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559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其在一对透明电极上形成有取向分布用的狭缝,以使得视角特性在上下左右所有方向上都相等。各透明电极的狭缝(61、71)由:以相对于X轴倾斜的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第1狭缝部(61a、71a)和以相对于X轴向与第1狭缝部相反的方向倾斜的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第2狭缝部(61b、71b)构成。并且,一方透明电极的第1狭缝部(61a)和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第1狭缝部(71a)在Y轴方向交替配置,而且同时一方透明电极的第2狭缝部(61b)和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第2狭缝部(71b)在Y轴方向交替配置。也可以在一方透明电极和另一方透明电极上,以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错开半个间距的方式来配置十字形狭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善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元件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液晶显示元件,公知有公开在日本特开2004-252298号公报中的 液晶显示元件。如图10所示,该液晶显示元件具有相对配置的背面侧和前面侧的一对基 板1、2、以及设置在两基板1、2上并夹持液晶层3相互叠合而形成显示区域的背面侧和前面 侧的一对透明电极4、5。并且,在与两透明电极4、5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部分,分别形成有 多个取向分布用的后述的狭缝6、7。在制造该液晶显示元件时,在各基板1、2上以覆盖各透明电极4、5的方式涂敷垂 直取向膜并进行焙烧,接着,将主密封材涂敷在各基板1、2上,并再撒上规定直径的间隙控 制材之后,叠合两基板1、2,使主密封材固化。然后,将液晶灌注到两基板1、2间的单元空 格,形成液晶层3。液晶层3的液晶分子8在垂直取向膜的作用下被垂直取向。而后,将背 面侧偏振片9贴合于背面侧基板1的外侧,而且同时将视角补偿板10和前面侧偏振片11 叠合贴合于前面侧基板2的外侧。在此,如图11所示,背面侧偏振片9的透射轴9a和前面 侧偏振片11的透射轴Ila正交,由此而成为常黑型的液晶显示元件。在两透明电极4、5上形成的狭缝6、7如图12所示,为长方形,在狭缝长度方向上 存在有间隔地排列,并且,背面侧透明电极4的狭缝6和前面侧透明电极5的狭缝7在狭缝 宽度方向上交替配置。另外,狭缝长度方向是与在通常状态下观看液晶显示元件时的视野 的左右方向(图11、图12中的X轴方向)相对应。另外,背面侧和前面侧的两偏振片9、11 的透射轴9a、lla以相对于狭缝长度方向成士45°的角度相斜交。在该液晶显示元件上,当外加电压时,在背面侧和前面侧的两透明电极4、5之间, 如图13中虚线所示,以各狭缝6、7为界而产生倾斜方向左右相反的斜电场。并且,如图14 所示,液晶分子8以各狭缝6、7为界而倒向相反方向。实现所谓2区域取向结构,从而改善 了视角特性。在上述以往例子中,液晶显示元件是按如下所述制造的,S卩,垂直取向膜采用日产 化学工业公司制SE-1211,液晶层3的厚度为4 μ m,液晶为Merck KGaA公司制的双折射率 0. 1的液晶,视角补偿板10为住友化学工业制VAC-180薄膜,另外,狭缝6和狭缝7的长度方 向长度(狭缝长度)L为ΙΟΟμπι,狭缝6和狭缝7的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狭缝宽度) W为20 μ m,狭缝长度方向上相邻的狭缝6、6之间以及狭缝7、7之间的间隔A均为20 μ m,狭 缝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狭缝6、7之间的间隔B为40 μ m。并且,测定以1/4占空比驱动来显 示该液晶显示元件时的视角特性(等对比曲线),得到图15所示的结果。从图15中可知, 在上述以往的例子中,关于视野的上下方向(连结方位角90°和270°的方向)和左右方向(连结方位角0°和180°的方向),可以分别得到对称的视角特性。但是,视角特性在上 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则不相同。即,上下方向的视角特性窄于左右方向的视角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角特性在上下左右所有方向上都 相等的优良液晶显示元件。 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元件具有相对配置的一对基板、以及设置在两基板上并夹持 液晶层相互叠合而形成显示区域的一对透明电极;在与两透明电极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部 分,分别形成有多个取向分布用的狭缝。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以采用下述的事项为特征。S卩,第1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以在显示区域设定的直角坐标中的一坐标轴为X 轴,另一坐标轴为Y轴,且该X轴是观看液晶显示元件时的视野的左右方向相对应的坐标 轴;各透明电极的狭缝是由以相对于X轴倾斜的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第1狭缝部和以相对 于X轴向与第1狭缝部相反方向倾斜的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第2狭缝部构成;一方透明电极 的第1狭缝部和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第1狭缝部在Y轴方向交替配置,而且同时一方透明电 极的第2狭缝部和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第2狭缝部在Y轴方向交替配置。另外,第2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以在显示区域设定的规定的直角坐标中的一坐 标轴为X轴,另一坐标轴为Y轴;各透明电极的各狭缝形成为以χ轴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第 1狭缝部和以Y轴为长度方向的第2狭缝部相交叉而成的十字形;在各透明电极上,以在X 轴方向和Y轴方向存在有间隔的方式来配置多个十字形狭缝,而且同时将X轴方向上相邻 的十字形狭缝的中心间距离作为X轴方向狭缝间距,将Y轴方向上相邻的十字形狭缝的中 心间距离作为Y轴方向狭缝间距;以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分别错开半个X轴方向狭缝间 距和半个Y轴方向狭缝间距的方式来配置一方透明电极的十字形狭缝和另一方透明电极 的十字形狭缝。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通过一方透明电极的第1狭缝部和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第 1狭缝部在Y轴方向上的交替配置,可实现2区域取向结构,而且同时通过一方透明电极的 第2狭缝部和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第2狭缝部在Y轴方向上的交替配置,可实现与由第1狭 缝部得到的2区域取向不同方向的2区域取向结构。其结果,可实现4区域取向结构,视角 特性在视野的上下左右所有方向上都相等。此外,在第1技术方案中,X轴是与在通常状态下观看液晶显示元件时的视野的左 右方向或上下方向相对应的坐标轴;只要各透明电极的第1狭缝部的长度方向和第2狭缝 部的长度方向相对于X轴的倾角分别为+45°、-45°,就可以使得沿着一对基板而设置的 一对偏振片的一方透射轴和另一方透射轴分别平行于X轴和Y轴,也即平行于在通常状态 下观看液晶显示元件时的视野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据此,可以更加扩宽在通常状态下 观看液晶显示元件时重要的视角方位也即是上下及左右方向的视角特性。另外,理由将在后面说明,在第1技术方案中,优选是,各透明电极的第1和第2各 狭缝部的与其长度方向正交方向上的狭缝宽度是 ο μ m以上且30 μ m以下。另外,优选是, 在一方透明电极的第1和第2各狭缝部、与相对于该各狭缝部而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另一 方透明电极的第1和第2各狭缝部之间,且是在与这些各狭缝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 存在有间隔,该间隔是在10 μ m以上或狭缝宽度以上且60 μ m以下。根据上述第2技术方案,由于一方透明电极的十字形狭缝和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十 字形狭缝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错开半个间距地交错配置,故而实质上实现了 4区域取向 结构。因此,与第1专利技术同样,视角特性在上下左右所有方向上都相等。并且,在第2技术 方案中,只要X轴是与在通常状态下观看液晶显示元件时的视野的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相 对应的坐标轴,则可以使沿着一对基板而设置的一对偏振片的一方透射轴和另一方透射轴 分别平行于X轴和Y轴,也即,可以与在通常状态下观看液晶显示元件时的视野的左右方向 和上下方向平行。据此,可以更加扩宽在通常状态下观看液晶显示元件时的重要的视角方 位也即是上下及左右方向的视角特性。 另外,理由将在后面说明,在第2技术方案中,优选是,各透明电极的第1和第2各 狭缝部的与其长度方向正交方向上的狭缝宽度是在10 μ m以上30 μ m以下。另外,优选是, 从一方透明电极的十字形狭缝和另一方透明电极的十字形狭缝在X轴方向上的错开量和 在Y轴方向上的错开量中减去狭缝宽度,所得到的值分别是在IOym以上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元件,具有:相对配置的一对基板、以及设置在两基板上并夹持液晶层相互叠合而形成显示区域的一对透明电极;在与两透明电极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部分,分别形成有多个取向分布用的狭缝,其特征在于,以在显示区域设定的直角坐标中的一坐标轴为X轴,另一坐标轴为Y轴,且该X轴是观看液晶显示元件时的视野的左右方向相对应的坐标轴;各透明电极的狭缝是由:以相对于X轴倾斜的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第1狭缝部和以相对于X轴向与第1狭缝部相反方向倾斜的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第2狭缝部构成;一方透明电极的第1狭缝部和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第1狭缝部在Y轴方向交替配置,而且同时一方透明电极的第2狭缝部和另一方透明电极的第2狭缝部在Y轴方向交替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山贵岩本宜久
申请(专利权)人: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