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试纸技术

技术编号:513499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提供一种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可能含微生物的样本培养2-24小时;用产色头孢菌素法对样本进行β-内酰胺酶的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基于底物优势结合原理检测所述β-内酰胺酶的底物特性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既能快速判定样本是否存在产β-内酰胺酶菌,并快速判定该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β-内酰胺酶检测试纸以及包含所述试纸的试剂盒。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检测方法及检测试纸具有操作简便、检测快速、反应灵敏、结果稳定的优点,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3 -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试纸。
技术介绍
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一个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细菌耐药的机制有很多 方面,0-内酰胺酶是革兰阴性杆菌耐0-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最普遍机制。0-内酰胺酶早 在日-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前便已发现,它并不是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它的唯一功 能是水解内酰胺环。至今发现的0 -内酰胺酶已上千种,在临床耐药细菌中广泛存在。0 “内酰胺酶分 类比较多,按照其生化特征可分为五类第一类为头孢菌素水解酶(即Amp-C酶),产生菌主要系革兰阴性菌,如假单胞菌、 肠杆菌、不动杆菌和克雷伯杆菌等。AmpC酶可分为诱导型、结构型和质粒介导型。其特性为 不被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抑制,可被氯唑西林抑制;优先选择的底物为头孢菌素类 抗生素;对头霉烯类抗生素(如头孢西丁)高水平耐药;部分Amp-C酶表达可被克拉维酸、 第三代头孢菌素诱导。治疗产AmpC酶细菌感染的药物,主要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第 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等。第二类为超广谱酶(包括由沙雷菌属与肠杆菌属产生的非金属碳青霉烯酶)。其 特性为能水解青霉素类、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单环内酰胺类(如氨曲南),能被0 -内 酰胺酶抑制剂抑制。治疗产超广谱酶细菌感染的药物有碳青霉烯类(非金属碳青霉烯酶除 外)、青霉烯类、头霉烯类以及0 -内酰胺类/ 0 _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吡肟相当部分稳 定,最有效的药物是碳青酶烯类。应避免第三代头孢菌素单药治疗。对于非金属碳青霉烯 酶,一般避开选用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第三类为金属酶,由假单胞菌属、脆弱拟杆菌属、产黄菌属、沙雷菌属及嗜麦芽黄 单胞杆菌属产生。能水解各种内酰胺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 类;不被现有酶抑制剂抑制。选用药物进行治疗时一般避开内酰胺类抗生素。第四类为耐酶抑制剂0 -内酰胺酶(IR-BLs),其特点是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及 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可选用广谱内酰胺抗生素治疗。第五类为青霉素酶和广谱酶,其特点是对青霉素及头孢一二代3 -内酰胺类抗生 素耐药。可选用广谱内酰胺抗生素和酶抑制剂治疗。控制耐药菌蔓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来避免耐药性的发 生。鉴于内酰胺酶在细菌耐药中的广泛存在,以及不同类型的内酰胺酶有不同的 用药原则,很有必要对内酰胺酶进行快速检测及分类,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现在使用的0 -内酰胺酶检测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碘量法、纸片酸度定量法和 产色头孢菌素法。微生物法由于特异性差、灵敏度低,现在基本上很少被采用;碘量法常用 于检测淋病奈瑟氏菌;纸片酸度定量法一般用于检测淋病奈瑟氏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葡萄 球菌;产色头孢菌素法是目前检测内酰胺酶最常用的方法。产色头孢菌素法是利用产3色头孢菌素如头孢硝噻吩(nitrocefin)的0 -内酰胺环被0 _内酰胺酶破坏后,其颜色由 浅黄色变为粉红色,以此来判定细菌是否产内酰胺酶。检测0 -内酰胺酶底物轮廓的方法主要有细菌培养法、分光光度法和结合反应竞 争法三种。前两种操作较繁琐、耗时长,只在研究室使用。申请号为2003801071 85. 6的专 利详细介绍了后一种方法,即将将待检底物和显色底物进行混合后,再同内酰胺酶进 行反应的方法,由于待检底物同内酰胺酶的亲和力绝大多数低于显色底物同内酰 胺酶的亲和力,因而灵敏度低,假阴性率高,结果的可信度低。目前所有这些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临床标本时,从收集临床标本经细菌分离、扩增 到检测出结果至少需要72h。迄今尚无对临床标本细菌的内酰胺酶及其底物特性进行 快速检测的方法和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检测内酰胺酶假阴性率高、消耗时间长的缺 陷,提供一种灵敏度高、方便快捷的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日-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可能含微生物的样本培养2-24小时;步骤(2)用产色头孢菌素法对样本进行0 -内酰胺酶的检测。优选地,还包括步骤(3)用底物优势结合法检测所述0 -内酰胺酶的底物特性。所述步骤(1)优选在16°C -38°C、0_300rpm条件下培养。所述步骤(1)可以加入抑制某些微生物生长的药物进行选择性培养。所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药物可以为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 效西林、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 呋苄青霉素、美西林、匹美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唑、头孢唑林、头孢乙腈、头孢匹林、头孢 替唑,头孢来星、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曲嗪、头孢沙定、头孢克洛、氯碳头 孢,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尼西、头孢呋辛、头孢西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药物浓度优选为0. 5 32ug/ml。步骤(3)中所述检测方法为使0 -内酰胺酶先结合待检底物,再与显色底物结合 显色,所述待检底物的浓度应高于所述显色剂浓度,优选所述检测底物的浓度为所述显色 剂浓度的10倍以上。步骤(3)所述待检底物优选为青霉素类抗生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 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青霉烯类抗生素、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单环 3 _内酰胺类抗生素、金属离子螯合剂、氯唑西林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对步骤(3)的检测结果按表1所示进行判断,从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待检底物 为A、B、C、D、E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以及任何方式的组合。检测结果按照表1进行分类表1. 内酰胺酶的分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可能含微生物的样本培养2-24小时;步骤(2):用产色头孢菌素法对样本进行β-内酰胺酶的检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可能含微生物的样本培养2-24小时;步骤(2)用产色头孢菌素法对样本进行内酰胺酶的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步骤(3)用底物优势结合法 检测所述内酰胺酶的底物特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培养是在16°C_38°C、 50-300rpm条件下培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加入抑制微生物生长的药 物进行选择性培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青霉素、阿莫西林、青霉 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羧苄 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呋苄青霉素、美西林、匹美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唑、头孢唑林、头 孢乙腈、头孢匹林、头孢替唑,头孢来星、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曲嗪、头孢 沙定、头孢克洛、氯碳头孢,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尼西、头孢呋辛、头孢西丁中的一种或 两种以上的组合。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浓度为0.5 32ug/ml。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使内酰胺酶优先结合待 检底物,再与显色底物结合显色,所述检测底物的浓度为所述显色剂浓度的10倍以上。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苌清孙明杰王霆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威尔曼新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