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立集成电路芯片内工艺偏差的空间相 关性模型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水平的飞速发展,集成电路芯片的特征尺寸不断减小。时 至今日,集成电路MOS管的特征尺寸已经达到纳米量级,半导体制造工业进入到纳米工艺 时代。在复杂的纳米制造工艺下,集成电路器件和互连线的几何与电学参数特性值(例如 MOS管有效沟道长度、互连线宽度和高度、阈值电压等)在实际芯片上不再是一个简单、确 定的设计标称值,而是围绕着标称值呈现某种形式的概率密度分布。这种在芯片制造过程 的工艺偏差,导致了不可控的器件和互连线的几何尺寸偏差与电学参数偏差。随着制造工 艺的技术节点向45nm/32nm转移,工艺偏差相对于标称值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使得实际 电路性能偏离原始设计值过远,发生时序失效或者功耗过高,导致芯片成品率降低。因此, 集成电路设计者需要在设计阶段就对工艺偏差加以考虑,以解决日益严重的芯片成品率问 题。工艺偏差按空间范围分类可分为两类芯片内的工艺偏差(简称为片内偏差)和 芯片之间的工艺偏差(简称为片间偏差)。在纳米工艺下,片内偏差超过片间偏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立集成电路芯片内工艺偏差的空间相关性模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将所测试芯片的似然函数相乘得到联合似然函数;步骤2:考虑金块效应后对联合似然函数进行修正;步骤3:通过最大化求解对数联合似然函数得到未知参数的估计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璇,陆伟成,陶俊,严昌浩,付强,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