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端荧光灯片管弯管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788584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对单端荧光灯片管弯管成型装置的改进,其特征是机械手合拢/分开弯管装置有多个,相间设置于间隙转动转台圆周,各机械手合拢/分开弯管装置,至少能作径向伸缩,玻管加热软化装置、分开/合拢定型模具,设置于转台径向外面。相对于现有技术,只需一副机械手,从加热软化装置上接管后,完成弯管至卸管全过程,以及连续弯管作业,不仅省略了一副机械手,而且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约15%以上,无交接动作弯管不会发生变形,入模合格率可以提高15%以上,一副机械手完成弯管全过程,还节省了原弯管过程中工艺交接管段的浪费,弯制相同规格片管可以节省两端头玻管约20mm,并能够适应直管段比较短的片管弯管成型。(*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是关于对单端荧光灯片管弯管成型装置的改进,尤其涉及一 种弯管效率和成品高,节省玻管的弯曲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单端荧光灯片管,不论是u型,还是花辨型或莲花灯片管等,都是由玻璃直管经过一次弯管、移动入模定型二个过程,例如通入压力气体使弯曲玻管圆润定型,或是入模压弯后再通入压力气体圆滑定型。例如简单的u 形片管,直管经加热软化,由机械手夹持玻管两端对合弯管成u形,再移入可对合/分开模具中定型;莲花灯片管,由机械手夹持玻管两端对合弯管 成U形或大致U形,然后移入对合/分开模具压弯定型。现有技术荧光灯片管弯管(图17),都是先由一对机械手29平直将加热 软化直玻管7从加热装置接过来,同时作相向合拢动作,将直玻管弯管成U 形或大致U形,然后由另一对机械手28接过放入定型模具中定型。此弯管 方式至专利技术单端荧光灯以来均是如此,未有任何改变,为行业所默认。此 弯管方法及装置存在不足例如弯管二个过程需经二副机械手交接完成, 即第一对机械手将加热软化后的玻璃直管对合弯管,然后再由第二副机械 手接过后送入最终定型模具位置,由模具合拢定型(U型片管)或压弯定 型(例如莲花灯片管),为满足二副机械交接需要加长灯管端头,而在弯管后. 工序中还需切除此增加长度,增加了灯管无效而工艺所需工艺段的浪费, 同时对一些未熔软段要求比较短的特殊片管,因无上下交接位置,还不适 用机械弯管,只能依靠手工弯管;其次,因需二副机械手交接过程,从而 导致成型速度相应降低,生产效率提不高;第三,交接程序会使熔软的玻 璃管因交接时间延长,会产生形状变化,以及交接时产生抖动,均会导致 弯曲片管入模合格率降低,增加废品率。而此二副机械手交接带来的成型 速度低,入模合格率低,增加工艺过程及无效玻管浪费三大缺点,人们也 知晓,但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长期困扰单端荧光灯片管弯管成型。中 国专利CN1762869公开的弯管加工有4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对玻管的正 中部位进行加热,将所述的玻管对弯,第二个步骤是将对弯后的玻管均匀 加热至软化点,第三个步骤是将已加热至软化点的对弯后玻管放置到弯管模具上,利用弯宵机进行弯管,第四个步骤是在所述的玻管的对弯处连接 一根排气管。为减少在交接过程中软化玻管的变形,提高入模合格率,申请人在先中请200810123373.2两个方向弯曲荧光灯片管弯曲成型方法及装置,在 第一次弯曲成类似U形后,由两侧整形模具合拢整形,然后由模具对合压 弯成型。仅是从提高弯曲U形玻管符合后续压弯入模形状合格率考虑。因 此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只需一对机械 手即能完成片管弯管成型,成型效率和入模合格率高,节约玻管的单端荧 光灯片管弯管成型装置。技术目的实现,弯管成型装置主要改进构思有二点, 一是采用多 组弯管机械手相间设置于间隙转动转台,通过转台间隙转动,实现弯管后 转动至定型模位置,由定型模合拢定型;二是各弯管机械手既能作合拢弯 管/分开拿管,又能径向伸縮,根据需要还能上下移动。从而克服上述现有 技术的不足,实现技术目的。具体说,技术单端荧光灯片管弯管 成型装置,包括玻管加热软化装置,带管铗的机械手合拢/分开弯管装置, 分开/合拢定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机械手合拢/分开弯管装置有多个,相间设 置于间隙转动转台圆周,各机械手合拢/分开弯管装置,至少能作径向伸縮, 玻管加热软化装置、分开/合拢定型模具,设置于转台径向外面。技术所说 . .玻管加热软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同,可以是多种加热软化装置,例 如逐支滚动前移的火焰熔烧软化装置,例如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 200820041459.6荧光灯片管熔烧软化装置;电加热软化装置,例如申请人 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200820038310.2荧光灯弯管加热装置等等。机械手合拢/分开弯管装置,不同于原自身固定不动、仅作合拢/分开弯 管的现有技术,而是还能至少完成在转台径向伸縮,配合转台间隙转动, 完成弯管、送入模具定型、卸管全部动作。此外,根据传动不同方式和/或 定型模具在转台外位置,需要时还能作上下升降。弯管机械手的分开/合拢、 径向伸縮、以及上下升降,可以通过机械传动由一套动力完成,例如凸轮、 曲臂、齿轮等组合传动,或者部分机械传动,部分由伸縮气缸驱动,还可 以是技术人员理解到,其他机械组合传动方式,这些均通过现有技术传动方式能够实现,其间的变化,根据机器中各部件的布置而改变。所述机械 手,如现有技术,前端还包括玻管夹持铗,玻管夹持铗,可以是现有技术 中各种夹管铗,例如弹簧铗,杠杆铗,气缸动力铗。本专利优先采用气缸 驱动玻管铗,有利于实现弯管过程全自动化。分开/合拢定型模具,可以同现有技术,由对合/分开模具组成,对合内 模面根据弯制荧光灯管造型加工有内凹片管造型;模具有分开/合拢,也同 现有技术,可以杠杆、曲臂连杆推拉,也可以采用气缸推拉。间隙转动转台,主要为配合弯管转动移位,实现弯管在不同工位的连 续作业,例如通过转动移位将第一次弯管送至定型模工位,冷却过程及卸 管,等等的其他作业例如退火,从而省略交接机械手。转台的间隙转动, 可以通过现有技术荧光灯管制造用间隙分隔器实现,也可以通过申请人在先申请专利步进或饲服电机驱动,例如200510094911.6所述"多工位间 歇转动转台及荧光灯多工位操作机"实现,此也为现有技术。上述各种动作,可以合用一个动力,通过多级机械传动(例如凸轮、曲 臂连杆、链轮、齿轮组等)传至各需要的地方,也可以采用多个动力分别独 立传动,视机械具体设计。为较好协调各部分, 一种较好为弯管各动作采 用一个动力传动。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到,除专利技术主要二大 结构特征以外,其他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定型模具对合/分开,机械手 径向伸縮,上下升降,都可以分别用气缸带动,或能实现相同功能的多级 机械传动,这些不构成本专利完成弯管动作所必须,可以有变化。 技术弯管原理及工作过程,设置于间隙转台径向外的玻管加热软 化装置,逐支向前输送弯曲部加热软化的玻管,由转台上一个工位的机械 手径向外移接管,接管后完成合拢弯管,转台转动将弯管送到设置于转台 外另一工位(例如邻接加热软化装置)的定型模具位置,由定型模具合拢 定型,定型完成后模具分开,转台转动移至下一工位,直至冷却后卸管, 完成整个弯管过程。如果定型模具设置在玻管加热软化装置同工位,则定 型模具采用上下升降完成弯管定型,同时避开与接管干扰。技术单端荧光灯片管弯管成型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采用 多组弯管机械手相间设置于间隙转动转台,通过转台间隙转动,实现弯管 后转动至定型模位置,由定型模合拢完成定型,及后续卸管,实现连续弯 管作业;以及各弯管机械手既能作合拢弯管/分开拿管,又能径向伸縮,或 者还能上下移动。只需一副机械手,从加热软化装置上接管后,完成弯管至卸管全过程,而不再需另外机械手交接完成。不仅省略了一副机械手, 而且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约15°/。以上,并且无交接动 作弯管不会发生变形,入模合格率得到提高,入模合格率可以提高15%以 上, 一副机械手完成弯管全过程,还节省了原弯管过程中工艺交接管段的浪费,弯制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单端荧光灯片管弯管成型装置,包括玻管加热软化装置,带管铗的机械手合拢/分开弯管装置,分开/合拢定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机械手合拢/分开弯管装置有多个,相间设置于间隙转动转台圆周,各机械手合拢/分开弯管装置,还至少能作径向伸缩;玻管加热软化装置、分开/合拢定型模具,设置于转台径向外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新凌峰杨洪刚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晨虹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