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架式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86644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台架式集装箱,包括底架和与设置于所述底架两端的端架,所述底架的侧面设置有延伸架,所述端架包括位于所述底架端部两侧的角柱,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延伸架和端架翻转于所述底架上后,所述延伸架嵌于所述角柱之间的间隙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中延伸架和端架翻转后,延伸架能够嵌于所述角柱之间的间隙内,使延伸架与端架之间重叠时,在高度方向不会发生干涉,降低了重叠后的高度,因此使集装箱折叠后堆码体积更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集装箱,尤其涉及一种台架式集装箱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台架式集装箱,用于船运车辆,其包括底架和设置于底架两端 的端架。底架具有满足常规集装箱支架标准的预定长度和预定宽度,底架的侧面设置有延 伸架,以便在底架的宽度方向上装载车辆。端架包括位于两侧的角柱,两角柱之间设置有横梁,以增强角柱的横向刚性,满足iso对集装箱试验的要求。 为了方便集装箱在车辆运输后能够折叠堆码,减小堆码体积,将两侧的延伸架内 翻转至底架上,并将两端的端架也翻转至底架上。这样,延伸架和端架均翻转后,会重叠在 一起,造成延伸架和端架相互干涉,增加了集装箱堆码后的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台架式集装箱,能够减小折叠堆码 的体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台架式集装箱,包括底架和 与设置于所述底架两端的端架,所述底架的侧面设置有延伸架,所述端架包括位于所述底 架端部两侧的角柱,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延伸架和端架翻转于所述底架上后,所述延伸架嵌 于所述角柱之间的间隙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中延伸架和端架翻转后,延伸架能够嵌于所述角柱 之间的间隙内,使延伸架与端架之间重叠时,在高度方向不会发生干涉,降低了重叠后的高 度,因此使集装箱折叠后堆码体积更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种台架式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种延伸架和端架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种延伸架的结构示意图; 种台架式集装箱具有拱度的结构示意图; 种铰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种铰链装置的内铰链具有缺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台架式集装箱,包括底架1和与设3置于底架1两端的端架2。 底架1的侧面设置有延伸架3,延伸架3 —端与底架1相连接,且可翻转至底架1 上,另一端伸出箱体外侧,以支撑更宽货物。延伸架3的排布由运载车辆的车轮放置来确 定,一对车轮的中间间距可以不设置延伸架3,在箱体长度方向上,延伸架3的长度尺寸和 彼此间的间距可以不同,所有延伸架3延伸的宽度基本相同。 端架2包括位于底架1端部两侧的角柱21,角柱21铰接于底架1上,使端架2能 够翻转于底架1上,当延伸架3和端架2翻转于底架1上后,延伸架3嵌于角柱21之间的 间隙内,使延伸架3与端架2之间重叠时,在高度方向不会发生干涉,降低了重叠后的高度, 因此使集装箱折叠后堆码体积更小。 两角柱21之间于中部跨设有横梁22,用以增强角柱21的横向刚性,两角柱21的 底部,在底架1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梁23,连接梁23与横梁22平行。纵横设置的角柱21与 横梁22之间的间隙形成容置空间24,将延伸架3和端架2翻转于底架1上后,延伸架3嵌 于容置空间24内。因此,即使端架2上设置横梁22当,延伸架3与端架2翻转后,同样在 高度方向不会发生干涉。 底架1的侧面沿长度方向可以设置数个相间设置的延伸架3,延伸架3之间间隔设 置,而不是采用一个整体的延伸架3,可以降低单个延伸架3的重量,结构更简单,操作更轻 便。并且延伸架3可以对称设置于底架1的两侧,使延伸架3上放置车辆后,底架1能够受 力均衡,且吊装操作、船运、道路运输既方便又安全,而且其加宽量相对单侧设置来说可以 更宽,以适合更长车辆的横向装载。 其中,延伸架3包括第一延伸架31和数个第二延伸架32,第一延伸架31尽可能 地设置于底架1的两个端部,以增大车辆的放置空间。 一个第一延伸架31上只承载一个车 轮,而第二延伸架32宽度较大,可以承载并排相邻车辆的两个车轮,数个第二延伸架32相 间设置于两第一延伸架31之间,使汽车紧密地依次排布于底架1上,这样就可以减少延伸 架的数目。 角柱21上平行设置有第一横梁221和第二横梁222,第一、第二横梁221 、222均与 连接梁23平行。由于端架2翻转后,第一、第二横梁221、222可能与翻转后的第一、第二延 伸架31、32干涉,因此,第一横梁221与连接梁23之间的空间需要能够嵌入第一延伸架31, 第一、第二横梁221能够嵌入第一、第二延伸架31、32之间的间距内,而第二延伸架32能够 嵌入第二横梁222外侧的空间。这样,第一、第二横梁221、222和第一、第二延伸架31、32 能够交错设置,保证在高度方向不会发生干涉。 如图3所示,单个延伸架3包括两侧的翼板33和连接板34,连接板34包括数个相 间设置的连接棒341,连接棒341连接于翼板33之间,连接棒341之间形成一个可卡住车轮 的间隙,以更好地固定车轮。本实施例中,该间隙最大中心距为300mm,否则,车辆车轮易卡 在其内不能行驶出来,而且棒状物还可以作为车辆的拴固点,使用更方便。 上述翼板33与底架1枢接,使延伸架3能够翻转于底架1上,而翼板33与底架1 之间的枢接部与底架l边缘之间的间距大于角柱21的宽度,使延伸架3和端架2翻转后, 长度方向上的角柱21能够压于翼板33枢接部的外侧,而不会与宽度方向上的翼板33产生 干涉。 如图4所示,底架1和延伸架3相互齐平,且沿底架1的长度方向向上突起的拱度排布。装载货物时,底架l的拱度在货物重力的作用下,拱度减少或平齐或稍超平齐位置, 这样装载货物不会因底架1的变形而影响到其他集装箱。由于底架1的两侧均设有不止一 个延伸架3,将延伸架3与底架1齐平设置,保证延伸架3沿底架1拱度也呈近似拱型设置。 如图5所示,端架2与底架1之间连接有铰链装置4,铰链装置4包括外铰链41 、内 铰链42、前销轴43和后销轴44,内、外铰链41 、 42之间铰接,前、后销轴43、44穿设于内、外 铰链41、42之间。其中,前销轴43采用方销连结,其连接方式与常规圆销基本相同,当然也 可以是圆销。内铰链42绕后销轴44翻转,到达竖直位置后,前销轴43插入,以锁紧内铰链 42,且外铰链41顶部往外侧延伸有一"L"角件45,挡住内铰链42不会继续向外翻转。外铰 链41设置于底架21端部的前后两侧,内铰链42设置于端架2下端的前后两侧,端架2可 以绕后销轴44翻转,到达竖直状态后,前销轴43插入,以锁紧端架2。其内铰链42转到竖 直位置后,再向外翻转,就被外铰链顶部的"L"角件45挡住。 为了防止司机将最后一辆车驶入底架后,车门与端架之间的由于间隙过小,而使 司机无法下车,于内铰链42设置缺口 46,缺口 46朝向"L"形角件45,以实现内铰链42到 达竖直位置后可以继续向外翻转一定角度。这样,当横向装载完最后一辆车时,可以将端架 2向外翻转一定角度,以方便司机开车门,下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台架式集装箱,包括底架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台架式集装箱,包括底架和与设置于所述底架两端的端架,所述底架的侧面设置有延伸架,所述端架包括位于所述底架端部两侧的角柱,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延伸架和端架翻转于所述底架上后,所述延伸架嵌于所述角柱之间的间隙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