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04727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动模和型腔,所述定模和动模上设有相互连通的注塑流道,所述的注塑流道与型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腔包括一组第一成型腔和一组第二成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一付模具同时完成一个产品上的两个注塑件的注塑,两个注塑件之间的尺寸不会出现超差;节约了工时、设备和模具。(*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注塑模具中,为提高效率,在一幅模具中开设多个型腔,实现一模多注。 但对于一个产品上需要注塑两个相同材料,且两者相距距离较长的注塑件时,只能先注 塑一个注塑件后,使用另外一付模具,调整两注塑件之间尺寸后,注塑第二个注塑件。 采用这种方法,加工时间长,占用两台机器,模具两付,两个注塑件之间的尺寸会出现 超差。且由于流道过长导致胶料半途冷却,影响注塑件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的 一种注塑模具,使一个产品的两个注塑件在一次注塑过程中完成。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 模、动模和型腔,所述定模和动模上设有相互连通的注塑流道,所述的注塑流道与型腔 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腔包括一组第一成型腔和一组第二成型腔。从第一成型腔延伸至第二成型腔的注塑流道的宽度逐渐增大。所述的注塑流道与型腔之间设有进胶口,且第一型腔的进胶口尺寸小于第二型 腔的进胶口的尺寸。所述的第一成型腔数量为2个。所述的第二成型腔数量为2个。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使 用一付模具同时完成一个产品上的两个注塑件的注塑,两个注塑件之间的尺寸不会出现 超差;节约了工时、设备和模具。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定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的定模,还包括与定模配合使用 的动模,在定模和动模上设有注塑流道2和型腔,所述的注塑流道2和型腔相连通,所述 的型腔包括一组第一成型腔1和一组第二成型腔3。第一成型腔1和第二成型腔3数量各 为2个。所述的注塑流道2与型腔之间设有进胶口,且第一型腔进胶口 5尺寸小于第二型 腔进胶口 4的尺寸。从第一成型腔1延伸至第二成型腔3的注塑流道2的宽度逐渐增大。采用这种结构,能使胶料迅速进入第二成型腔3,避免因注塑流道2过长导致胶料半途冷 却造成注塑流道2内堵塞,影响第二成型腔3内注塑件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 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动模和型腔,所述定模和动模上设有相互连通的注塑 流道(2),所述的注塑流道(2)与型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腔包括一组第一成 型腔(1)和一组第二成型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从第一成型腔(1)延伸至第二 成型腔(3)的注塑流道(2)的宽度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塑流道(2)与型腔之 间设有进胶口,且第一型腔进胶口(5)尺寸小于第二型腔进胶口(4)的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成型腔(1)数量为 2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成型腔(3)数量为 2个。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动模和型腔,所述定模和动模上设有相互连通的注塑流道,所述的注塑流道与型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腔包括一组第一成型腔和一组第二成型腔。本技术使用一付模具同时完成一个产品上的两个注塑件的注塑,两个注塑件之间的尺寸不会出现超差;节约了工时、设备和模具。文档编号B29C45/26GK201800202SQ201020557338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9日专利技术者孙保健, 沈柳刚 申请人:科络普线束技术(太仓)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动模和型腔,所述定模和动模上设有相互连通的注塑流道(2),所述的注塑流道(2)与型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型腔包括一组第一成型腔(1)和一组第二成型腔(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保健沈柳刚
申请(专利权)人:科络普线束技术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