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8459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具备:安装于各单电池(21)的单电池电压传感器(32)与单电池温度传感器(31),安装于腔室(27)的气体温度传感器(33)、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34)与氢气传感器(35),安装于气体排出通路(28)的气体温度传感器(36)、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37)与氢气传感器(38),空调扇(17)、流路切换风门(19)和进行窗玻璃(41)的下降的驱动电动机(42);在由传感器(31)~(38)检测出的电池状态值超过了预定的阈值时判断为电池组(20)的异常,起动流路切换风门(19)与空调扇(17),使窗玻璃(41)下降,对车厢内换气。由此,将从锂离子电池产生的烟迅速排出到车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有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辆的构造。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环境问题对策之一,通过来自电动机的驱动力行驶的混合动力车、燃 料电池车、电动汽车等电动车辆受到瞩目。在这样的电动车辆中,搭载有电池等二次电池。 作为构成车辆的驱动用电源的二次电池,使用镍氢电池、铅蓄电池等。车辆驱动用的二次电池为了通过车厢内的被空调的空气冷却,多设置于车厢内。 特别为了有效使用车厢内用的空调装置的能力,进行将车厢内的空气向二次电池输送而 进行二次电池的冷却,然后使温度上升了的空气返回到车厢内,通过车厢内用的空调装置 将该温度上升了的空气冷却。这是因为,在该方式的情况下,空调效率比将冷却了二次电池 的空气向外部排出更好。另外因为,不需要从二次电池与外部连通的管道,所以能够消除从 该管道进入的噪音,能够降低车厢内的噪音。另一方面,作为车辆驱动用的二次电池开始使用能量密度比镍氢电池、铅蓄电池 等高、能够小型化的锂离子电池。但是,锂离子电池具有在由于车辆的碰撞等而向电池组施 加冲击力时由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短路等引起而产生烟的可能性。此时,如果如上所述那样 将二次电池设置于车厢内,则产生的烟进入车厢内,所以需要将车厢内的烟排出。因此,为了即使向电池组施加冲击、从内部的锂离子电池产生的烟进入车厢内、也 能够将该烟排出到车辆外,提出了在预测到车辆的碰撞等时预先将车厢与车辆外连通、将 烟排出到车厢外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特开2007-990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以往技术通过设置于车辆的碰撞检测传感器、雷达装置预测 车辆的碰撞,进行空调的起动、窗子的开放。因此,在没有碰撞、没有向车辆施加冲击时也会 进行空调的起动、窗子的开放。这样的动作有时是与用户的意思相反的动作,有时给用户带 来不舒适感。另外,在没有向电池组施加冲击力时由于锂离子电池的状态也有产生烟的可 能性,但在专利文献1的以往技术中,在由于冲击以外的原因产生烟时,需要搭乘者开放窗 子等而将该烟排出,所以具有不能将烟迅速排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从搭载于车厢内的锂离子电池产生了烟时迅速将烟排出到 车外。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辆,具备搭载于车厢内的锂离子电池,检测锂离子电池的状态的 电池状态检测单元,对车厢内的空气进行换气的换气机构,和进行换气机构的起动停止的 控制部;控制部,在由电池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电池状态值超过了预定的阈值时判断为 锂离子电池异常,并具备在判断为异常时起动换气机构的换气机构起动单元。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辆中,也可优选设为包含在锂离子电池的状态异常时将从锂离子电池产生的气体排出到车厢内的气体排出通路,电池状态检测单元为安装于锂离子电 池的电压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气体排出通路的气体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的任意 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换气机构包含将大气(外界空气)导入车厢内的大气导入机构和通 过驱动电机使车厢的窗玻璃移动的窗玻璃驱动机构,换气起动单元包含大气导入机构起动 单元和通过窗玻璃驱动机构开始窗玻璃的开放的窗开放开始单元。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辆中,也可优选设为具备覆盖锂离子电池上部、连接有气体排 出通路、在锂离子电池异常时将从锂离子电池产生的气体集合的腔体,气体传感器和气体 温度传感器中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设置于腔体的上部内面;也可优选设为气体传感器为 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和氢气传感器中的任意一方或者双方。本专利技术起到能够在从搭载于车厢内的锂离子电池产生烟时迅速将烟排出到车外 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车辆的结构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车辆所搭载的电池组的平面与侧面的说 明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车辆的控制系统的系统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车辆的动作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车辆的电池异常时的单电池(力>)电压 与单电池温度与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和大气导入机构与窗玻璃驱动机构的指令信号的变 化的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 施方式的电动车辆100具备车体10、在车体10的内部由前方分隔构件12与后方分隔构件 13分隔的车厢11。在位于前方分隔构件12的前方的发动机罩中收纳有未图示的发动机、 车辆驱动用的电动发电机、动力分配机构、逆变器、驱动用齿轮等。在车体10上,开闭自如 地安装有具有窗玻璃41的门40。窗玻璃41通过未图示的驱动用电动机与齿轮上下开闭。 驱动用电动机与齿轮构成窗玻璃驱动机构。在前方分隔构件12的前方的发动机罩下,设有向车厢11输送空气的空调扇17。 在空调扇17上,安装有连接于车厢11的车厢空气吸入管15,从车外吸入大气的大气吸入 管16和在车厢空气吸入管15与大气吸入管16之间切换吸入流路的流路切换风门19 (调 节器,夕' > 〃)。另外,在空调扇17上,连接有将从车厢空气吸入管15或者大气吸入管16 吸入的空气送入车厢11的空气吹出管18。在空气吹出管18上安装有未图示的空调装置的 换热器,构成为将吸入的空气冷却而送入车厢11。在流路切换风门19被切换到车厢空气吸 入管15侧时,车厢11变为大致密闭状态,大气几乎不会进入车厢11内。大气吸入管16、流 路切换风门19、空调扇17与空气吹出管18构成大气导入机构。先前说明的窗玻璃驱动机 构与大气导入机构构成换气机构。在车厢11内配置有驾驶者、乘员就座的座椅,在驾驶席的座椅与副驾席的座椅之间设有通过壳体14分隔的电池设置空间。电池设置空间构成为与车厢11连通。在电池设 置空间中安装有收纳有多个锂离子电池的单电池21的电池组20。在电池组20上安装有 从车厢11内吸入冷却用空气的空气吸入管路23和将冷却电池组20而温度上升的空气从 电池组20排出到车厢11的空气排出管路25。在空气吸入管路23上安装有冷却风扇24。 另外,在收纳于电池组20的锂离子电池的各单电池21的上面,安装有用于使诸如当在各单 电池21的内部正负的电极接触的异常状态时从各单电池21产生的气体逸出的逸出管26。 在逸出管沈的端面上设有在单电池21的内压由于产生的气体而上升时破裂而使单电池21 内部的气体逸出到外部的安全隔膜26a(安全阀,巧1午、一 Ψ卞>7 )。在电池组20的上面 设有将从逸出管沈放出的气体集合的腔室27。在腔室27上设有将气体排出到车厢11的 气体排出通路观。如图2(a)所示,电池组20的结构为将板状的单电池21立起、在电池组20的外壳 22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隙地并列。从各单电池21获取蓄电功率(电力),合计而作为电池 组20的输出而输出。在各单电池21之间的间隙中,通过冷却风扇M使冷却空气从空气吸 入管路23向空气排出管路25流动,各单电池21被冷却变为运行范围温度。如图2(a)以 及图2(b)所示,在各单电池21的中央的上部设有逸出管沈与安全隔膜^a。在各单电池 21上,分别安装有测定各单电池21的输出电压的单电池电压传感器32与测定各单电池21 的温度的单电池温度传感器31。如图2(b)所示,在设置于电池组20的上部的腔室27的上侧的内部安装有气体温 度传感器33、一氧化碳气体传感器34与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具备:  搭载于车厢内的锂离子电池;  检测锂离子电池的状态的电池状态检测单元;  对车厢内的空气进行换气的换气机构;和  进行换气机构的起动停止的控制部;  控制部,在由电池状态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电池状态值超过了预定的阈值时判断为锂离子电池异常,并具备在判断为异常时起动换气机构的换气机构起动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润一石下晃生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