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9835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阻尼器,包含:一个界定出流体空间的外管单元,及一个活塞单元。该活塞单元包括一个可于流体空间内轴向移动的活塞,及一个套置在活塞外围的环圈。该活塞具有上下间隔的一个第一环段与一个第二环段,及一个连接第一环段与第二环段的束缩环段,该活塞还具有一个贯穿第二环段且延伸至第一环段的流道,及一个由流道径向往外连通至第一环段的外周面的通孔,且该第一环段是由上而下阶状扩大,该第二环段的直径较小于第一环段。借由上述活塞与环圈的设计,不但可控制流体空间内的流体的流速,并能让流体在流动上更顺畅,确为一创新结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安装在建物、家倶或交通工具上以提供缓冲效果的阻尼器。 背景术 阻尼器为一种用于提供缓冲效果的物件,可安装在建物、家倶或交通工具上,由于 使用场所以及相关构件不同,阻尼器的基本型态及使用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安装在可动物 例如房门、柜门与抽屉上的阻尼器,通常会包含一个具有一流体空间的外管单元,以及一 个可被带动的活塞单元,该活塞单元具有一个可滑移地安装在流体空间中的活塞。当可动 物开关时,该活塞就会被带动而相对于外管单元轴向滑移,同时并会挤迫流体空间内的流 体使其流动,所以借由阻尼器的设计,能使得可动物在关闭时产生缓冲效果。上述现有的阻 尼器存在的问题是,不可调节流体的流动速度,使得可动物不能以较快的速度开启,并以较 慢的速度闭合,不能提供消费者更多样化的使用选择。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阻尼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 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 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 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新型的阻尼器,实 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而本案专利技术人则进一步研发 出另一种不同结构的阻尼器,以供厂商及使用者选择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阻尼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阻尼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创新的阻尼器,非常适于实用。 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阻尼器,包含一个外管单元,及一个活塞单元,该外管单元包括一支外管,该外管界定出一个轴向延伸且用于容装流体的流体空间,该活塞单元包括一个可轴向滑移地安装在该流体空间内的活塞,以及一个套置在该活塞外围且邻近于外管的环圈,该活塞将流体空间区隔成一个位其上方的第一容区,以及一个位其下方的第二容区;其特征在于该活塞具有一个邻接第一容区的第一环段、一个间隔位在第一环段下方且邻接第二容区的第二环段、一个连接第一环段与第二环段且径向縮小以供环圈套置的束縮环段、一个由第二环段面向第二容区的端面轴向往第一环段的方向凹陷的流道,及一个由流道径向往外连通至第一环段的外周面的通孔,该第一环段与第二环段的直径皆小于外管的内径而与外管间形成有间隙,该第二环段的直径较小于第一环段的直径,且该束縮环段的直径又较小于第二环段的直径,该通孔的孔径较小于流道的宽度。 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 较佳地,前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的第一环段具有一个连接该束縮环段的大径部、一个连接在大径部上方且直径较小于大径部的小径部,及一个连接在小径部上方且邻接第 一容区的斜角部,该斜角部是由小径部向上逐渐縮束延伸。 较佳地,前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的通孔是由流道径向朝外贯穿第一环段的小径 部。 较佳地,前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的流道由下而上依序具有一个轴向贯穿第二环段的第二槽部、一个贯通束縮环段的外周面的中间槽部,以及一个由第一环段连接束縮环段的端面往上凹陷的第一槽部,且第一槽部未连通至第一环段面向第一容区的端面。 较佳地,前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的环圈具有一朝向第一环段的上表面、一朝向第二环段的下表面,及一连接上表面与下表面的外周缘且邻近于外管的外抵面。 较佳地,前述的阻尼器,其中所述的活塞单元还包括一支轴向穿伸入外管且连结于活塞的活塞杆。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 技术阻尼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活塞除了具有大小不同的流 道与通孔以外,且令第二环段的直径较小于第一环段,不但可使流体空间内的流体在流动 上更为顺畅,并可控制流体通过活塞的流速,确为一创新结构设计。 综上所述,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阻尼器,包含一个界定出流体空间的外管单 元,及一个活塞单元。该活塞单元包括一个可在流体空间内轴向移动的活塞,及一个套置在 活塞外围的环圈。该活塞具有上下间隔的一个第一环段与一个第二环段,及一个连接第一 环段与第二环段的束縮环段,该活塞还具有一个贯穿第二环段且延伸至第一环段的流道, 及一个由流道径向往外连通至第一环段的外周面的通孔,并且该第一环段是由上而下阶状 扩大,该第二环段的直径较小于第一环段。借由上述活塞与环圈的设计,不但可控制流体空 间内的流体的流速,并能让流体在流动上更顺畅,确为一创新结构。本技术在技术上有 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阻尼器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部分仰视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显示一活塞向上移动,且流体往下流动,图中流体只以 箭头表示流向。 图4是类似图3的一视图,显示该活塞向下移动,且流体往上流动。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 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阻尼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 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 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 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l所示,是本技术阻尼器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本技术 较佳实施例的阻尼器,是安装在建物、家倶或交通工具的可动物(图未示)上,例如安装在 房门、柜门与抽屉上,使得可动物能达到缓冲或是减震的效果,该阻尼器包含一外管单元 1,以及一活塞单元2。 上述的外管单元l,包括一中空的外管11、一固定结合在外管11的顶端的第一油 封12,及上下相叠地安装在外管11内且紧邻位在第一油封12下方的一第二油封13与一密 封座14。 该外管ll,为底端封闭且顶端开放的设计,并具有一底壁lll,及一由底壁111周 缘往上延伸的周壁112,该底壁111与周壁112共同界定出一轴向延伸且用于容装流体的流 体空间113,在本实施例中的流体为油液,而且该第一、二油封12、13与密封座14会封闭该 流体空间113的顶部。 上述的活塞单元2,包括一可轴向滑移地安装在该流体空间113内的活塞3、一套 置在该活塞3外围且邻近于外管11的环圈4,以及一插入外管11且连结于活塞3的活塞杆 5。 所述活塞3,将该流体空间113区隔成一个位其上方的第一容区114,以及一个位 其下方的第二容区115,也就是第一容区114与第二容区115的空间大小,会随着活塞3的 上下移动而相对改变,而且随着活塞3的移动,流体也会在第一容区114与第二容区115间 流动。而该活塞杆5是向下插入第一油封12、第二油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尼器,包含:一个外管单元,及一个活塞单元,该外管单元包括一支外管,该外管界定出一个轴向延伸且用于容装流体的流体空间,该活塞单元包括一个可轴向滑移地安装在该流体空间内的活塞,以及一个套置在该活塞外围且邻近于外管的环圈,该活塞将流体空间区隔成一个位其上方的第一容区,以及一个位其下方的第二容区;其特征在于:  该活塞具有一个邻接第一容区的第一环段、一个间隔位在第一环段下方且邻接第二容区的第二环段、一个连接第一环段与第二环段且径向缩小以供环圈套置的束缩环段、一个由第二环段面向第二容区的端面轴向往第一环段的方向凹陷的流道,及一个由流道径向往外连通至第一环段的外周面的通孔,该第一环段与第二环段的直径皆小于外管的内径而与外管间形成有间隙,该第二环段的直径较小于第一环段的直径,且该束缩环段的直径又较小于第二环段的直径,该通孔的孔径较小于流道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宗信
申请(专利权)人:名宏国际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