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61907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其是能够同时实现高速响应性、广视野角特性和高对比度特性的实用的液晶面板。液晶面板(2)包括挟持在一对基板(10、20)之间的p型液晶材料和对p型液晶材料施加与基板面平行的电场的梳齿形电极(13、14)。p型液晶材料在无电场施加时与基板面垂直地取向。梳齿形电极(13、14)的电极宽度为5μm以下,电极间隔为15μm以下,p型液晶材料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与折射率各向异性Δn的积为1.3以上、3.1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通过施加电压来使液晶 层弯曲变形从而控制光的透过的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以薄型、轻量、低耗电量为特征,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液晶显示装置的 显示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取得显著的进步,如今已达到几乎超越CRT(阴极射线管)的程度。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方式由液晶在液晶单元内怎样排列来决定。一直以 来,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方式,例如已知TNCTwisted Nematic,扭转向列)模式、 MVA (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畴垂直取向)模式、IPS Qn-Plain Switching, 面内开关型)模式、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光学补偿双折射)模式 等各种显示方式。一直以来,使用这样的显示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已得到大量生产。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昭57-618号公报(1982年1月5日公开)” 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0-186351号公报(1998年7月14日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0-333171号公报(1998年12月18日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1-24068号公报(1999年1月四日公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0-275682号公报(2000年10月6日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55357号公报(2002年2月20日公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公开)”专利文献3公开)”专利文献4开)”专利文献5公开)”专利文献6开)”非专利文献 1 K. Ohmuro, S. Kataoka, T. Sasaki, and Y. Koike, Development of Super-High-Image-Quality Vertical-Alignment-Mode LCD,,,SID 1997 Digest,No. 33. 3, p.845-848,1997.2 :H. Yoshida, T. Kamada, K. Ueda, R. Tanaka, Y. Koike, K. Okamoto, P.L.Chen and J. Lin,Multi-domain Vertically Aligned LCDs with Super-wide Viewing Range for Gray-scale Images,,,Asia Display/IMID' 04 Digest, No. 12. 2, (2004).非专利文献3 :R. A. Soref,“Field Effects in Nematic Liquid Crystals Obtained with Interdigital Electrodes, J. Appl. Phys. , Vol. 45,No. 12,p.5466-5468, 1974.非专利文献4 :R. Kiefer, B. Weber, F. ffindschield, and G. Baur, In-Plane Switching of Nematic Liquid Crystals,Proc. The 12th Int'1 Disp. Res. Conf. (JapanDisplay,92),No. P2-30,p. 547-550,1992.##^0^:^5 :P. L. Bos and J. A. Rahman,An Optically SeIf-Compensating^ Iectro-Optical Effect with Wide Angle of View, Technical Digest of SID Symp., p. 273-276,1993.6 :Y. Yamaguchi, T. Miyashita, and T. Uchida, “Wide—Viewing—Angle Display Mode for the Active-Matrix LCD Using Bend-Alignment Liquid-Crystal Cell”,Technical Digest of SID Symp. ,p.277—280,1993.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各种显示方式中,例如TN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被普遍广泛使用。但是,TN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响应迟缓、视角(视野角)狭窄等缺点。而在MVA模式(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2、中,在有源矩阵基板的像素电极设置 隙缝,并在对置基板的对置电极设置液晶分子取向控制用的突起(肋),利用由此形成的边 缘场(Fringe Field,也称为散射场)将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设置为多个方向。MVA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将电压施加时液晶分子倒向的方向分割 (Multi-domain)为多种方向来实现广视角。另外,由于是垂直取向模式,所以与TN模式、 IPS模式、OCB模式等各模式相比能够获得高对比度。不过其制造工序复杂,并与TN模式同 样地具有响应迟缓的缺点。IPS模式(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 4)作为上述各种显示方式中以更为简单的结 构实现广视角的显示方式为人所知。IPS模式中由于使液晶分子在面内开关,因此视角非常 广。不过,IPS模式也与TN模式、MVA模式同样地具有响应迟缓的缺点。另外,并不适用于 要求低温下的高速性的便携式设备、车载设备。另一方面,在上述各种显示方式中,OCB模式(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5 6)是唯 一能够仅以在平行地进行了取向处理的两片基板间挟持向列型液晶的简单结构来实现高 速响应的显示方式。因此,在低温的响应特性成为问题的车载用途等中,OCB模式尤其受到关注。不过,OCB模式虽然表现出高速的响应性,但在电源接通时需要进行从作为初始取 向的展曲取向(splay alignment)向驱动时的弯曲取向转移的操作。因此,除了通常的驱 动电路外还需要初始转移用电路,所以本身就存在成本上升的因素。另外,还具有视角特性 比MVA模式、IPS模式差的问题。另外,作为上述以外的显示方式,提出有下述显示方式,S卩,为了解决MVA模式的 工艺课题,在垂直取向模式中使用P型向列型液晶作为液晶材料,利用横向电场进行驱动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6)。在上述显示方式中,通过在保持由垂直取向带来的高对比度性的同时利用横向电 场进行驱动来限定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在上述显示方式中,因为不需要MVA模式那样的 利用突起物进行的取向控制,所以像素结构简单,具有出色的视角特性。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3和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下述内容,即,通过施加电压形成 弯曲状的电场,形成液晶指向矢(director)的方向相差180度的两个畴,并随之获得广视 角特性。不过,上述显示方式虽然如上所述实现高对比度且具有出色的视角特性,但却具 有驱动电压较高、光透过率较低这样的大问题。另外,与MVA模式同样,其响应特性也不能 说能够充分应对动态画面显示。因此至今未实用化。因此,能够同时实现高速响应性、广视角特性、高对比度特性的液晶面板和液晶显 示装置还尚未得知。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同时实现高速响应性、 广视角特性、高对比度特性的实用的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在上述状况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包括挟持在一对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和对所述液晶材料施加与基板面平行的电场的电极,所述液晶材料包含p型液晶材料,在无电场施加时所述p型液晶材料与基板面垂直地取向,  所述电极的电极宽度为5μm以下,电极间隔为15μm以下,  所述p型液晶材料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ε与折射率各向异性Δn的积为1.3以上、3.1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8-6-18 2008-159390;JP 2009-2-19 PCT/JP2009/01.一种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挟持在一对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和对所述液晶材料施加与基板面平行的电场的 电极,所述液晶材料包含P型液晶材料,在无电场施加时所述P型液晶材料与基板面垂直地 取向,所述电极的电极宽度为5 μ m以下,电极间隔为15 μ m以下,所述P型液晶材料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Δ ε与折射率各向异性Δη的积为1. 3以上、 3. 1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材料的层厚d与折射率各向异性Δ η的积为0. 3 μ m以上、0. 7 μ m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材料的弹性常数k33为15pN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原将市樱井猛久神崎修一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