡嗪-3-基或为2-氯吡嗪-5-基或为任选地被氯或甲基2-位取代的1,3-噻唑-5-基,或  任选地被氟、氯、溴、氰基、硝基、C↓[1]-C↓[4]烷基(其任选地被氟和/或氯取代)、C↓[1]-C↓[3]烷硫基(其任选地被氟和/或氯取代)、或C↓[1]-C↓[3]烷基磺酰基(其任选地被氟和/或氯取代)取代的嘧啶基、吡唑基、噻吩基、噁唑基、异噁唑基、1,2,4-噁二唑基、异噻唑基、1,2,4-三唑基或1,2,5-噻二唑基,或  ***,  其中  X为卤素、烷基或卤代烷基,和  Y为卤素、烷基、卤代烷基、卤代烷氧基、叠氮基或氰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N卢JD海因里希
申请(专利权)人: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