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扭矩从变速器传递到侧轴杆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83640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扭矩从机动车辆的变速器(2)传递到侧轴杆(10,11)的装置(1),该装置包括:变速器(2),其具有变速器外壳(5);以及,侧轴杆组件(4),其具有带差速器外壳(8)的至少一个差速器(7)、中空轴杆(16)、第一侧轴杆(10)、以及第二侧轴杆(11),该侧轴杆组件(4)延伸穿过该变速器外壳(5)且该差速器(7)布置于该变速器外壳(8)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机动车辆中将扭矩传递到侧轴杆的装置并且涉及一种用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的恒速接头的接头外部主体。
技术介绍
从现有技术已知用于对前轮驱动车辆的前车轴的扭矩进行传递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具有一种集成到变速器内的差速器和一种中间轴杆,为了将变速器连接到机动车辆的 紧固到侧轴杆上的那些轮子,中间轴杆首先经由凸缘连接或者插塞连接而连接到差速器的 侧齿轮且其次连接到恒速接头的接头外部主体。由于差速器布置于变速器中的结果,仅在对变速器额外地进行调适(adapt)的情 况下,各种构件(特别是中间轴杆和差速器)针对较低或较高扭矩进行的调适才是可能的。 因此,这些构件的设计朝向较高扭矩的传递而定向,其结果为总装置的较高重量和不经济 的材料应用。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差速器布置于变速器的下部区域中且因此在变速器油槽 中移动。与差速器布置于变速器主体外部相比,这导致搅油损失和总体上较差程度的效率。此外,在横向安装的发动机的情况下,其中差速器通常不与中央车辆纵向轴线相 一致,不能实现在差速器与恒速接头之间等长的中间轴杆、或者在恒速接头与轮子之间等 长的侧轴杆,结果导致对于机动车辆的每个轮子而言,轴杆装置的扭转弹簧刚度并不相同。 因此可发生从动轮的不同响应行为,特别是在车辆高加速度值的情况下。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解决在现有技术中所描述的问题且特别地提 供一种装置,其使得个别构件能较为灵活地适应技术边界条件,允许较高程度的能量效率 并限制部件多样性,而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可用于本文所提出的装置中的一种接头外部主体。
技术实现思路
这些目的是由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特点的装置和由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头外 部主体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另外有利的改进在从属专利权利要求中规定。参考以下事实在 从属专利权利要求中个别地描述的特点可以按任何所希望的、技术上适当的方式来彼此组 合,并且限定本专利技术另外的改进。此外,在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特点在说明书中更精确 地加以规定和解释,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优选改进。在本情况下,这个目的是由用于将扭矩从机动车辆的变速器传递到侧轴杆的装置 来实现,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变速器,其具有至少一个变速器外壳;-一个侧轴杆组件,其具有带差速器外壳的至少一个差速器,中空轴杆,第一侧轴 杆和第二侧轴杆,该侧轴杆组件部分地延伸穿过变速器外壳且该差速器布置于变速器外壳的外部。此处,特别地描述了一种装置,其适于用在前轮驱动机动车辆情况下的前车轴中,其中变速器经由差速器将扭矩传递到机动车辆的前轮的侧轴杆。在下文中将在开放(非锁定)差速器的情况下描述该装置。其特别地具有两个行星锥齿轮和两个锥齿轮,两个行星锥齿轮随着差速器外壳围绕侧轴杆组件的中心旋转轴线 旋转,而另两个锥齿轮与行星齿轮相接合且布置于中心旋转轴线上。此处,一个(第二)锥 齿轮连接到中间轴杆,中间轴杆延伸穿过中空轴杆到第二接头外部主体,且因此经由中间 轴杆和第二接头外部主体将变速器扭矩传递到第二侧轴杆。另一(第一)锥齿轮与第一接 头外部主体形成结构单元且因此将变速器扭矩传递到第一侧轴杆。但作为替代,可使用从现有技术已知的任何差速器。特别地,从差速器外壳经由中 间齿轮(涡轮,锥齿轮、螺旋齿轮等)到布置于输出轴杆上的另外齿轮的扭矩传递可具有不 同的设计。此处对于该应用而言持续重要的仅是将扭矩从差速器外壳经由布置于差速器中 的齿轮传递到两个轴杆(此处为中间轴杆和第一接头外部主体)。举例而言,此处可使用多 盘锁定差速器,电子控制的差速器,带摩擦锥的锁定差速器,带螺旋齿轮的锁定差速器,带 涡轮的锁定差速器,带粘性联轴器的锁定差速器以及不带啮齿的锁定差速器。侧轴杆组件特别地包括用于经由差速器连接到彼此的接头外部主体的共同中心 旋转轴线。然后,侧轴杆组件穿透一部份变速器外壳,结果导致侧轴杆组件的侧轴杆朝向变 速器两侧上的轮子延伸。侧轴杆组件的差速器额外地布置于变速器外壳外部,也就是说,换 言之,在变速器与轮子和/或恒速接头之间。因此可克服在介绍中曾提到的问题,如将在下 文中关于另外的设计变型和附图所解释。为了使车辆与驱动单元(发动机等),尤其也与变速器和差速器、与平移轮的移动 解耦,驱动单元的扭矩经由恒速接头传递到侧轴杆且因此传递到轮子。此处,恒速接头可被 构造为插入接头(plunge joint)或者固定接头。相应地,提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一种发展,第一侧轴杆具有带第一接头外部 主体的第一接头、且第二侧轴杆具有带第二外部主体的第二接头,并且第一侧轴杆经由第 一接头连接到差速器、且第二侧轴杆经由第二接头连接到差速器。此处所提到且连接着两 个侧轴杆的接头在原则上可根据机动车辆的已知设计、或者可比照驱动车辆来加以构造, 特别地,对于侧轴杆组件的两个接头提出类似或甚至相同的设计。举例而言,所谓的插入接 头是优选的,其在偏转轴杆和轴杆相对于彼此发生轴向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可靠地确保着扭 矩的传递。根据另一改进,提出第一接头外部主体至少部分地集成到差速器内。由于机动车 辆驱动轮不同的移动(例如,当绕弯行驶时)而发生差速器内的接头外部主体的移动。因 此,接头外部主体布置于差速器外壳中,从而使得其可相对于差速器旋转、且经由介于差速 器外壳与接头外部主体之间的密封元件而相对于周围得以密封。特别地,接头外部主体安装于差速器内,从而使得经由侧轴杆作用于接头外部主 体上的任何力经由差速器外壳、和/或经由侧轴杆组件和变速器外壳而耗散。根据另一改 进,接头外部主体也可安装于差速器外壳外部,结果导致侧轴杆的经由接头外部主体的任 何力并不会经由差速器耗散,而是经由差速器外壳外部的轴承而耗散到(例如)车辆主体。根据另一适宜的实施例,差速器外壳与中空轴杆相接合,且中空轴杆经由中空轴 杆的驱动机构并经由变速器的输出机构来传递变速器的扭矩。此处,驱动机构和输出机构 可被构造为齿轮、皮带或盘,特别地,它们力锁合地(nonpositively)连接到彼此。此处,中空轴杆固定地连接到差速器外壳且安装于变速器外壳中。根据另一有利实施例,中空轴杆的驱动机构是主驱动齿轮且变速器的输出机构是 输出齿轮,且主驱动齿轮与输出齿轮相接合。此处,中空轴杆或侧轴杆组件的主驱动齿轮连 接到中空轴杆,结果导致扭矩可经由变速器传递到驱动齿轮和/或到差速器外部主体。而且,中空轴杆用作使得第二接头有可能经由联轴器连接到差速器和/或差速器 中的锥齿轮,联轴器通过中空轴杆得以引导且被支承于中空轴杆中。联轴器也用作使得无 需由不同的侧轴杆长度来补偿差速器与轮之间的不同间距,结果导致有可能使接头外部主 体相对于相应轮子不对称地布置。联轴器使得有可能提供下面这样的装置该装置能使用 于将扭矩传递到机动车辆轮子的构件扭转弹簧刚度相等从而使得从动轮展现出很均一的 响应行为,特别是在显著负荷变化的情况下。根据另一改进,差速器外壳具有用于至少一个锥齿轮的至少一个支承面,该至少 一个锥齿轮连接到接头外部主体。此处,支承面用作将锥齿轮和/或接头外部主体固定于差速器外壳内,结果导致 首先接头外部主体可旋转地布置于差速器外壳中、且其次使得接头外部主体不可能从差速 器外壳脱落出。锥齿轮具有与支承面相对置地定位的、且被构造成相对应的面。锥齿轮优 选地附连到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扭矩从机动车辆(3)的变速器(2)传递到侧轴杆的装置(1),其包括至少:-一个变速器(2),其具有至少一个变速器外壳(5);-一个侧轴杆组件(4),其具有带差速器外壳(8)的至少一个差速器(7),中空轴杆(16),第一侧轴杆(10)和第二侧轴杆(11),所述侧轴杆组件(4)部分地延伸穿过所述变速器外壳(5)且所述差速器(7)布置于所述变速器外壳(5)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霍尔斯特W希尔德布兰特G赫尔曼H科萨克
申请(专利权)人:GKN动力传动系统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