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挂车车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14324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高强度挂车车轴,由外轴承位、过渡位、内轴承位、油封位和轴体依次连接成一体,其特点是外轴承位和内轴承位之间的过渡位直径由外向内逐渐增大,内轴承位的直径大于外轴承位的直径,内轴承位的直径相对于外轴承位增加8%-15%,优点是:生产时减少了一道增厚的轧制工序,降低了车轴生产成本;内轴承位的直径增加12%,使车轴的抗弯强度增加40%,提高了车轴的整体强度,可以大幅减少车轴使用时发生断裂、弯曲的概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适用于11-15吨的汽车挂车车轴。(*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用于两个车轮的刚性车轴,尤其涉及汽车挂车车轴。
技术介绍
现场市场上11 15吨汽车挂车车轴两头的内、外轴承位的直径都是相同的,专利 号为99235887. 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半挂车整体式车轴,所述车轴中间为方 轴体,两端为圆轴头,圆轴头部分的内轴承位和外轴承位的直径相同。在内轴承位和油封位 的连接处轴体直径突然变大,这种直径变化较大的地方在承载时会产生应力集中,其缺点 是车轴负载时内轴承位容易造成断裂,会使汽车抛锚、占道,影响道路畅通,不仅延误送货 时间,还要付出巨额的拖车费和维修费,甚至酿成交通事故。为了减少车轴断裂的概率,许 多厂家在车轴生产时增加了一道使内轴承位增厚的轧制工序,以便增加抗弯强度,但增厚 的效果并不明显,理论上增加壁厚对提高车轴抗弯强度的贡献较少,而且增加了一道工序 也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挂车车轴, 增加车轴的内轴承位的抗弯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减少车轴断裂故障的发生,保证行车安 全,减少损失。一种高强度挂车车轴,包括油外轴承位、过渡位、内轴承位、油封位和轴体依次连 接成一体,其特点是外轴承位和内轴承位之间的过渡位直径由外向内逐渐增大,内轴承位 的直径大于外轴承位的直径。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是内轴承位的直径比外轴承位的直径大8% -15%。本技术进一步的优先方案是内轴承位的直径为100 士0. 5mm,外轴承位的直 径为 89 士 0. 5mm。根据材料力学的抗弯强度公式,圆管的抗弯强度与外径的三次方成正比,因此当 车轴内轴承位的外径增加到原来的1. 12倍后,其抗弯强度将增加到原来的1. 4倍,即外径 增加12%,抗弯强度却增加的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生产时减少了一道增厚的轧制工序,降低 了车轴生产成本;车轴发生断裂的部位集中在内轴承位,内轴承位的直径增加12%,使车 轴的抗弯强度增加40%,提高了车轴的整体强度,可以大幅渐少车轴使用时发生断裂、弯曲 的概率,本技术主要适用于11-15吨的汽车挂车车轴。附图说明图1是高强度挂车车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之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由图1可以看出,本技术由外轴承位1、过渡位2、内轴承位3、油封位4和轴体5依次连接成一体,内轴承位3的直径大于外轴承位1的直径,过渡位2的直 径从外向内逐渐增大,本实施例的外轴承位1的直径为89士0. 5mm,内轴承位3的直径为 100士0. 5mm。 本技术的轧制生产工艺与现有车轴的轧制生产工艺相同,只是内轴承位3的 直径不同,只要改变轧辊的辊形、尺寸,就可以轧制出本技术的毛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强度挂车车轴,由外轴承位(1)、过渡位(2)、内轴承位(3)、油封位(4)和轴体(5)依次连接成一体,其特征在于,外轴承位(1)和内轴承位(3)之间过渡位(2)的直径由外向内逐渐增大,内轴承位(3)的直径大于外轴承位(1)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高强度挂车车轴,由外轴承位(1)、过渡位(2)、内轴承位(3)、油封位(4)和轴体(5)依次连接成一体,其特征在于,外轴承位(1)和内轴承位(3)之间过渡位(2)的直径由外向内逐渐增大,内轴承位(3)的直径大于外轴承位(1)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和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马钢和菱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