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直进式、无压力、可视智能角膜上皮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631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直进式、无压力、可视智能角膜上皮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双电机组件;吸环组件,包括一吸环和手柄,在所述吸环的内侧面开设有圆周槽沟,在所述吸环的吸口处开设有眉毛槽;直进分离刀头,包括直进分离刀头本体和分离片,所述分离片卡设在直进分离刀头本体结构中,所述本体包括一与双电机组件之间可拆卸与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侧是一分离片座,所述分离片座的两端沿连接部为对称中心分别伸出形成延伸部,在该延伸部之间的分离片座上开设有卡设分离片的卡座。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无压力状态下直接用机械力来自动分离角膜上皮和基质层。而且直进式分离刀头本体无前平面,整个手术过程是可视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眼科手术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用机械力把角膜上皮分开的活性上皮瓣下准分子激光磨镶术所采用的一种自动、直进式、无压力、可视智能角膜上皮刀
技术介绍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简称LASIK的眼科屈光矫正手术,是将角膜板层面切开,保存角膜上皮的前弹力层,对角膜基质层实施激光切削修正它的曲率,从而矫正近视、散光和远视。但从手术的效果来看,LASIK会带来像差大、角膜并发症、眩光等不良后果,而且对角膜薄、需校正度数高的病人又有它的局限性。后来虽然用了LASEK,即用酒精泡制上皮,对制作上皮有了一种途径,但由于它剌激大、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术后恢复慢、个性差异大的问题,也很难广泛开展。随着波前像差的引入,准分子手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进行个体化切削,就对角膜瓣制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进入到2003年下半年,国外有了一种不用酒精,而直接用机械力来分离上皮的方法,即Epi-LASIK。本申请人于2004年7月5日申请名称为“自动眼角膜上皮分离装置”的国际专利技术专利(PCT/CN2004/000741),该专利申请的是旋转式EPi-LASIK,为了满足不同医生的手术需要,当手术需采用非旋转的直线进刀(EPi-LASIK)场合时,上述自动眼角膜上皮分离装置无法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力分离角膜上皮装置,简单快速地把角膜上皮(带基底膜)与角膜基质层分离开来,它不用酒精和其它化学药剂,避免上皮松动,而是连续地进行上皮浮动式分离,保护分离的上皮瓣和被分离的上皮基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直进式、无压力、可视智能角膜上皮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双电机组件;吸环组件,包括一吸环和手柄,在所述吸环的内侧面开设有圆周槽沟,在所述吸环的吸口处开设有眉毛槽;直进分离刀头,包括直进分离刀头本体和分离片,所述分离片卡设在直进分离刀头本体结构中,所述本体包括一与双电机组件之间可拆卸与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侧是一分离片座,所述分离片座的两端沿连接部为对称中心分别伸出形成延伸部,在该延伸部之间的分离片座上开设有卡设分离片的卡座。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对于熟悉本
的人员而言,从对本技术的详细描述中,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应用时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微型角膜上皮分离器2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2中直进式分离刀头本体6的立体图;图4是图2中吸环17的立体图;图5是已装入分离片7的直进式分离刀头3的示意图;图6是分离片7的热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自动直进式无压力可视智能角膜上皮刀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互相连接的安全负压控制箱1和一直进式微型角膜上皮分离器2,在该控制箱1中装设有直流电动双泵10和作为泵动力源的蓄电池11,直进式微型角膜上皮分离器2通过水气分离器18与控制箱1相连。双电机组件5内装有高速直流电机8、低速直流电机9和相应的传动机构。图2给出直进式微型角膜上皮分离器2的分解示意图。该分离器2是图1中整个装置的主体。由互相配合的直进式分离刀头3、一带手柄的吸环组件4和双电机组件5组成,其中的直进式分离刀头3包括直进式分离刀头本体6和分离片7两部分。图3给出了直进式分离到头3中直进式分离刀头本体6的结构,该本体6包括一与双电机组件5之间可拆卸与连接的连接部61,该连接部61的相对侧是一分离片座62,该分离片座62的两端沿连接部61为对称中心分别伸出形成延伸部631、632,在该延伸部之间的分离片座62上开设有卡设分离片7的卡座64,图5给出了分离片7装入直进分离刀头本体6后的直进式分离刀头3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可进一步参看本申请人的一技术专利(ZL200420023091.2)。图4给出了吸环组件4的结构,与本申请人于2001年两个授权技术专利(ZL01143742.1、ZL01279997.1)的改进之处在于,在吸环组件4的内侧面设置了圆周沟槽12,并在吸口处13添加了一眉毛槽14,保证了吸环组件4负压管路畅通无阻,负压的稳定可靠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必要条件。图6是采用高温热压后而成的刀柄15和刀片16的分离片7,通常采用耐高温的塑料注塑成一体结构,因而分离片可反复消毒,重复使用。在切割角膜上皮前,把分离片7插入直进式分离刀头本体6后将直进式分离刀头3和吸环组件4与双电机组件5联成一体组成角膜上皮分离器2,进而借助四芯电缆线和真空气管与负压控制箱1分别构成一分离驱动系统和一真空负压系统。在控制箱1输出的负压作用下吸环组件4稳定可靠地吸附在眼球上,实施进刀操作时,启动高速直流电机8,使分离片7在分离刀头本体6内作高速往复运动,低速直流电机9带动直进式分离刀头3贴着吸环组件4上平面作直线进刀运动,在角膜表面处于无压力状态下,浮动式连续分离上皮层,直到直进式分离刀头3到达终至位置时被止动停止。随即实施退刀操作,低速直流电机9反转带动直进式分离刀头3退回到原始位置。在本专利的实施例中,EPi-LASIK和LASIK可共用一个控制箱1;共用一个双电机组件5;共用一套吸环组件4;仅仅换用不同的直进式分离刀头本体(刀头)6和分离片(刀片)7,就可分别完成Epi-LASIK和LASIK,参见图1、图2。切割过程中眼球上皮未受到来自直进式分离刀头本体6的正压力,手术在无压力状态下直接用机械力来自动分离角膜上皮和基质层。所以术后的上皮瓣是很完美的,无任何撕裂等异常情况,并从根本上解决了基质瓣并发症的可能。而且直进式分离刀头本体6无前平面,整个手术过程是可视的。参见图3。直进式分离刀头3是一种船坞式柔性分离器,分离片7在分离刀头本体6内并非刚性连接,而是以一定间隙在分离刀头本体6刀槽内作上下浮动。在给角膜以柔性压力的状态下分离上皮。这样,在切开上皮、分离上皮与基质层过程中,对基质层的分离压力随着分离刀头本体6在角膜上、下坡进程中给予了柔性调整,解决了角膜由于上、下坡角膜挤压堆积和分离刀头本体6对基质层分离压力逐步刚性导致损伤基质层的难题,上皮细胞的存活率高,80%以上的上皮细胞仍然能够存活,而且使瓣的边缘复位后均匀贴服。因此本专利所述的角膜上皮分离器2是具有基质识别能力的智能型角膜上皮分离器。以上诸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技术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直进式、无压力、可视智能角膜上皮刀,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双电机组件;吸环组件,包括一吸环和手柄,在所述吸环的内侧面开设有圆周槽沟,在所述吸环的吸口处开设有眉毛槽;直进分离刀头,包括直进分离刀头本体和分离片,所述分离片卡设在直进分离刀头本体结构中,所述本体包括一与双电机组件之间可拆卸与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侧是一分离片座,所述分离片座的两端沿连接部为对称中心分别伸出形成延伸部,在该延伸部之间的分离片座上开设有卡设分离片的卡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膜上皮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为一船坞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直进式、无压力、可视智能角膜上皮刀,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双电机组件;    吸环组件,包括一吸环和手柄,在所述吸环的内侧面开设有圆周槽沟,在所述吸环的吸口处开设有眉毛槽;    直进分离刀头,包括直进分离刀头本体和分离片,所述分离片卡设在直进分离刀头本体结构中,所述本体包括一与双电机组件之间可拆卸与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侧是一分离片座,所述分离片座的两端沿连接部为对称中心分别伸出形成延伸部,在该延伸部之间的分离片座上开设有卡设分离片的卡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仁远张宝华吴良成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康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