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转运车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24487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轨道转运车制动装置,属于车辆制动装置。包括刹车手柄I、刹车手柄II和制动装置底座,车底架中部并排的两根轮轴两端设置有两对偏心制动轮组,每对偏心制动轮组包括两个制动轮,两制动轮之间设有复位拉簧,制动轮与拉杆的下端铰接,拉杆的上端与动滑轮的轮轴铰接,动滑轮的轮轴设置在制动装置底座上,动滑轮的轮轴插入在滑槽支架内,滑槽支架设置在制动装置底座上;刹车手柄I连接钢索,钢索绕过导向定滑轮组I、动滑轮、导向定滑轮组II后连接刹车手柄II;所述定滑轮组I或定滑轮组II中的一个定滑轮设置在扶手架上、另一个设置在制动装置底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不需要手动制动,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制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转运车上的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较为常见的轨道车辆制动装置多采用鼓式制动器、带式制动器及盘式制动器 等等。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轨行式起重机为防风抗滑,也多采用夹轨钳、止轮器、压轨器及 各式锚定装置等制动于轨道车辆的滚轮轮缘均为钢质,仅依靠限制车轮转动的制动措施, 并不能有效限制钢质车轮与钢质导轨工作面之间在某种干扰力(如风力、惯性力等)下的 相对滑动。轨行式起重机上当前采用的夹轨钳防滑装置虽然能有效限制车轮与轮轨之间的 滑动,但一般均为敞开式的,结构复杂,锁定和解除操作均需操作人员手动操作,操作麻烦, 而且容易因操作人员失误而造成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轨道转运车制动装置结构复杂、需手工制动、存在安全隐 患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需手工制动、无安全隐患的轨道转运车制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法实现的一种轨道转运车制动装置,包括铰接在左侧车把手I上的刹车手柄I和铰接在右 侧车把手II上的刹车手柄II,以及设置在车底架和扶手架之间的制动装置底座,车底架中 部并排的两根轮轴两端设置有两对偏心制动轮组,每对偏心制动轮组包括两个制动轮,两 制动轮之间设有复位拉簧,制动轮与拉杆的下端铰接,拉杆的上端与动滑轮的轮轴铰接,动 滑轮的轮轴设置在制动装置底座上,动滑轮的轮轴插入在滑槽支架内,滑槽支架设置在制 动装置底座上;刹车手柄I连接钢索,钢索绕过导向定滑轮组I、动滑轮、导向定滑轮组II 后连接刹车手柄II ;所述定滑轮组I中的一个定滑轮设置在扶手架上,另一个定滑轮设置 在制动装置底座上,所述定滑轮组II中的一个定滑轮设置在扶手架上,另一个定滑轮设置 在制动装置底座上。所述制动轮外缘包覆有摩擦衬垫。所述摩擦衬垫是无石棉树脂摩擦材料或金属纤维增强摩擦材料或半金属纤维增 强摩擦材料或混杂纤维增强摩擦材料制成的衬垫。本专利技术采用偏心式制动轮加载拉簧弹力的方式,当车体受到干扰力作用有移动趋 势或产生微量移动时,由于偏心轮结构和弹簧加载初始正压力及相应初始摩擦力的存在, 车体产生一个向上的移动趋势或微量位移,从而使得偏心轮上分得更多的车体及转运对象 的重力负载,即制动轮与导轨之间正压力增大,相应地二者之间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从而 克服了车体移动的趋势。因此,本制动装置制动摩擦力可在一定范围内始终与促使车体移 动的干扰力自动保持平衡,既安全,又简便。车体把手I、刹车手柄I通过钢索和定滑轮组 I、动滑轮、定滑轮组II、刹车手柄II、车体把手II相连,动滑轮动过拉杆连接偏心制动轮 组,使得操作人员在解除制动时,压下车体每侧刹车把手中的一个即可。这样将车体一侧两个刹车手柄分别置于车体的前后,操作人员就可根据车体行进方向选择就近的手柄解除制 动,操作方便灵活。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能够自动产生阻碍车体相对位移的摩擦力,不需要 手动操作,使用安全。直接采用车体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制动,且采用了摩擦系数较大的摩擦 衬垫,从而消除了仅制动车轮无法有效限制车轮在导轨上打滑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带有本专利技术制动装置的轨道转运车示意图;图3为刹车手柄和车把手的机构示意图;如4为轨道转运车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铰接在左侧车把手I 15a上的刹车手柄I 13a 和铰接在右侧车把手II 15b上的刹车手柄II 13b以及设置在车底架3和扶手架4之间的 制动装置底座16,车底架3中部并排的两根轮轴两端设置有两对偏心制动轮组,每对偏心 制动轮组包括两个制动轮7,两制动轮7之间设有复位拉簧8,制动轮7与拉杆9的下端铰 接,拉杆9的上端与动滑轮11的轮轴铰接,动滑轮11的轮轴设置在制动装置底座16上,动 滑轮11的轮轴插入在滑槽支架10内,滑槽支架10设置在制动装置底座16上;刹车手柄I 13a连接钢索14,钢索14绕过导向定滑轮组I 12a、动滑轮11、导向定滑轮组II 12b后连 接刹车手柄II 13b。所述定滑轮组I 12a中的一个定滑轮设置在扶手架4上,另一个定滑 轮设置在制动装置底座16上,所述定滑轮组II 12b中的一个定滑轮设置在扶手架4上,另 一个定滑轮设置在制动装置底座16上。本专利技术使用过程如下如图1和图4所示,轨道转运车由地轨1和车体2两部分 组成。地轨1由两条热轧槽钢组成,通过螺栓联接铺设在地面基座上。轨道槽钢凹面相向, 凹槽下部表面为转运车滚轮5工作面,凹槽上部表面为滚轮5反轨,槽钢上表面为转运车制 动轮7工作面。车体2主要由车底架3、扶手架4、滚轮5及制动装置等组成。车底架3为 一板梁焊接件,扶手架4通过钢管焊接而成,主要用于人力驱动转运车时的推拉、扶持和打 开、闭合制动等操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动装置分布在车底架两侧的制动装置底座16上。每 侧制动装置包括一对偏心制动轮7、一个复位拉簧8、一对拉杆9、一个滑槽支架10、一个动 滑轮11、两对定滑轮12、刹车手柄I 13a、刹车手柄I 13b和一根钢索14。两制动轮7对称 安装在车体2中间底部并排的两根轮轴上,两个制动轮7之间由张紧的拉簧8连接;当刹 车手柄13处于自由状态时,制动轮7轮缘压在地轨1的上表面;两拉杆9的下端分别与两 制动轮7轮缘部位铰接,它们的上端则同时与动滑轮11或者动滑轮11轮轴上的拉板铰接; 拉杆9和相应的制动轮7在任何时候均保持对称;动滑轮11的轮轴一端向外延伸,插入滑 槽支架10的滑槽内并可在其中上下滑动;左侧杀手手柄13a铰接在左侧把手15a上,右侧 刹车手柄铰接在右侧刹车把手15b上,钢索14的两端各自与两刹车手柄13a和13b端部相 连,其间绕经导向定滑轮组12a、12b及动滑轮11。当转运车处于静止状态时,两刹车手柄13均处于自由松开状态,钢索14松弛,两 对称布置的制动轮7在复位弹簧8拉力下以一定的正压力与地轨1的上表面接触,当因人4力推动或因舰体摇摆而使转运车产生沿地轨1移动的趋势时,偏心制动轮7与地轨1上表 面之间的初始摩擦力使两偏心制动轮7中的一个发生微量的绕轴转动或转动趋势,从而使 该轮与地轨1上表面之间的正压力迅速增大,相应而产生的静摩擦力也迅速与驱动车体2 移动的人为驱动力或摇摆惯性力达到平衡,使车体2仍处于静止状态。比如,当因人力推动 或因舰体摇摆而使转运车有沿地轨1向左移动的趋势时,制动轮7与地轨1上表面之间的 静摩擦力使左侧制动轮7中的产生转动趋势或微量的绕轴转动,从而使该轮与地轨1上表 面之间的正压力迅速增大,相应而产生的静摩擦力也迅速与驱动车体2移动的人为驱动力 或摇摆惯性力达到平衡,使车体2仍处于静止状态。当转运车产生一个向右的移动趋势时, 右侧制动轮7中产生与前述过程相同的效应使车体2在这个方向上也可保持制动。转运车 两侧的两套制动装置同步作用,使车体2制动更为可靠。该制动装置具有自增力特点,在一 定范围内,制动阻力随驱动力的增减而增减并总能与之达成平衡,从而使转运车在原驻留 位保持不动。当需要使转运车移动时,操作者需先将刹车手柄I 13a或者刹车手柄II 13b压 下,钢索14拉动动滑轮11上移,动滑轮11通过拉杆9牵拉制动轮7,使制动轮7克服复位 弹簧8拉力后与地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转运车制动装置,包括铰接在左侧车把手Ⅰ(15a)上的刹车手柄Ⅰ(13a)和铰接在右侧车把手Ⅱ(15b)上的刹车手柄Ⅱ(13b),以及设置在车底架(3)和扶手架(4)之间的制动装置底座(16),其特征在于:车底架(3)中部并排的两根轮轴两端设置有两对偏心制动轮组,每对偏心制动轮组包括两个制动轮(7),两制动轮(7)之间设有复位拉簧(8),制动轮(7)与拉杆(9)的下端铰接,拉杆(9)的上端与动滑轮(11)的轮轴铰接,动滑轮(11)的轮轴设置在制动装置底座(16)上,动滑轮(11)的轮轴插入在滑槽支架(10)内,滑槽支架(10)设置在制动装置底座(16)上;刹车手柄Ⅰ(13a)连接钢索(14),钢索(14)绕过导向定滑轮组Ⅰ(12a)、动滑轮(11)、导向定滑轮组Ⅱ(12b)后连接刹车手柄Ⅱ(13b);所述定滑轮组Ⅰ(12a)中的一个定滑轮设置在扶手架(4)上,另一个定滑轮设置在制动装置底座(16)上,所述定滑轮组Ⅱ(12b)中的一个定滑轮设置在扶手架(4)上,另一个定滑轮设置在制动装置底座(1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轨道转运车制动装置,包括铰接在左侧车把手I(15a)上的刹车手柄I(13a)和铰接在右侧车把手II(15b)上的刹车手柄II(13b),以及设置在车底架(3)和扶手架(4)之间的制动装置底座(16),其特征在于车底架(3)中部并排的两根轮轴两端设置有两对偏心制动轮组,每对偏心制动轮组包括两个制动轮(7),两制动轮(7)之间设有复位拉簧(8),制动轮(7)与拉杆(9)的下端铰接,拉杆(9)的上端与动滑轮(11)的轮轴铰接,动滑轮(11)的轮轴设置在制动装置底座(16)上,动滑轮(11)的轮轴插入在滑槽支架(10)内,滑槽支架(10)设置在制动装置底座(16)上;刹车手柄I(13a)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马伟峰段金锋杨建军陈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