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轴及具有平衡轴的动力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2193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衡轴,包括轴体(6),其关键在于所述轴体(6)上具有轴向的分离孔(1)和与所述分离孔(1)相交的进气孔(2)。这种平衡轴能实现箱体内外压力平衡,并能实现油气分离,使得动力机实现零油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涉及一种采用这种平衡轴的动力机,这种动力机省去了复杂的迷宫结构,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平衡轴,以及具有平衡轴的动力机械,如柴油机、通机系列中 的割草机、发电机(250排量以上)等。
技术介绍
现在通用的具有平衡轴的动力机械,如发动机, 一般采用在箱体上设置废气管接口, 实现箱体内部与外部大气压间的平衡,同时为保证箱体内所存储的大量机油或润滑油不 随高压气体外排,在废气管接口位置处设置迷宫,通过此种结构实现平衡压力和避免机 油或润滑油外喷。但是,普通恒压结构为保证机油不随着高压气外排,在箱体内部增设 的复杂迷宫结构,使箱体的制造难度增大,箱体模具的复杂度增大、使用寿命縮短,变 相增加了成本,而且一旦迷宫设置不合理,在发动机高速运行时极易出现喷机油现象。 另一方面,普通发动机恒压结构若想使油气分离的更加彻底,就必须增加迷宫的复杂程 度,因此在较低制造成本的情况下,油气难以彻底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箱体内压力平衡的平衡轴。 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体结构简单的动力机械。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平衡轴,包括轴体,其特 征是所述轴体上具有轴向的分离孔和与所述分离孔相交的进气孔。进气孔的数量和位 置可以根据动力机的具体合理设置。为便于从油气混合物中分离出的机油被甩出所述分离孔,所述进气孔最好沿平衡轴 的径向设置。为便于迸气孔的加工,所述轴体上具有凸起的圆台,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圆台上 而与分离孔连通。所述分离孔最好为不通孔,其开口端靠近动力机箱体的废气管接口。 为实现油气混合物进入分离孔时能实现减速,所述进气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分离孔的孔径。孔径之差可以根据动力机的排量合理设置。为进一步实现油气分离,在所述分离孔内设置有孔径小于所述分离孔的排气孔。具体的可以是,所述分离孔的开口端具有开口圆柱状的排气孔座,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排气孔座的端部。为便于高压气体的排除,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排气孔座端部的中心,而使 其孔心与所述分离孔的孔心在同一直线上。为便于排气孔座的装配,所述排气孔座的端部距所述动力机箱体的废气管接 口较远,而使其座身延伸至所述分离孔的开口端端面附近。所述排气孔座与所述轴体压套可以过盈配合或者螺纹连接。本技术的第二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动力机械,包 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平衡轴,该平衡轴包括轴体,其特征是所述轴体 上具有轴向的分离孔和与所述分离孔相交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沿平衡轴的径向 设置;所述轴体上具有凸起的圆台,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圆台上而与分离孔连 通;所述分离孔为不通孔,其开口端靠近动力机箱体的废气管接口;所述进气孔 的孔径小于所述分离孔的孔径;在所述分离孔内设置有孔径小于所述分离孔的排 气孔;所述分离孔的开口端具有开口圆柱状的排气孔座,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 排气孔座的端部;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排气孔座端部的中心,而使其孔心与所 述分离孔的孔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排气孔座的端部距所述动力机箱体的废气管 接口较远,而使其座身延伸至所述分离孔的开口端端面附近;所述排气孔座与所 述轴体压套过盈配合或者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 由于所述轴体上具有轴向的分离孔和与所述分离孔相交的进气孔,因 此提供了一条高压气体向箱体外排放的通道,当动力机的曲轴高速旋转时,即使 有部分机油或机油或润滑油进入分离孔,从进气孔进入分离孔内的机油或润滑油 在重力作用下将被吸附在分离孔的内壁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出平衡轴,实现 油气的分离,从而实现零油喷;(2) 由于所述进气孔最好沿平衡轴的径向设置,因此机油或机油或润滑油 将被比较顺利的甩出平衡轴,从而进一歩节约了机油;(3) 由于所述轴体上具有凸起的圆台,所述进气孔设置在所述圆台上而与 分离孔连通,因此进气孔的加工方便,并使平衡轴并不因为分离孔和进气孔的设 置而降低使用性能;(4) 由于所述进气孔的孔径小于所述分离孔的孔径,因此当油气混合物进 入分离孔时速度将大大降低,而高压气体流速的降低将使其携带机油或机油或润 滑油的能力大大降低,从而导致更多的机油或机油或润滑油在平衡轴内被分离甩 出平衡轴;(5) 在所述分离孔内设置有孔径小于所述分离孔的排气孔,因此气体流出时从大孔进入小孔从而获得一个加速度,进而更加有利于阻挡润滑油跟随气流喷 出箱体;(6) 由于所述排气孔设置在所述排气孔座端部的中心,而使其孔心与所述 分离孔的孔心在同一直线上,因此高压气体的流通比较顺畅,这有利于箱体压力 的平衡;(7) 由于所述排气孔座的端部距所述动力机箱体的废气管接口较远,而使 其座身延伸至所述分离孔的开口端端面附近,因此排气孔座的压装更方便;(8) 由于上述的优点,因此采用这种平衡轴的动力机可以省去复杂的迷宫 结构,从而极大地优化了箱体的内部结构,使得箱体制造的难度降低,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如图1所示,箭头表示气体流动方向, 一种平衡轴,包括轴体6, 所述轴体6上具有轴向的分离孔1和与所述分离孔1相交的进气孔2;所述进气 孔2沿平衡轴的径向设置;所述轴体6上具有凸起的圆台3,所述进气孔2设置 在所述圆台3上而与分离孔1连通;所述分离孔1为不通 L,其开口端靠近动力 机箱体的废气管接口;所述进气孔2的孔径小于所述分离孔1的孔径;在所述分 离孔1内设置有孔径小于所述分离孔1的排气孔4;所述分离孔1的开口端具有开口圆柱状的排气孔座5,所述排气孔4设置在所述排气孔座5的端部5-1;所 述排气孔4设置在所述排气孔座端部5-l的中心,而使其孔心与所述分离孔1的 孔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排气孔座5的端部5-1距所述动力机箱体的废气管接口 较远,而使其座身5-2延伸至所述分离孔l的开口端端面附近;所述排气孔座5 与所述轴体6压套过盈配合。平衡轴的转速与曲轴成正比,曲轴转速越高,平衡轴也转的越快,混合着润 滑油的气体,在进入平衡轴分离孔l时,由于是由小孔进入大孔实现油气减速, 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被先是被吸附于分离孔1的内壁上,气体顺着端头的排气孔 4排出箱体,而随着平衡轴的高速转动,润滑油便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又从径向上 的进气孔2甩离平衡轴,进入箱体,从而实现油和气的彻底分离。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排气孔座5 与所述轴体6螺纹连接。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如图3所示,箭头表示气体流动方向, 一种动力机械,包括箱体7,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平衡轴,该平衡轴包括轴体6,其特征是所述轴体6上具有轴向的分离孔1和与所述分离孔1相交的进气孔2;所述进气孔2沿平衡轴的径向设置;所述轴体6上具有凸起的圆台3,所述进气孔2设置在所述圆台 3上而与分离孔1连通;所述分离孔l为不通孔,其开口端靠近动力机箱体的废气管接口;所述进气孔2的孔径小于所述分离孔1的孔径;在所述分离孔1内设置有孔径小于所述分离孔1的排气孔4;所述分离孔1的开口端具有开口圆柱状的排气孔座5,所述排气孔4设置在所述排气孔座5的端部5-1;所述排气孔4 设置在所述排气孔座端部5-1的中心,而使其孔心与所述分离孔1的孔心在同一 直线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衡轴,包括轴体(6),其特征是:所述轴体(6)上具有轴向的分离孔(1)和与所述分离孔(1)相交的进气孔(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周友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