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载货汽车发动机前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44690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改进的载货汽车发动机前支承装置,用一根钢管制作的加强横梁将原来对称布置的两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连为一体,彻底改变了发动机前支承装置的结构型式,使原来的两悬臂支承结构,变为非悬臂结构,大大提高了发动机前支承装置的强度和刚度,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位置下坠及断裂的现象不再发生,汽车的使用可靠性及发动机支承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极大提升;加强横梁置于发动机油底壳前部下端,与油底壳不会发生位置干涉,并且其最低点远高于发动机油底壳后端的最低点,不会影响汽车的通过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支承装置,特别是一种改进的载货汽车发动机前支承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支承装置,不但要承受发动机的重量,而且还要承受发动机输出给汽 车传动系统扭矩的反力,汽车发动机前支承承受了发动机的大部分重量及反力。目前载货 汽车发动机通常所采用的发动机前支承装置如图1所示。随着载货汽车发动机的柴油化程 度越来越高,并且强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废气涡轮增压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发动 机的重量及扭矩越来越大。导致目前所用的发动机前支承装置安装位置的车架1纵梁变 形,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4发生位置下坠,汽车传动系统相关参数发生改变,致使传动系统 相关部件噪声及磨损加大,缓冲胶垫总成5损坏现象较为普遍。有时甚至出现发动机前支 承体总成4发生断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改进的载货汽车发动机前支承装置,它能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改进的载货汽车发动机前支承装置,其特征是左、右对称布置 的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分别由连接板、上加强板、托板、下加强板和加强横梁组成;连接板 用钢板冲压成槽形,连接板下部焊接有托板,托板上部与连接板之间用两件上加强板焊接 相连;托板下部与连接板之间用两件下加强板焊接相连,两件下加强板上冲压有圆孔,用钢 管制作的加强横梁插入下加强板的圆孔内并焊接牢固,加强横梁将左、右两边的发动机前 支承体总成连为一体,成为非悬臂结构。用一根钢管制作的加强横梁将原来对称布置的悬臂结构的两件发动机前支承体 总成连为一体,彻底改变了发动机前支承装置的结构型式,使原来的两悬臂支承结构,变为 非悬臂结构。大大提高了发动机前支承装置的强度和刚度,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位置下坠 及断裂的现象不再发生,汽车的使用可靠性及发动机支承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极大 提升。加强横梁置于发动机油底壳前部下端,与油底壳不会发生位置干涉。并且其最低点 远高于发动机油底壳后端的最低点,不会影响汽车的通过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发动机前支承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前支承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图3的K向视图即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的左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图3的L向视图即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的托板结构局部视图。图1 4中各标号为1_车架,2-自锁螺母,3-螺栓,4-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35-缓冲胶垫总成,6-发动机,7-第一螺母,8-螺栓,9-平垫圈,10-第二螺母,41-连接板, 42-上加强板,43-托板,44-下加强板,45-加强横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需安装的发动机6及安装本装置的车架1用双点划线表示,做透明 状处理。在发动机的左、右两侧分别用两件缓冲胶垫总成5支承在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4 上,缓冲胶垫总成上端用第一螺母7与发动机6上的支架连接,拧紧第一螺母后,再装上一 个同样的螺母防止松动,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下端用螺栓8、平垫圈9及第二螺母10与发 动机前支承体总成4连接,拧紧第二螺母后,再装上一个同样的螺母防止松动,以确保连接 的可靠性。图1所示,两端的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用螺栓2及自锁螺母3连接在车架1左、右 纵梁内侧,两端的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4为悬臂结构。图2所示,两端的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4通过一根加强横梁连为一体,彻底改变了 发动机前支承装置的结构型式,使原来的两悬臂支承结构,变为非悬臂结构。大大提高了发 动机前支承装置的强度和刚度,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位置下坠及断裂的现象不再发生,汽 车的使用可靠性及发动机支承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极大提升。加强横梁置于发动机 油底壳前部下端,与油底壳不会发生位置干涉。并且其最低点远高于发动机油底壳后端的 最低点,不会影响汽车的通过性。如图3-5所示,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由连接板41,上加强板42,托板43,下加强板 44,加强横梁45组成。连接板用钢板冲压成槽形,连接板下部焊接有托板43,托板43上部 用两件上加强板42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托板43及连接板41 ;托板43下部用两件下加强 板44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托板43及连接板41。下加强板44上冲压有圆孔,用钢管制作的 加强横梁45插入下加强板44的圆孔内,并与下加强板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用钢管制作 的加强横梁45将左、右两边的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连为一体,彻底改变了发动机前支承装 置的结构型式,使原来的两悬臂支承结构,变为非悬臂结构。托板43上冲压有两个用来安装缓冲胶垫总成5的长圆孔,长圆孔结构在安装缓冲 胶垫总成时做适当调节以消除制造误差带来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改进的载货汽车发动机前支承装置,其特征是左、右对称布置的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分别由连接板、上加强板、托板、下加强板和加强横梁组成;连接板用钢板冲压成槽形,连接板下部焊接有托板,托板上部与连接板之间用两件上加强板焊接相连;托板下部与连接板之间用两件下加强板焊接相连,两件下加强板上冲压有圆孔,用钢管制作的加强横梁插入下加强板的圆孔内并焊接牢固,加强横梁将左、右两边的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连为一体,成为非悬臂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改进的载货汽车发动机前支承装置,其特征是左、右对称布置的发动机前支承体总成分别由连接板、上加强板、托板、下加强板和加强横梁组成;连接板用钢板冲压成槽形,连接板下部焊接有托板,托板上部与连接板之间用两件上加强板焊接相连;托板下部与连接板之间用两件下加强板焊接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李豫滇
申请(专利权)人:毕节地区力帆骏马振兴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