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冲蓄热式烧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54164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业加热领域,是一种脉冲蓄热式烧嘴,它包括空气烧嘴、高炉煤气烧嘴,每一组烧嘴由空气烧嘴和高炉煤气烧嘴布置成左右结构形式,在空气烧嘴和高炉煤气烧嘴中间加脉冲烧嘴,空气烧嘴的喷口与高炉煤气烧嘴的喷口形成的交角范围为20°~5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蓄热式加热炉热效率提高,大大降低能耗;通过此烧嘴在蓄热式加热炉上的应用来实现加热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减少了NOx的生成,并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蓄热体的烧坏率,延长蓄热体的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业加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脉冲蓄热式烧嘴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蓄热式加热炉的蓄热式烧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类是蓄热体设置于 炉墙上,称为烧嘴式;另一类是蓄热体设置于炉墙内,称为通道式。通道式由于占地面积大, 使用和维护不方便而渐渐被烧嘴式所取代。以往的烧嘴式均为上下布置,即上为空气烧嘴, 下为高炉煤气烧嘴。受到炉膛高度的限制,两烧嘴之间距离很小,因此两烧嘴间内衬在施工 时很难操作,也很难使内衬与钢结构之间靠紧,再经生产极易形成缝隙,造成炉子冒火。以 往蓄热式烧嘴的点火是靠在炉头、炉中间、炉尾设置专门的点火烧嘴来实现的,此点火烧嘴 点火后即关闭,此处易成为炉内温度低温区。以往空高炉煤气烧嘴的喷口是直的,空煤气平 行喷入炉内,易使空煤气混合不均,煤气不能充分燃烧就被对侧的蓄热式烧嘴抽走,造成燃 烧率低、烧坏蓄热体,进而影响正常生产,增加运行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蓄热式烧嘴,以克服现有蓄热式烧嘴存在的 空气、煤气混合不均,燃烧不稳定、燃烧率低、蓄热体易损坏等问题,通过此烧嘴在蓄热式加 热炉上的应用来实现加热炉内温度场的均勻性,并提高燃烧效率,延长蓄热体的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空气烧嘴、高炉煤气烧嘴,它的特点是, 每一组烧嘴由空气烧嘴和高炉煤气烧嘴布置成左右结构形式,在空气烧嘴和高炉煤气烧嘴 中间加脉冲烧嘴。解决上下结构带来的内衬与钢结构间形成缝隙、炉子冒火的问题;在两烧 嘴中间加一脉冲烧嘴,此烧嘴在使用中既可用作点火烧嘴,又可以用作辅助加热烧嘴。这样 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当炉内温度低于高炉煤气自燃温度时,中间烧嘴起到点火作用,此 时,烧嘴不做脉冲控制。二是当炉子进入保温均热阶段时,用高炉煤气蓄热式烧嘴无法满足 温度均勻性要求时,用中间烧嘴脉冲控制,达到均勻的钢坯加热温度。本技术的空气烧嘴和高炉煤气烧嘴的喷口要形成一定的交角,此交角的大小 取决于炉膛的宽度,一般取值范围为20° 50°。这样就能保证空煤气在炉内均勻地混 合,充分地燃烧。解决了煤气不完全燃烧所带来的燃料燃烧率低、蓄热体易被烧坏的问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蓄热式加热炉热效率提高,大大降低能耗;通过此烧 嘴在蓄热式加热炉上的应用来实现加热炉内温度场的均勻性,减少了 NOx的生成,并提高 燃烧效率,降低蓄热体的烧坏率,延长蓄热体的寿命。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组成如下它包括空气烧嘴1、高炉煤气烧嘴2、其特征在 于,每一组烧嘴由空气烧嘴1和高炉煤气烧嘴2布置成左右结构形式,在空气烧嘴1和高炉 煤气烧嘴2中间加脉冲烧嘴3。如图所示,空气烧嘴1的喷口 4与高炉煤气烧嘴2的喷口 5形成的交角范围为 20° 5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烧嘴处于供热状态时,常温空气和煤气经空气烧嘴 1和高炉煤气烧嘴2入口进入烧嘴中,经蜂窝体预热(可预热至1000°C,充分利用了烟气的 余热)后分别从空气烧嘴喷口 4与高炉煤气烧嘴喷口 5喷入炉膛内,由于两喷口成一定交 角,空、煤气可在炉膛内混合均勻,燃烧充分,由于中间加脉冲烧嘴形成脉冲燃烧,通过调整 中间烧嘴两种状态(全开或者全关)的时间比进行温度调节,使炉内温度达到均勻;本烧嘴 处于排烟状态时,热烟气在排烟机的吸力作用下分别经吸入空气烧嘴喷口 4与高炉煤气烧 嘴喷口 5烧嘴中,与蜂窝体进行热交换后,成为低温烟气(可降温至< 150°C),由管道、烟 囱排出至大气,至此烧嘴的一个工作周期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脉冲蓄热式烧嘴,它包括空气烧嘴(1)、高炉煤气烧嘴(2),其特征在于,每一组烧嘴由空气烧嘴(1)和高炉煤气烧嘴(2)布置成左右结构形式,在空气烧嘴(1)和高炉煤气烧嘴(2)中间加脉冲烧嘴(3)。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脉冲蓄热式烧嘴,它包括空气烧嘴(1)、高炉煤气烧嘴(2),其特征在于,每一组烧嘴由空气烧嘴(1)和高炉煤气烧嘴(2)布置成左右结构形式,在空气烧嘴(1)和高炉煤气烧嘴(2)中间加脉冲烧嘴(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爱华凌全伟梁秀丽孙畅田桂娟吕成君赵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