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全管体退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7036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钢管全管体退磁装置,包括:一退磁平台;至少一路退磁装置,设置在所述退磁平台上,每一路退磁装置包括沿所述钢管的前进方向、依次同轴设置的若干磁线圈;以及一驱动装置,升降退磁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满足四路钢管同时退磁,提高生产效率及退磁效果,而且退磁装置能自动识别管料的有无,有料工作,无料关闭,节约能源。(*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损探伤
,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在电磁探伤工 艺后的钢管全管体退磁装置
技术介绍
钢管自动超声波+涡流联合探伤的工艺,其工艺流程大多为上料、管料 输送、预喷淋、钢管夹送、涡流探伤、超声波探伤、单线圈退磁、自动分选、 管端磁粉探伤及分选等部分组成。由于涡流探伤磁饱和时,钢管两端剩磁较高,尤其在钢管壁厚较厚或外 径较大的情况下,对应钢管的环形面积较大,单线圈的退磁方法很难将剩磁 退到合适的程度,而剩磁不合格的钢管会对后道工序如管端车丝合格率产生 影响,大大影响了钢管的成材率。为了将壁厚管剩磁完全退净,需要将存在剩磁的管料来回、多次通过退磁线圈,方可勉强达到剩磁小于20Gs的要求,但这种方法退磁效率极低,限制了探伤产能的发挥。综上可知,现有的退磁装置,在一些条件下,其不能将钢管的剩磁完全 退净,而且退磁效率很低,不能满足钢管大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全管体退磁装置,通过多个线圈的依 次作用,对钢管进行更充分的退磁,确保了钢管退磁的完全退净,并且采用 了多路退磁同时进行的结构,大大提高了退磁的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全管体退磁装置,包括: 一退磁平台;至少一路退磁装置,设置在所述退磁平台上,每一路退磁装置 包括沿所述钢管的前进方向、依次同轴设置的若干磁线圈;以及一驱动装置, 升降退磁平台。优选地,所述每一路退磁装置包括一直流充磁线圈、 一直流退磁线圈以 及一交流退磁线圈。优选地,所述退磁装置为三路或四路。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若干升降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退磁平台下方; 若干同步轴,连接所述各升降组件;以及 一电机,通过传动升降组件并驱动各升降组件。 优选地,每一组升降组件包括 一螺旋升降机;以及一分配器,分别连接所述同步轴和所述螺旋升降机。优选地,所述电机和所述分配器通过若干联轴器和平键,分别连接所述 同步轴。优选地,还包括若干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退磁平台下方,所述每一组支撑组件包括一导向杆;一导向套,套接在所述导向杆外,所述导向杆在该导向套中垂直升降;以及一压盖,通过若干螺钉压接在所述导向套上端,所述压盖上设有一中空 孔,套接所述导向杆。优选地,所述退磁平台上设置有三条型钢,所述型钢与所述钢管的前进 方向相垂直,且所述直流充磁线圈、直流退磁线圈以及交流退磁线圈分别设 置在其中的一条型钢上。优选地,在各个磁线圈之前各设有一个检测钢管位置的接近开关,控制 所述磁线圈工作。优选地,还包括若干分配器底座,分别设置在所述分配器的底部,支撑分配器; 至少一电机底座,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底部;一螺旋升降机底座,设置在所述螺旋升降机下部,支撑螺旋升降机;以及一螺旋升降机垫板,设置在所述螺旋升降机底座与所述螺旋升降机之间。 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 优点和积极效果退磁装置平台高度自动调整。钢管厂油井管产品规格范围广,外径最小60.3mm,最大为180mm。对于 退磁线圈而言,线圈截面的磁场是不均匀的,靠近线圈内壁磁场最强,线圈 中心磁场最弱。为了确保钢管周向截面退磁效果,要求实际生产中退磁线圈 与被检钢管的中心一致。本退磁装置通过电机驱动,根据钢管外径实现平台 高度的自动调节。四路钢管同时退磁,提高生产效率及退磁效果。退磁装置配有12个退磁线圈,共分四路,每路三个,分别为直流充磁线 圈、直流退磁线圈及交流退磁线圈,实现四路钢管的同时退磁,且每路、每 个线圈的关闭、开启及电流调整可以分别设置,可视现场生产情况进行多种 选择组合。退磁装置自动识别管料的有无,有料工作,无料关闭,节约能源。 该退磁装置配有三组接近开关,每组四个,分别位于直流充磁线圈前、 直流充磁及直流退磁之间、交流退磁后。实际退磁时,只有当接近开关感应 到钢管时,相应接近开关后的线圈电源才开启;当钢管尾部离开相应的感应 开关时,则相应接近开关前的线圈电源则立即关闭,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 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 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平面架构图。 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模块控制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充磁线圈部分的电路框图。附图标号序号名称序号名称H型钢电机底座H型钢电机H型钢六角螺栓同步轴六角螺母分配器底座弹簧垫圈联轴器平垫圈平键导向杆分配器压盖六角螺栓内六角螺钉六角螺母导向套弹簧垫圈同步轴i2]平垫圈联轴器i3]六角螺栓平键〔14]六角螺母螺旋升降机弹射垫圈螺旋升降机垫板平垫圈六角螺栓i7]六角螺栓弹簧垫圈i8]六角螺母平垫圈 ,i9]弹簧垫圈螺旋升降机底座平垫圈磁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5来具体介绍一种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四路同步退磁的设计,能够满足4根钢管的同时退 磁操作。7磁装置,用于若干根钢管的同步退磁,设有四路退磁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退磁平台上,每一路退磁装 置包括沿所述钢管的前进方向、依次同轴设置在所述退磁平台上的一直流充 磁线圈、 一直流退磁线圈以及一交流退磁线圈。直流充磁线圈的中心与直流退磁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lOOOmm,直流退磁线圈的中心与交流退磁线圈 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00mm。上述的三个磁线圈的内径均为260mm,外径均为 380腿,四行磁线圈之间留有空隙,它们的总跨度为1590mm。驱动装置设置在退磁平台底部,升降所述退磁平台,将所述退磁装置与 所述钢管的前进方向对中。驱动装置包括4个升降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退磁平台底部的四角,每一组升降组件 包括 一螺旋升降机34,设置在所述退磁平台底部;以及一分配器8,分别 传动连接所述同步轴4、 31和所述螺旋升降机34,每个分配器8下面安装一 个用于支撑的分配器底座5。每个螺旋升降机34下部通过若干六角螺栓36、 弹簧垫圈37、平垫圈38安装一螺旋升降机底座39和一螺旋升降机垫板35 支撑退磁平台。每个升降组件通过六角螺栓9、 13、 17,六角螺母IO、 14、 18,弹簧垫 圈ll、 15、 19,平垫圈12、 16、 20与退磁平台固定。一电机22,通过若干同步轴4、 31传动升降组件并驱动各升降组件,电 机22和所述升降组件通过若干联轴器6、 32和平键7、 33,分别连接所述同 步轴4、 31。电机22的下面通过若干六角螺栓23,六角螺母24,弹簧垫圈 25,平垫圈26固定安装一个用于支撑的电机底座21。两个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退磁平台底部的两端,所述每一组支撑组 件由一导向杆27、 一导向套30以及一压盖28组成。导向杆27设置在所述 退磁平台底部;导向套30套接在所述导向杆27外。导向杆27在该导向套 30中垂直升降。压盖28通过若干内六角螺钉29压接在所述导向套30上端, 所述压盖28上设有一中空孔,套接所述导向杆27。如图3所示,所述退磁平台上设置有三条H型钢1、 2、 3, H型钢l、 2、 3与所述钢管的前进方向相垂直。磁线圈40之间呈矩阵排列,四个直流充磁 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管全管体退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退磁平台; 至少一路退磁装置,设置在所述退磁平台上,每一路退磁装置包括沿所述钢管的前进方向、依次同轴设置的若干磁线圈(40);以及 一驱动装置,升降所述退磁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长忠蒋一鸣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